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道教有哪些派別分類?
題目:
請問道教有哪些派別分類?
本人初學修道,希望越詳細越好,
解答:
現在中國最主要的道教派別分爲全真和正義兩派,全真又分簡介:全真道,是金元時期的新興教派,也是道教最重要的教派之一,全真也稱全真派、全真教等.元以降,全真道與正一道作爲道教兩大道派,並延續至今.
全真道創教人王?(字吉吉吉品字形)(公元1112——1170),「全真」一名的由來,據《重陽教化集》:「(馬鈺)先生邀真人(王重陽)就城而館之……因命所庵,曰全真」;「全真」也有保持本性的意思,《莊子.盜跖》中有:「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僞事也,非可以全真」.
王重陽以「全真」爲「明心見性」.
全真教的創立時期,正值宋、金混戰,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時代.當時,長期的兵荒馬亂導致民不聊生,傳統道教由於外丹奪命,長期不驗而令神仙信仰危機四伏,另外,傳統道教的大型齋醮往往耗費社會財富又引起不少王公庶民的不滿,部分道士妖言惑衆,甚或「擅人主權干預朝政」.這些都造成社會對一些傳統道教教理顯得猶豫、甚至產生排斥.
王重陽正是在此情況下,吸收儒家的忠孝觀與釋家的心性學說,並結合當時的新興的內丹理論,創立了全真道.
王重陽主張在理論、修行上持儒(理)、禪(性)、道(命)三教圓融的道德性命之學;並特別強調必須先修明心見性之性功,後修命功,全精全氣全神,不使虧汙,以臻仙(真)境.他對外丹及符籙驅鬼之術持保留意見;要求教徒必須奉行「克己、忍辱,」「清修、自苦」,「不妻、素食」的苦行生活,不懈修道,從而最終達到「修身濟世,超凡入聖」.
當時全真道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不妻」)修煉,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也有了在家修行的全真居士.
傳承與影響:
1、創教、布道時期:
王重陽,陝西咸陽劉蔣村人,出身富家,仕途無進.正隆四年(公元1159) 於在甘河鎮(今陝西廣縣境)酒肆(一說屠肆)遇(鍾離權、呂洞賓)二仙人,傳授金丹口訣,乃棄妻、子入道,於終南山南時村作穴墓居之,名「活死人墓」.
大定七年(公元1167),王重陽放火燒掉所住茅庵,後東出潼關,雲遊至山東半島,馬鈺、孫不二夫婦築庵事之,庵名「全真」.王重陽正式亮出全真旗號,並先後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這七大弟子成爲全真道興旺發展的骨幹,各自形成門派,後稱「北七真」.
大定九年(公元1169)秋,他留王處一、郝大通在崑嵛山修煉,自己攜邱劉譚馬四大弟子返關中,途中於開封羽化.王重陽之後,大弟子馬鈺繼任掌教,其餘六真在山東、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傳教,逐漸擴大了民間影響力.
馬鈺掌教期間,教旨以無爲爲主,離塵去俗,識心見性,以道士的樸素苦行吸引社會人士信向,他尚未與統治者結上關係,也未營造宮觀.此階段馬鈺的傳教甚至曾遭受到官方猜疑,他曾自謂:「修真勸善遭官難」.遂將教事託付劉處玄丘處機,自己還歸故里,譚處端等繼續傳教於北方.
2、布道、壯大時期:
從公元1187至1219年間,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等先後掌教,這是全真道進一步發展而漸漸壯大的時期,全真道以山東半島爲活動中心,開始營造宮觀,建立宗教活動基地.隨著全真道在民間勢力的增大,也日益受到各朝廷的重視.大定二十七年(1187),金廷召王處一至白雲觀,次年又征邱處機講道,泰和元年(公元1201)、三年(公元1203)王處一兩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過來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進了它在民間的流傳.
金興定三年(公元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使臣劉仲錄召邱處機,翌年(公元1220)與十八名弟子同往西域,一行由萊州出發,行程萬里,歷時二年,到達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見成吉思汗勸以戒殺.被尊爲「神仙」,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宗教.公元1224年東歸後,邱處機回到燕京(今北京),住於太極觀(後改名長春宮),該觀從此成爲全真道首腦機關所在地.
