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道德缺失現象的原因和對策?急···
題目:
中國社會道德缺失現象的原因和對策?急···
解答: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發揮儒家等傳統思想的歷史作用
一、\x09爲什麼呼喚國學
小時候,老人們夸講小孩時候,往往會說:「這孩子真仁義.」貧窮家庭教育子女時會說:「要人窮志不能窮.」長大以後才知道,這些出自普通百姓的最平凡的話語,竟然蘊含著中國數千年的道德傳統,來自於以儒家爲主的諸子百家的久遠地教誨.如今,是什麼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呼喚國學回歸的呢?直接的原因是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場經濟社會的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生產生活社會體系.各種思想理念層出不窮,新的道德價值觀沒有形成,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上,拜金主義甚囂塵上,道德和良知被「名和利」擊得粉碎.於是食品安全,煤礦礦難,學術腐敗,企業家不務實體經濟熱衷投機炒作,社會亂象眼花繚亂.有識之士憂心忡忡,於是重新捧起以儒家爲主的歷史典籍,以期恢復傳統優秀的思想文化,補救時弊,匡正道德和良知.倪校長先生以古稀之年,仗義疏財,興開國學,視此達則兼濟天下的義舉,讓我輩深深地感激和由衷敬佩.
國學首推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等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博大精深的各種學說和流派.其中影響後世最大的是儒家,下面我試將主要討論一下儒家思想的問題,並且只限定在孔孟之儒學.因爲我以爲孔孟學說更能體現儒學的本意,它包含了樸素的真理,現實和實用主義色彩,開放的思想體系,以及可以繼承和發展的廣闊空間.其仁義禮智信之五常,仁義、忠恕、孝悌、誠信的勸諭,在現實的社會中因稀缺而彌足珍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是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的理論依據之一.
二、\x09恢復國學有哪些疑惑和困惑
既然儒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爲什麼在社會上推行如此困難呢?我以爲人們可能有如下的困惑疑慮:
第一、\x09在宏觀層面,歷史上儒家思想統治封建社會歷史太長,中國停滯不前,被西方堅船利炮和西方的思想和科學擊垮.儒家的和爲貴、禮讓行爲不能換來外交的回報,在國際上奉行的叢林法則面前顯得虛弱並且屢屢被誤解爲虛假和僞善.
第二、\x09在企業、社會組織層面,產生於封建小農經濟社會的儒家思想,能否適應於自由市場經濟社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家爲爭取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溫良恭儉讓會一無所獲.在組織、企業內部推行,或者會有被思想控制的疑惑.
第三、\x09個人層面,如果按弟子規修行,別人依然唯利是圖,憑強凌弱,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會不會吃虧?
概括起來說會不會只是單向行善,利人難利己.
三、\x09對儒家的再認識
學習儒家不能只看到表面現象,要通過文字表面認識其本質,.儒家具有現實和實用主義色彩,主要基於儒家的兩個原則:利人利己和雙向對等.倪校長先生在其著作中對儒家的義利觀有精彩的論述.利己的方面,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說明了對個人利益追求的準則要符合正道.「井裡有仁,其從之於,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說明見義勇爲時要保護好自己.「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又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體現了孔子富裕衛生高尚生活的觀念.如「顏路請子之車以爲槨,子曰吾不徒行以爲槨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君子周急不濟貧」.曾有人因義舉受政府金錢獎勵,此人捐獻出去了,孔子表示了反對,指出如此則增加了他人做好事的願望.以上均說明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和幫助別人時不能損害自己的根本利益爲前提,所謂君子固本的道理.
當然挺身而出、見義勇爲也是孔子讚揚的,問題是要區別一般生活狀態和特殊緊急情況下的處置辦法.
雙向對等原則方面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百姓足君孰於不足,百姓不足君孰於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遠人不服,故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大學}有「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都體現出孔子內心中追求相對平等的思想.
需要說明的是,我一再強調學習孔孟儒學而不是董仲舒的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及的五行學說,以及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特別反對程朱理學的三綱五常,天不變道亦不變,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主張.和其將四書五經作爲教育的全部內容和唯一內容,致使中國曆千年而如一,無根本的進步.
如果正確認識了兩個原則,在政治、外交、商業活動、爲人處世等方面就會有正確的措施.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仁義之國要富國強軍,施仁政以取得人民擁護.在處理國與國之間軍事外交經濟等關係時,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縱橫家都有更爲詳細的理論和實踐.對企業奉行儒家的思想方面,現今商業投機取巧、欺詐僞劣之風彌散,更加彰顯誠信的重要作用,倪校長在「論語與商道」中有詳盡地論述.按照兩個原則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教育子女就會更加順利效果更好.
