我國歷史上像石灰吟所讚頌的人簡單介紹一個

題目:

我國歷史上像石灰吟所讚頌的人簡單介紹一個
你知道我國歷史上像《石灰吟》所讚頌的人嗎?請介紹其中一熱的事跡,並與同學們交流.
像于謙所讚頌的人有那些,簡單介紹一個人

解答:

1.于謙本人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中了進士.
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謙爲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潰敗,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戰後,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後沉冤昭雪,贈太傅,諡肅愍,又改諡忠肅.遺有《于忠肅集》.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漢族,吉州吉水(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
3.史可法
(1601年—1645年),漢族,明末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民族英雄.字憲之,又字道鄰,祥符人(今河南開封).
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9年),隨盧象升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十年,被張國維推薦升任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縣.崇禎十四年總督漕運,崇禎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權建立後,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時議設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江北四鎮,以可法爲兵部尚書,督師揚州.清兵入關後,曾主張與之議和,共討李自成的農民軍.後被馬士英等人排擠,於是督師淮揚,竭力協調江北四鎮將領,以抵禦清兵.
順治二年四月,左良玉率數十萬兵力,由武漢舉兵東下,要清君側,「除馬阮」,馬士英竟詘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左良玉爲黃得功所敗,良玉嘔血死,全軍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抵抗清兵.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副將史德威史可法追隨有年,可法收德威爲義子,托以後事;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衆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多鐸勸降,可法表示:「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後壯烈就義.多鐸因爲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裡惱恨,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後十二日,其遺體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後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在圍城期間,多爾袞勸降,史可法寫就著名的《復多爾袞書》:「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賊之頭,以洩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照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不卑不亢,流傳萬世.另著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學生,方苞曾寫《左忠毅公逸事》,述說史可法與其師左光斗之間的提攜情感,自是錚錚鐵骨、有血有淚.
4.陸秀夫
(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漢族,字君實,楚州鹽城長建里(今屬江蘇建湖)人.宋理宗寶佑進士.初爲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爲帝.趙昰死,又擁趙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宰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海戰爲元軍所敗,負趙昺投海自殺.有《陸忠烈公遺集》.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參議官.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毫不動搖.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德佑二年,任禮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後,他和將領蘇劉義等退至溫州.不久,與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立益王趙昰爲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廣東.次年,廣州降元,宋廷遷至井澳(今廣東中山縣南大橫琴島下),陳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趙昰死,廟號端宗.羣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羣臣,再立趙昺爲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范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說:「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趙昺跳海犧牲.有《陸忠烈集》傳世.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