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一軍皆驚.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翻譯是什麼?

題目: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一軍皆驚.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翻譯是什麼?

解答:

蕭何追韓信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爲郎中.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爲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爲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爲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於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爲公以爲將.」何曰:「雖爲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爲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蕭何追韓信 譯文
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採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擡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爲什麼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爲他是個奇才.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逕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爲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爲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象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回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漢王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今天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難怪韓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爲自己會被任命爲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史記·淮陰侯列傳》
孟子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獄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譯文:孟子對齊宣王說:「您的臣子中,有個把妻子兒女托給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國遊歷的人,等到他回來時,他的妻子兒女卻受凍挨餓,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和他斷絕交情.」孟子又問:「監獄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該怎麼辦呢?」齊宣王說:「罷免他.」孟子又問:「國家沒有治理好,那又該怎麼辦呢?」齊宣王看著左右扯別的問題.
南轅北轍
【原文】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爲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矣.」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選自《戰國策》
南轅北轍
【譯文】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爲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