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立新中國後反應過去艱苦生活的故事
題目:
關於建立新中國後反應過去艱苦生活的故事
解答:
肩背槍,左肩扛鋤頭
部隊素由保障供給改爲定量供給,開始人平糧食45斤減到38斤,不久又降到35斤,還號召每個軍人每月節約一斤支援國家建設.伙房也由大鍋飯改爲鉢子飯.司務長爲了壯大飯量要炊事員多放水小火蒸,飯量是增多了但營養被蒸掉了.部隊都是年輕人,加上訓練強度大,熱能消耗多,又加上來部隊躲災的家屬增多,分吃糧食,營養跟不上,部隊也出現水腫病.
當時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慫恿和支持下,公平叫囂要反攻大陸,部隊在備戰備荒的雙重壓力下,右肩背槍,左肩扛鋤頭,幸好我們部
隊的兵都是剛剛翻身的農民,很快就適應了不是南泥灣勝過南泥灣軍事生活,半天軍訓,半天生產,爭分奪秒,見縫插針,首先在營房前後栽瓜種菜,有些部隊土地緊張,就把練兵場挖松種上地瓜,有些部隊還打起小池子,用小便培育所謂高蛋白的「紅球藻」,並號召隨軍家屬養雞養鴨養豬,真是八仙過海,各顯所能.
在營處大搞生產的同時,把部隊拉練和上山下河搞「小秋收」結合起來,又是渡荒的一招,所謂的「小秋收」顧名思義,是大秋收相對而言,大秋收就是田裡地里山里長的主要糧食作物,小秋收就是農副產品丟失的下腳料,野生植物,漏摘的茶子,野果,竹筍,蘑菇等等.
我們在部隊常說,人是鋼飯是鐵,一頓不吃不能打仗,在馬田墟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很有風趣的一件事,馬田煤礦有一支省級水準的藍球隊,晚上在礦區燈光球場,我們與礦隊打了一場球,我們輸了三個球,輸的原因是我們球藝不如對方,他們贏我們球不多,主要是肚子沒吃飽,體力不行,根據這種情況,我要各連隊隊員放開肚皮吃飽,第二天又與礦隊打了一場,我們贏了六個球,我心裡明白我們球隊成員都是入伍不久的翻身農民,在家連球都沒摸過,到部隊才學會打球,有的連球場規則都不太懂,爲什麼把一個省級水準的
球隊打敗呢?從對方高高的個子,瘦瘦的身子,由搶球爭球變成躲球,而我們的隊員個個橫衝直撞,龍騰虎躍成了大贏家,不就是肚子飽嗎?這說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溫飽問題不解決,什麼事也辦不成.
經過半年多努力,部隊生產搞起來了,引來附近饑民進營區偷菜摘瓜,幾乎每天晚上都能抓到,爲了搞好軍民關係,當時正在開展「不打不罵,熱情對待,該理髮的理髮,然後吃飽飯送走活動.」感化饑民不來部隊偷瓜摘菜,然而效果不佳,來營區偷瓜摘菜的饑民仍然不少,最後還是老辦法,把抓到的送給當地派出所帶走.
撥雲見日,1960年10月,是大家異常興奮的一天,耒陽縣廣場召開十萬人大會,四面八方的飢餓農民爭先恐後擁上廣場,我們部隊
也參加了,上面來的公檢法宣布逮捕縣委書記和縣長,講話人說縣委書記和縣長把上面的經念歪了,造成水腫鬼,閉經鬼,肝炎鬼等等鬼魔橫行,與會者高呼口號,要求嚴懲他們,全縣公捕大會開完,各公社各大隊照此類推,層層開大會,批判小歪幹部,整幹部.其實明白人都知道,何止耒陽一縣,全國都是這樣,土地不長莊稼,農民不會種田,公社化後農民沒有自主權,怎麼種都由
上面下指令,幹部必須緊跟,不理解也要理解,就像不懂事的小孩跟大人走路,一路跌跌撞撞,摔了跟頭,大人高興就拉一把,不高興就扇一耳光,缺乏獨立思考,怎麼摔倒自己也不知道,用這種思想指導農業生產,怎麼能解決億萬農民吃飽肚子問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