從此,全真道的逐步發展並漸趨鼎盛.邱處機提出「立觀度人」,此後全真弟子大建宮觀、廣收門徒的活動大爲展開,全真道觀逐漸遍布北方.公元1227年,邱處機卒,葬於長春宮處順堂,即今天的北京白雲觀.從邱處機掌教後,全真道有了快速地發展.
3、壯大、鼎盛時期:
元初,邱處機羽化後,繼起掌教者尹志平、李志常等進一步拓展全真事業,使全真道獲得進一步發展,步入頂峯.全真道大建宮觀,廣收門徒,出現許多知名道士,全真道一派道門興旺景象,它不僅在北方成爲道教重心,還渡江南傳,江、浙、鄂、閩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動蹤跡.
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動點在湖北武當山,徒衆甚多.全真道南傳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煉內丹,自稱丹法出於鍾、呂、劉,與北方全真道同源異流.南宗教團不大,未受元室重視,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紛紛合流於全真門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純、陳致虛等.
至此,全真道傳遍大江南北,盛極一時,與正一道勢力不相上下.全真道政治地位因元室冊封全真祖師而有了很大提高.至元六年(公元1269),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五祖爲「真君」,後人稱爲北五祖;又封王重陽七大弟子爲真人,世稱「七真」.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爲帝君,七真爲真君,邱處機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爲真人.不少全真道高道知集賢院道教事.
在此期間,全真道的裔教如尹志平、李志常都是邱處機「全真龍門派」的傳人,他們鞏固了祖教「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另外,全真的各分支也頗爲興旺,如「全真盤山派」代表人物王志謹,(初爲郝大通弟子,郝羽化後入邱處機門下),他對王重陽、邱處機形成的心性學說在理論上作了進一步的闡發,把宗教倫理道德也納入心的範疇;還有「中派」的李道純,自稱其宗曰「全真」,他從三教合一的理論出發,較爲系統的提出了內丹修煉程式,豐富了全真的理論.
4、外盛內衰時期:
到了元中期至元末,全真道漸呈外盛內衰之象,這一方面是元政府擔心其勢力太大而加以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天師道融合各符籙道派的精華、並形成以天師道爲代表的正一道復興造成的原因;同時,全真道前期「掌管天下宗教」的地位引起了釋家的強烈妒忌,(元憲宗即位後才規定,僧海雲掌佛、道李真常掌道),多次上奏彈劾打擊的緣故.
但更主要的是,全真道教風有變,教首集團長期安逸、不再提倡趨「克己、忍辱,」「清修、自苦」,「不妻、素食」的苦行生活,從而趨於蛻化:從安貧抱素到崇尚奢華,加上首領貴族化,貪圖虛名,教內缺乏高道,等等,這些都引起世人的普遍排斥.與此相比,正一道成爲元代中後期更爲興盛的道派.
5、平靜傳教及清初中興時期:
經元末明初的整合,明清兩代道教正式定型,主要歸爲兩大道派:以符籙爲主的正一道,和以煉養爲主的全真道.但是,這也是一個道教逐步走向衰落的時代.明太祖朱元璋即把道教分爲正一、全真,他認爲全真道獨爲自己,而正一道可以益人倫、厚風俗,故明代從明太祖洪武初期即命正一天師掌管天下道教事.正一天師遂成爲道教的首領.
整個明代,全真道都不大受朝廷重視,政治地位低落,故全真道士多隱修於山野,其高者以氣功異能引起人們的嘆賞,或以高隱深遁博得朝野的佳譽.與正一道士的榮華相比,這些也表現出傳統道教中清靜無爲、隱淪遁世的一面.
其中如無垢子何道全(公元1319—1399),他多年隱於終南,後雲遊東南,著有《隨機應化錄》言心性內丹;混然子王道淵撰有《道玄篇》等闡揚內丹修煉.
最著名的,當屬「隱仙」張三丰.張三丰生卒年不詳,從明太祖至明成祖,朝廷多次派人尋詔,卻隱遁高蹈,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他認爲三教同源一致. 認爲自古道法分正邪,道儒釋皆爲正教,三教雖創始人不同,但都「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因此,「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主張「玄學以功德爲體,金丹爲用、而後可以成仙」.張三丰自己似未創立教派,但在他門下形成一個高標隱逸的教派,稱「隱仙派」,武當山各派道團也多認得其所傳,張三丰一系,也屬於全真派.此時期全真還衍生出不少小支派,如全真龍門的支派「龍門靈寶派」、「金山派」等等.但都影響不大.