四、\x09普通公民如何修身
普通公民踐行儒學首推「弟子規」,其易學易懂易記易行,是人身修養的「作業指導書」,在身體力行之中,不合時宜的可以變化,但不能違背其本意.個人修行首在孝道,因爲夫妻之愛,對子女之愛多矣.百善孝爲先,但孝道越來越少了.在電視裡或生活中往往看到滿堂兒女不能孝敬喪失勞動能力老人,爭吵辱罵,惡相必露,年幼之女立於一旁.我想這一切是年輕夫妻之過還是老人之過,當然孩子沒有過錯.亦或老人年輕時如此對待其父母,後代潛移默化受影響的嗎?真如此,則應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復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如今時代不同了,處理好孝道,要從多方面入手,教育爲先,同時勤奮工作增加收入以增加行孝的條件,自己年輕時要購買養老保險,解決後顧之憂,不給子女增加負擔等等.如果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舉辦培訓班則更好.一人修身則一人家齊,二人修身二人家齊,三人修身衆人家齊.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誠如是則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興旺.百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x09對道家、法家、墨家思想的新解讀
任何思想學說都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封建社會出於維護其統治的需要,將儒家歪曲解讀推行,過度消費儒家思想,造成社會發展停滯不前,此非孔孟之過.修身養性、改進社會還需要其他諸子的學說.儒釋道三教之中道家思想歷來爲中國推崇備至,其修身養性,陰陽相生相剋,有生於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論述啓迪著人類思想.我以爲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中唯獨缺少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傳承,儒釋道對科學的缺失是中華文化的巨大遺憾.道家樸素的辯證法距離科學只有半步,老子對陰陽關係的闡釋,他只看到了陰陽運動的對立統一、互相轉化的現象,可是他沒有進一步提出爲什麼?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什麼條件促使其發生變化的.老子出於對道的無限崇拜,在觸摸到科學的玻璃屋頂的時候停止了探索,騎著青牛出函谷關而去,不知所蹤了.
對於法家,歷代知識階層看到了嚴刑峻法,貶多褒少,歷代統治者往往名儒而實法.其他並無多少研究.我以爲法家除上述理論之外,法家有三種貢獻,(1)改革精神,法家強調與時俱進,韓非子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以爲之備」.「時移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科學態度,制定政策要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創新,不能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劍.(2)競爭意識,法家反對地位世襲,獎勵軍功,對有貢獻的人無能出生如何,一律給予政治經濟上的獎勵.(3)法家強國理論和實踐,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實施了一系列農業生產、軍工製造的生產體系的創新.比如,在生產中實行分工和協作,實行質量體系的可追溯管理,實行生產標準化等等.近代政治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對分工進行了研究,指出分工對社會化大生產和提高生產率的巨大貢獻.兩千多年前的秦國,人口、經濟、科技水平在諸侯國中沒有優勢,區區一小公國,消滅東方六國統一天下,其強大生產體系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對生產管理體系的改革創新難道不值得後世研究嗎?然而後世知識分子只看到秦國的虎狼之性,以及「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論斷.
世之謂墨家,必稱兼愛,兼愛有似西方之博愛.孟子對此不屑,兼愛與仁愛有本質區別,此處不作探討.我特別談談墨家在自然科學的貢獻.墨子是中國第一位對科學研究、科學教育做出最大貢獻的偉大先驅.{墨子}的{墨經}六篇是認識科學、邏輯學、光學、力學、數學等偉大巨著.「力刑之所奮也」即物體運動產生力.「圓一中同長也,規寫交也」.有興趣的朋友讀一讀{墨經},就會了解墨子更多的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偉大貢獻,了解到他偉大的科學創新精神.可惜的是秦漢之後變成絕學.中國雖有四大發明,因沒有科學理論、科學精神爲支撐,中國終究沒有成爲科技強國.兩千年如一,假若漢朝人穿越時空來到唐朝或清朝,他會發現與漢朝沒有太大區別.此是中國之不幸.如果墨子成爲主流思想之一,現在中國非今日之中國,世界非今日之世界.可惜歷史不能重來和假設.只有期望於現在和未來.
六、\x09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當前中國處於偉大復興之際,構建優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作爲指導中國復興的保障.其中以儒家爲主的傳統思想文化的優秀部分應當並且完全可以成爲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以規範人們在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科學教育等各方面活動.對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要學習繼承改革和發展,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同時要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思想文化、哲學科學,拿來爲我所用.個人力量是渺小的,民衆的力量是偉大的,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靠發動各階層、發動民衆在實踐中繼承發揚創新,才能走出適合中國的道路,創造先進的價值體系,以抗衡西方資產階級價值體系,爲世界提供新的選擇.
本人才疏學淺,定有謬誤之處,希望各位專家、各位同事給予指正.
謝謝大家!
- 上一篇 社會道德滑坡
- 下一篇 面對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我們應該肩負怎樣的責任?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