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驚動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女科學家.從

題目:

1930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驚動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女科學家.從此,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開幕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羣,來到一位坐輪椅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爲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你讀後有什麼感想?

解答:

居里夫人一生擁有過三克鐳,第一克是她自己發現的,第二克和第三克是公衆捐贈的.當她發現世界上的第一個0.1克鐳時,她毫無保留地把提純方法公布給了全世界,來之不易的第二克與第三克鐳也被她用去一克用去繼續研究一克用去建設鐳研究院,絲毫不爲自己.他那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人們去學習.告訴我們長大要做個大公無私對世界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近日重新閱讀了《居里夫人傳》,再一次爲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記得第一次看完這本書後就激動不已,自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其實本人一向自恃頗高,很少敬佩什麼人,但對於居里夫人,卻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對於我,有著太多太多的啓示. 在我看來,這個本名瑪妮雅•斯可羅多夫斯基的普通波蘭女孩日後之所以會成爲舉世聞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賦以及她所處的那個時代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擔任過中學校長),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爲小妹的瑪妮雅,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啓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因此,年輕夫婦若想爲人父母,必須慎之又慎,因爲從此他們的生活將徹底改變,他們要擔負起一項重大使命——養育一個小生命,將他(她)塑造成一個「人」.這可不比養貓養狗,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爲人父母,責任重大.我認爲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決不可隨便嘗試.畢竟,我們不僅要對生命負責,還要對社會負責.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們不但個個成才,而且團結友愛,感情甚篤.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羅尼雅間的手足之情尤爲感人.姐妹倆先後資助對方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其謙讓、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不由聯想到報章雜誌上的一些社會新聞:某家的兄弟姐妹爲了爭奪財產而對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來,他們真該爲自己的舉動而懺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應好好珍惜這樣的血緣親情才對,爲什麼一旦牽涉到利益問題,就變得如此自私無情呢?他們爲了一點蠅頭小利,拋棄了生命中最可寶貴的財富,實在是得不償失吶!作爲一個獨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羨慕瑪妮雅的家庭,羨慕她與姐姐之間的那份無私真摯的親情. 事實上,爲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看來,「長大」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磨難是不可避免的. 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章.她當時經濟拮据,爲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牀,學習到凌晨三點方才就寢.冬日的巴黎寒風刺骨,一牀薄被哪敵嚴寒.於是,瑪妮雅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重量和溫暖感.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著打補丁的衣裙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的.看到這裡,我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了.現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於空有雄心壯志,卻拿不出半點實際行動.自訂的學習計劃哪回不是落得個虎頭蛇尾、一紙空文的下場.我實在很想擁有居里夫人拼搏奮鬥時的那股子勁頭,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東西看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可放下書本,跑到外頭教太陽一曬,那點所謂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揮發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幾日,肯定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實成功的祕訣人人都懂,問題在於真正能身體力行、持之以恆的人只占少數;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須痛下決心,嚴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這次的「激情」可以持續地長久一些,但願我能夠儘快找到自我奮鬥的動力.畢竟,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是需要一點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兒呢? 也許上面的話題顯得有些無病呻吟,但那確是我目前的疑惑之一.當然,對於人生,除了迷惘,我尚有許多幻想.比如說:愛情、婚姻.那麼,怎樣的愛情和婚姻可稱得上是理想和美滿的呢?我覺得,居里夫婦的例子給了我最好的回答.他們的婚姻揭示了夫妻結合的最高意義——家庭與事業的和諧統一.他們的相戀是那麼的奇特:一場「純學術」的談話讓他們互生好感;簡陋的小閣樓成了他們探討學術問題兼約會的場所;居里先生將自己的學術著作作爲定情之物;最終,「科學」這個共同理想,把兩個天才溶化在了一起.婚禮議程極其簡單,結婚用品除了兩輛自行車外,別無他物,而蜜月旅行便是騎車郊遊.在短暫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始終相濡以沫,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發現並提煉了釙和鐳,雙雙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了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這是何等質樸而動人的愛情啊!或許在愛情觀上人各有志,更何況這樣的「天作之和」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們的故事至少給了我們一些信心,確切地說,是一種信仰——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完美境界的!美好的生活是值得嚮往的!幸福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我想,有了這信仰,那些執著追求理想的人們便又可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氣. 不僅如此,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這對純粹的學者心目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婦爲那些有志於做學問的年輕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樣!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將一個嚴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僞學者.君不見今日的學術界裡,這類招搖撞騙的假學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學研究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之人,永遠無法踏進科學的神聖殿堂.所以說,真正的學者是心懷宇宙的,也只有具備這樣的胸襟方能發現真理,並且真正懂得真理的價值. 讀罷《居里夫人》一書,我已將我的感悟悉數與大家.書中還有一些感悟東西,忽隱忽現,難以捕捉.那只有一邊生活、一邊體會了 告訴我們: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後,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啓迪是深刻而廣泛的.第一,受壓迫、處於困境的人們,只要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於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已錄曲折.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創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並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只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因爲它不會永遠縈繞著你.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所以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擁有8個字的:做事高調,做人低調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