清代,全真龍門派律宗第七代律師王常月,於清世祖十三年(公元1656) 奉旨說戒於白雲觀,三次公開傳戒,既講修煉次第,又講修煉方法,再次肯定了全真「先性後命」 對道教「長生不死」的思想作了新的解釋,「不死者我之法身,長生者吾之元氣」.他發展了大批教徒,弟子衆多,各自於各地形成多個全真道龍門派支派.王常月讓本已衰落的全真道、甚至是整個道教得到復興.他本人也被譽爲「中興之祖」.
王常月之後,由於外部其他民間宗教的爭奪地盤以及儒釋兩教的攻訐等原因,更主要的是內部缺乏高道,理論少有突破,吸引不了太多的信徒注意,全真道、甚至整個道教走向沒落,至乾隆時已成爲「詩、畫」之資,他有御詩:「頹波日下豈能回,二氏於今自可哀,何必辟邪猶泥古,留資畫景與詩材」.
6、至現代,全真道傳承不絕,與正一道並爲道教兩大派,它雖然內部頗多支派,但仍以龍門最爲興旺.全真道三大祖庭爲北京白雲觀、山西芮縣純陽宮、陝西戶縣重陽宮.
主要參考文獻:
《道教大辭典》
《辭海》 1999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陳垣
《宗教詞典》任繼愈主編
《中國道教史》卿希泰主編
《道教概說》李養正
《道教手冊》李養正主編
正一正一 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張角於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後,同年七月,漢中地區張修也率五斗米道響應.
張天師捉鬼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明人羅懋登的長篇通俗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隨同鄭和下西洋的兩個法師之一便是張天師,而筆記中記載張天師捉鬼的故事也極多.故鄉有座名謂「祥雲觀」的道觀,是元初濮鑒建造,原名玄明觀,爲江南三大道觀之一,清初爲避康熙玄燁諱才更名「翔雲」.據說當初香火極盛,但我看到時就只剩了一個山門,還有兩隻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拉倒的石獅子.山門是用條石砌成,正中有條裂縫,老人說那就是張天師路過此地時與觀主張和鬥法失利,一怒之下用法劍砍出來的.雖然我看不出哪有劍砍的痕跡,但聽到這故事卻讓人大爲神往,幾乎信以爲真,因爲居然還有事實佐證.在筆記中,天師和法官向來以「五雷法」降妖伏魔,清人袁枚《續子不語》有《朱爾玫》一條,謂康熙間有術士朱爾玫以邪術惑人,號稱神仙,名重京師.某次與張天師鬥法,朱爾玫將茶杯拋在空中,仿佛有人捧著,竟不落下,而張天師亦擲一杯,則張杯停於空中,而朱杯落矣. 「或問真人,真人曰:『彼所倚者,妖狐也;我所役者,五雷正神也.正神騰空,則妖狐逃矣.』」
五斗米道以"治"爲單位,天師爲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信道教衆,組織相當嚴密.它的宗教活動與太平道類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名 "鬼卒",成爲骨幹後,由他統領一衆新教徒,則升爲"祭酒",祭酒還負責在要道路口設立"義舍",爲過往行人準備食物.祭酒講解《老子》的記錄名爲《老子想爾注》.書中主張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達到"治國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城信、行善積德"的道誡,"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
張修後被張道陵的孫子所殺,道教傳統說法,以張道陵爲五斗米道的創建人.張魯在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其官職封賞,隨其到了內地,五斗米道徒幾萬戶被曹操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五斗米道始在內地傳播.很多貴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輩從漢魏之際即信仰五斗米道.此時五斗米道更名爲天師道.
南北朝時,北朝有寇謙之,南朝有陸修靜對天師道進行了改革.
