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與地球表層環境間的相互關係
題目:
人類活動與地球表層環境間的相互關係
解答:
地球表層中人與自然地理環境間的關係
第五節 人類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
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一經出現,就通過生產勞動同自然環境發生聯繫.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與能量,經過加工製成供人類消費的人工產品,然後將利用過的物質與能量以「三廢」形式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所以說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構成的人地系統,實質上是一種新陳代謝系統,或者說是一種通過人類創造的社會經濟機構,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和轉化的系統.這個系統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人類社會生態系統.
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性質雖然不同於生物生態系統,但是同樣也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模和強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是隨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類自身的發展而變化的.據此,可將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或者說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過程,粗略地劃分爲以下四個階段:
1、種植業產生以前的階段. 這個階段相當於舊石器時代,當時的古人類以狩獵、捕撈和採集現成食物(野生果實、塊莖等)爲生,生活的範圍很狹窄,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竹木製作的極祖糙的原始工具.這樣的生產活動並不對自然環境造成什麼破壞.最大的破壞(暫時性的)是在人類利用火以後,他們經常縱火圍獵,把一片片原始森林燒掉,以獲取獵物.但是,這些遭受焚毀的山林,只需要幾十年時間就能恢復原狀,在性質上是屬於可逆的.它既不會對人類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性的後果,也不會對人類生存構成任何威脅.在這個階段里,雖然人類通過生產活動爲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產生創造了某些條件,但由於當時尚未建立社會經濟機構,物質、能量交換的方式也大體上同動物相近,他們仍然與動物界一樣依附於自然.因此,仍然屬於原始生態系統的範疇,或者說尚處於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萌芽階段.
2、原始農業至小農經濟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屬於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時期.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開始馴化動物,栽培植物,利用原始工具從事食物生產.例如在伊拉克所發現的家犬遺骨,便是這個歷史階段早期馴化動物的例證.後來中東地區的人們馴化了歐洲野牛、綿羊、山羊、駱駝和貓,中亞人馴化了馬和犛牛;在東南亞、印度和中國,人們馴化了羚羊、瘤牛、水牛、象、豬、狗和雞;在歐洲,人們馴化了鵝和兔;在南美洲人們馴化了無峯駝;在非洲,衣索比亞人馴化了驢.人們在馴化動物過程中發展了遊牧業.
新石器時代以後,人們在採集野生植物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了某些可食植物的生產規律,便由採集發展爲種植,逐步培育出一些適合人類食用的優良農作物,有計劃地播種和收穫.以後又將鐵犁、鐵鏵與牛耕馬耕結合起來,並發展了灌溉事業及施有機肥以補充土壤養分的不足.這時的人和自然的關係,從單純依附自然,進入到順應自然的新階段.其主要特點是,人類開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力量來生產人們需要的生活資料.但人們對自然控制的能力仍有限,還不能製造化肥和農藥,還沒使用現代的農業機械,因而在自然災害面前,還是處於聽天由命狀態.這個階段人類所建立的依靠人力保護和控制的農牧業環境,依然保持著自然界的生物學生產過程的基本特性,因而它是屬於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發展的低級階段.
3、工業化階段. 18世紀中葉以後,資產階級產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大解放,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工業化的新時期,各種新型生產工具(如工業方面的蒸汽機、電動機、各種工作母機;農業方面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及各種排灌機械等)不斷湧現,促進了人類兩大物質生產部門——工業和農業的迅猛發展.在這個階段里,人類建立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機構,大大增強了對自然環境改造和利用的能力.首先,由於工業生產的發展,加強了對各種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及生物資源等)的開發和利用.人們利用自然資源製造出愈來愈多的產品,大大改變了人類過去單純依靠自然物維持生存的原始狀況,進一步減少了人類對周圍自然環境的直接依賴.其次,人類通過從事農業生產的各種經濟機構,也進一步加強了對土地資源的墾殖利用.在短短的一百多年裡,人們幾乎開發了陸地上所有能開墾的土地.爲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人們大規模施用化肥、農藥,興修水利工程,發展農業機械,改良作物品種,加強田間管理,把依靠人力、畜力維持的農業,改造成爲依靠機械化、水利化及化肥、農藥和化石能源來維持的現代化農業.與此同時,也把天然牧場逐步改變成爲現代化的人工牧場.其結果不僅使農牧產品和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使農業生產進一步置於人工的保護和管理之下,在更大的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環境對它的束縛.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力量.但在後來,由於人類對自身的作用誇大到不適當地步,同時片面強調按人類自身發展需要來改造環境,因而發展到以「改造者」和「征服者」自居,以「改造論」和「征服論」來處理人類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在這種錯誤思想指導下,人類辦了一系列違背自然規律的蠢事,走上了一條以犧牲良好的人類生存環境爲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的錯誤道路,並且不得不消耗巨額資金去治理已被破壞的環境.
因此,儘管在這個階段,人類同自然環境之間物質與能量交換、轉化的規模迅速擴大,交換的方式由單一的生物學方式轉變爲生物、物理、化學等多種方式,並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成功地建立起人類社會生態系統,但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盲目開發和濫用以及廢氣、廢水、廢渣的大量排放,也引起多種自然資源枯竭,土壤侵蝕和沙化,草場退化,環境汙染等各種嚴重問題.這說明,人類在工業化帶來的第二次浪潮中所建立的人類社會生態系統遠不是理想的,而是一個人地之間存在著嚴重對立的系統.
4、建設人地系統協調發展的階段. 最近二三十年來,人類通過總結幾千年來人地相互作用的經驗教訓,逐漸認識到,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一種共生的關係,互利的關係,人類必須自覺地與自然界充分合作,才能消除人地之間的緊張關係,建設一個既有利於人類,又有利於自然界的協調發展的人地系統.
目前儘管人類面臨著工業化階段帶來的各種嚴重挑戰,面臨著協調人地關係的艱巨任務,但是世界各國人民正在動員起來爲恢復和改善已經遭受破壞的環境,防止環境惡化而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並且把建立相互促進的自然社會經濟系統作爲共同的奮鬥目標.這種行動標誌著建設協調的人地系統的新階段已經到來.隨著人類認識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必將創造出一個既能不斷地從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又更適合於人類生活的理想的環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