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著 讀後感800字
題目:
一篇名著 讀後感800字
解答:
估計超了,你可以刪掉點,這是我高一時自己寫的,高一水平= =
追風箏的人
[讀後感]
故事結束的時候,我的腦海中還遲遲不散著那句話.也許這給我的不僅僅只是感動或者震撼這麼簡單.這麼一段故事,這麼一個追風箏的人.甚至我仿佛就身在那個1975年的地方一樣,看著一個少年爲著另一個少年遠遠跑向風箏去的方向,然後他說:爲你,千千萬萬遍.
就像譯者說,這裡的風箏,隱喻著人格中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這個故事,就是主角「阿米爾少爺」追尋著風箏的那半生的縮影.
阿富汗是個對人羣種族很是看中的民族,他們歧視著一些種族和那些種族的人.而故事中身爲阿米爾僕人的哈桑,就生在一個被認爲卑劣的種族中.於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這個僕人就必須過著被人欺侮的生活,不能反抗,只能卑微.因爲他的種族,使得他不能反抗任何一個被認爲是「純種」的本應居住在阿富汗的人.這樣一個人,他有著一個身患麻痺的遭受嘲笑的父親,從很小就學會了小心翼翼做人.然而,在阿米爾將要被一個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欺負的時候,他還是站了出來.雖然手中的僅僅只是一副彈弓.
阿米爾是富家的孩子.他有哈桑所沒有的一切,而他卻是哈桑所擁有的一切,儘管他一直在心中不停地重複他從來沒有當哈桑是自己的朋友.他也從來沒有對哈桑說過自己是他的朋友.
許多年前的一天,他們說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詞,一個是「爸爸」,而令一個則是「阿米爾」,之後所有的故事,似乎早已在這五個字埋下根源.他們所放的風箏——阿富汗的民俗之一,象徵了他們脆弱的友誼.而兩位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常常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從,搖擺不定;另一個單純、忠誠,生性純良正直,直接註定了他們友誼暗淡的前景.
兩個人那縹緲的「友情」,看上去是那麼脆弱,卻又那麼偉大.是的,脆弱在阿米爾對哈桑的百般戲弄和不在意,卻偉大在哈桑對於阿米爾的那一片真誠的感情.
「爲你,千千萬萬遍.」
當哈桑滿懷著對阿米爾的愛追向阿米爾「風箏比賽」勝利的戰利品時,這是一句承諾,卻也爲他們的友情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定阿米爾在尋找追尋風箏的哈桑時看到那樣一番情形時的表現.這樣一條小巷,不知是否是自己的朋友的人在裡面承受著本應自己受到的屈辱和痛苦,而阿米爾只是站在小巷口聽著、看著,然後一動不動.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阿米爾是一個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欺負著哈桑的也是有地位人家的孩子,如果他站出去,這一切的一切是會結束的.
但是他沒有.他的腦海里都是哈桑如何強過自己的往事,都是「僕人」與「種族」的問題.他只是嫉妒了.在這以後,他看到哈桑時就會覺得不舒服,於是他開始疏遠他,然後討厭他,甚至使用了孩子那種幼稚的手段去嫁禍他,趕他走.
阿米爾終於趕走了哈桑父子.他懷著極大的不安與痛苦誣陷了哈桑,然而哈桑卻最後一次救了他,含著淚背下了那個莫須有的罪名.
這時阿米爾突然意識到:「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 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水怪.」
哈桑走後不久,由於蘇聯的入侵,阿米爾也隨父親逃往美國加利福尼亞,並於舊金山取妻定居.
「那兒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多少年後電話那端遠在巴基斯坦的拉辛汗說道.拉辛汗,那個促使他走上文學之路的人.兒時的一幕幕在眼前重演:美麗繁華的喀布爾街道、薔薇簇擁的父親的廣廈、櫻桃水和烤羊肉、《赤膽屠龍》和《七俠蕩寇志》、查爾斯•勃朗森、《羅斯坦和索拉博》、還有滿天飛舞的斑斕的風箏.當拉辛汗告訴阿米爾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時,阿米爾應早有所感:父親對哈桑超於主僕間的愛及他們之間超越一切的感情.
這故事的一切似乎早已註定,阿米爾重新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然後接回了哈桑的遺孤.那時的他早已經步入中年,遙遠的時光還歷歷在目.背負著自己對哈桑的愧疚,從十二歲那年開始.也許當阿米爾拉著索拉博(哈桑的兒子)步入移民辦事處是說出「他是我的侄子」時,他就已經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爲你,千千萬萬遍.
全書中最重要的這句話起於僕人哈桑爲少爺阿米爾追風箏時所說,中間經過阿米爾另一位朋友法里德之口,後又接於阿米爾爲身心遭到重創的索拉博追風箏時所說.前者出於對朋友真摯的愛及對主人的忠心,法里德也是出於對朋友無私的感情,而後者則出於領悟、解脫、贖罪與愛.
「爲你,千千萬萬遍」,很美好,不是嗎?哈桑爲他的主人,或者說他的「朋友」追風箏去了,然而,老天不會這麼慈善.「我看著哈桑被強暴」,此時的阿米爾除了愧疚只有悔恨.他恨自己的懦弱,他恨自己的自私,他甚至還恨哈桑對他無比真摯、無私的奉獻.然而在山丘的石榴樹上,還有小刀的刻痕: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統治者).
故事的最後,是阿米爾在一羣孩子中追逐風箏的身影.他要把這風箏追給那個自閉的少年索拉博.只因爲那個少年重新又染上生機的眼睛,微微地一點頭.
然後他笑了,他說:爲你,千千萬萬遍.
時光仿佛揉合到了一起.
那個放風箏的孩子,那個追風箏的人.他奔跑在一羣孩子的歡笑聲中,至於結果,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就像以前哈桑每次都能追到風箏時,阿米爾總是能明白:他並不是在追風箏,而是他知道風箏在哪.
是的,「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線的風箏會飛到哪裡去,甚至連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隨.因爲只要你能爲它而付出真心,它就一定會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