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春節聯歡晚會等節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觀後感2013年,2月11日前給我
題目:
收看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春節聯歡晚會等節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觀後感2013年,2月11日前給我
解答:
2013蛇年春晚,可以看出哈文試圖「去中老年化」、「去莊重感」的巨大決心和努力,蔡明「我勒個去」的賣萌和吐槽、大量「基腐」橋段的設置、諸多選秀明星的啓用,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頗爲貼合,無怪乎在微博上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響應」.尤其蔡明的「吐槽」多達數十處,並且幾乎全部採用流行詞彙,儼然一位「腹黑大媽」,全面顛覆了「馬大姐」的光輝形象,這無疑會並已討好大批年輕觀衆.
此外,民族歌舞減少,主持人不再抒情,賀電繼續不見蹤影,春晚變得更加親民.再加上幾個語言類節目都或多或少地打擦邊球走下三路,春晚在自己的尺度限度內,實現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語態和姿態的雙重顛覆,令人驚詫.部分地,哈文以新鮮替換了陳腐,以趣味消解了韻味,以鬧劇沖淡了正劇.春晚,似乎一夜間從中年大叔化身靚麗少女,雖然這轉型有點過於生硬,令人略有不適.
可以肯定,春晚「轉身」與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崛起密切相關,本屆春晚總導演哈文本人便是微博的活躍用戶,網友的大部分意見都可直接或間接獲悉.微博所代表的獨立、草根、自由精神,已給予「老大哥」春晚以深刻啓示:智慧常在民間,觀衆不好糊弄.可以感覺到,本屆春晚的信息公開程度之高應爲歷屆之最,節目單早早放出,春晚官方微博也持續「權威發布」.本質上,這是主流官方對大衆的一次傾聽,尺度有所開放,也顯示出春晚尋求自我變革的急切心理.(只是這樣的改變需求是否將隨節目導演組的變化而變化,不得而知)
但姿態僅代表意志,與內容質量無涉,本屆春晚雖竭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面,內容方面仍存在三大頑疾:
第一,「鬧劇式」小品仍需要「反三俗」.今年春晚至少有三個小品以挖苦人的長相爲樂,這顯然是幽默技藝的最低一層.
第二,沒有絕對亮點的經典節目,缺乏原創能力.自我顛覆,新則新矣,鬧則鬧矣,但個性不足,讓人記住的不多,包括郭德綱的節目略顯冗長拖沓,效果一般.
第三,改革不徹底,「關係」起作用.演唱類節目,還是「照顧」了某些大牌歌手,有一位大牌女歌手獲得廣泛讚譽,但其公然假唱也毫無疑問(專業人士能夠分辨,可參見洪啓、張淺潛微博).相比之下,那些大部分選擇真唱的歌手,包括去年的天后王菲,無論走音與否,都值得尊重.春晚的「雙重標準」依舊向關係戶大門開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