寇謙之出身於貴族家庭,祖輩幾代信奉天師道.他自幼學道,後跟隨道士到華山修道,最後選定嵩山作爲其傳道地,成爲十六國北魏之際北方天師道領袖.他廢除了原來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職的做法以及天師道一些教職的世襲制度,要求"唯賢是舉"並廢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稱,規定信徒不得隨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應先考察三年等.他重新制定了有關宗教活動的規章,廢除入道費用、治病報酬等租米錢稅,規定"從今以後,……唯聽民戶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寇謙之教導道教信徒應當遵守修道戒律,並認真作齋功禮拜,從而得道成仙.後人稱經寇謙之改造後的天師道爲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
陸修靜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他對道教發展有著重大貢獻.爲了將當時的道經去僞存真,加以整理,他到處搜訪道經曾經"南詣衡湘,九 ,西至峨眉、青城",足跡遍布半個中國.他整理了《靈寶經》,編寫了《靈寶經目》.在編寫後者時,將《靈寶經》分爲"三洞四輔十二類".後來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陸修靜制訂完善了道教戒律和齋醮儀式,整理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規定.經過陸修靜在齋儀方面的統一、規範和編訂工作以後,天師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健全.後人稱他的天師道爲南天師道,以此和寇謙之的北天師道相對.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正一教也即天師道逐漸融合其它符籙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號,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賜號.宋徽宗時,第30代天師張繼先極得寵信.朝廷爲他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觀",龍虎山本營的上清觀也升格爲"上清正一宮".自從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籙各派的大權,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籙派道教的統領地位.
無縫服和銀印,讓他主領江南道教.第二年又封他爲"宣道靈應神和真人".此後,歷代正一天師都被元統治者封爲真人.第39代天師張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 1325年)被封爲"翊元崇德正一教主",並被授權常管全國道教事務.元代,龍虎山天師府權力很大:可以建議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務管理官員和道觀管理人員,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宮觀的經費供給和人員編制,它還可以直接發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賜第42代正一天師張正常"真人".並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張應京,除第50代張國祥,代代天師都被封爲大真人.張宇初曾以全國道教首領的身份,寫下《道門十規》一卷,闡述了道教派流、宮觀修整等問題.
清代、民國年間,正一道逐漸衰落.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師張曉初在上海籌建正一派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僅成立了上海分會.道教正一教茅山法術祕傳
一、家畜興旺二法 1、安槽法:
此法適用於農村山區、家中養牛、豬、雞等家畜,都可用此法使家畜長得快,不得瘟病.
方法:如家中養豬,要安豬槽,安豬槽前在槽下挖 一坑.用麵粉做一豬,有七寸長左右,嘴要張,在鍋中蒸熟.坑中放硃砂、神砂、心紅(銀珠)、金精石、銀精石五樣藥(藥店都有)各十克,將面豬站立放在豬糟下坑中,嘴向東方,在面豬嘴前放點豬食,將豬槽放在坑上.
在豬圈門口或圈內設壇.焚三支香,一對蠟,燒點紙錢.請神,即請豬大王,多念幾聲「有請豬大王」.念安槽咒:「三根茅草一間房,再來一根當中梁,丁字虎、八字龍,青龍白虎來護槽,寧叫青龍高一丈,不叫白虎擡頭望,青龍高了自下降,白虎擡頭要傷亡,吾奉太上老君急如律令.」一邊念咒一邊用毛草在地下擺出符樣,沒有毛草可用其它草代替,用三根針橫放在符中(符中細線代表針).(參見符圖:1)念完咒擺出符後,用快刀(家中菜刀即可)將符豎起從中間砍開,針要砍斷.
此法只管六十年,六十年後又要重新安槽.其它家畜也是同樣的方法.養牛就做一面牛、入牛食、請牛大王,養雞、做面雞、放雞食、請雞大王其它都是一樣.
2、掃槽法:
掃槽法比安槽簡單、可以使家畜不得病瘟,家畜肯吃,長得快,此法最多管1~3年.
方法:如養豬,可在圈門口或豬圈內設壇,請神、請豬大王,用一掃帚在豬圈內四角處掃,可將豬瘟邪氣全掃掉,邊念咒邊掃,從裡向外掃,掃槽咒:「一掃槽、掃帚到,二掃槽、瘟氣掉,三掃槽、掃九代,邪氣煞氣齊掃掉,馬靈官出令,用下千票,出下威靈,前來安槽.安槽要請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現金身,一年餵豬(雞、牛等)長千斤,一頭五頭餵的多,每年兩槽也不多,五月買豬十月賣,肯吃肯長來的快,瘟氣邪氣再不來,上長運氣進豬(雞、牛等)財.馬靈官管九代,瘟氣邪氣不遭害.吾奉太上老君急如律令.」咒念完掃出門外後,在圈內寫:「姜太公在此斬妖除邪殺鬼萬千急如律令.」寫時隨便用什麼東西寫在牆上就行,最好用毛筆蘸硃砂寫在黃紙上,然後貼在豬圈內.
其它家畜在掃槽時也用此法,只是把掃槽咒中的字改變一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