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重慶在工業區中的地位

題目:

抗日戰爭時重慶在工業區中的地位
抗日戰爭中時期的重慶在工業區中的地位是什麼啊?

解答:

  重慶從清末開始就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抗戰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當局實施東部各兵工廠的戰略內遷,其中絕大部分遷到了重慶.據統計,到1940年兵工署直屬的17個兵工廠中,重慶占了11個.軍政部兵工署同時還新建了一批兵工廠,使重慶的兵工廠在抗戰勝利前夕達到17個,占整個大後方總數的63%.除兵工廠外,包括兵工署在內的其它與兵工有關的研究、教育機構均全部匯集於重慶.重慶因此成爲戰時我國兵器工業的主要聚集地和生產中心.
  戰時的重慶各兵工廠,除了先進的坦克不能製造外,舉凡戰爭所急需的其它常規武器,諸如大炮、輕重機槍、擲彈筒以及各種槍炮彈藥等等,各兵工廠均能生產且量多質優,而且形成了各兵工廠之生產品互相配合,某兵工廠專門生產一種或幾種拳頭產品爲主的生產格局.
  在生產能力上,抗戰時期重慶衆多的兵工廠家,巨大的生產規模、齊全的生產設備,加上各兵工廠內先進的管理經驗、強大的技術力量等因素,促進了各兵工廠生產能力的大幅度增強.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各兵工相繼在重慶復工起至1945年抗戰勝利時止,在重慶的第十、二十、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五十、(包括成都分廠)等兵工廠,共生產了各種槍彈85414萬發,各種步槍29.3364萬枝,輕機關槍1.1733萬挺,馬克沁重機槍1.8168萬挺,各種火炮1.3972萬門各種炮彈598.2861萬發,手榴彈955.6611萬顆.這些武器源源不斷地運往前方各戰場,成爲支撐八年抗戰最重要、最直接的支柱.
  抗戰時期重慶兵器工業的大發展,還對促進戰時重慶燃料、鋼鐵、機械、化工、紡織、航運、公用等行業的發展進步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改變重慶工業結構,促進重慶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的積極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直到今天,戰時重慶的部分兵器工業仍發揮著巨大的潛能和作用.重慶鋼鐵公司(即戰時的鋼鐵廠遷建委員會)、重慶特殊鋼廠(即戰時的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廠)、長安機器廠(即兵工署等二十一廠)、江陵機器廠(即兵工署第十廠)、建設工具機廠(即兵工署第一工廠)、嘉陵機器廠(即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廠)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