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鮎魚來臨時的天氣變化

題目:

颱風鮎魚來臨時的天氣變化

解答:

颱風是形成在熱帶海洋上的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颱風分類 我國國家氣象局規定從1989年元月起,使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國際標準規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小於8級稱爲熱帶低壓,9級稱爲熱帶風暴,10~11級稱爲強熱帶風暴,12級或以上稱爲颱風.爲統一颱風警報的發布,我國對出現在150°E以西,赤道以北洋面上的颱風,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202號颱風,表示這個颱風是1992年出現在150°E以西的第二個颱風.颱風的活動有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季節性.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發生在5~10月,尤以7~9月爲最多.颱風的源地有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地域性.颱風源地分布在南、北緯5°~20°左右的有島嶼分布的洋面上.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形成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東側的洋面、日本的關島附近和我國南海中部等地.
颱風結構和天氣 一個發展成熟的颱風,按其結構和帶來的天氣,分爲颱風眼、渦旋風雨區、外圍大風區三部分,從中心向外呈同心圓狀排列.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直徑約5~10公里.颱風眼內盛行下沉氣流,故天氣睛朗,風平浪靜.颱風眼外側爲渦旋風雨區,這裡盛行強烈的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濃厚的雲層,出現狂風暴雨,風力常常在12級以上,是颱風中天氣最惡劣的區域.再向外爲外圍大風區,風速向外減小,風力通常在6級以上.颱風過境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登陸後,可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
颱風的形成 颱風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①廣闊的高溫洋面.颱風的形成與發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來源於大量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熱帶洋面上,海溫高,蒸發強,通過湍流運動向大氣輸送大量熱量和水汽,具有高溫高溼不穩定條件,其大量內能是颱風產生和發展的巨大能量來源.②合適的流場.適宜的環流條件能起動和誘導高溫高溼的空氣產生擾動,使氣流輻合上升.③合適的地轉偏向力.氣流產生攏動後,必須有一定地轉偏向力作用.若地轉偏向力達不到一定數值時,向中心輻合的氣流則會直達低壓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氣旋性渦旋,颱風無法形成.所以颱風大多發生在南、北緯5°~20°之間.④風的垂直切變要小.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輻合上升氣流發展爲氣旋性渦旋.氣流上升,絕熱冷卻產生凝結,凝結釋放的潛熱使空氣增暖.風的垂直切變小,使潛熱不向外擴散,保持颱風的暖心結構.暖心的反饋作用,使颱風中心氣壓繼續降紙,空氣渦旋愈旋轉愈強,最後發展爲颱風.
颱風的移動 颱風形成後要發生移動.移動路徑基本上沿副熱帶高壓外緣,自東向西移動.但受衆多因素影響,移動路徑又很複雜.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颱風移動路徑爲例,其路徑分爲三條:①西移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②西北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琉球羣島,在我國江浙或浙閩一帶登陸.③轉向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然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去,路徑呈拋物線狀.
根據近幾年來颱風發生的有關資料表明,颱風發生的規律及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有季節性.颱風(包括熱帶風暴)一般發生在夏秋之間,最早發生在五月初,最遲發生在十一月.二是颱風中心登陸地點難準確預報.颱風的風向時有變化,常出人預料,颱風中心登陸地點往往與預報相左.三是颱風具有旋轉性.其登陸時的風向一般先北後南.四是損毀性嚴重.對不堅固的建築物、架空的各種線路、樹木、海上船隻,海上網箱養魚、海邊農作物等破壞性很大.五是強颱風發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嘯.六是強颱風發生時,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員傷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