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題目:

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急求

解答:

  一、政治
  1.經濟效益:
  從根本上說,是由於我國近年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使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快速發展和日益開放的中國正在逐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傳統農業國向新興工業國、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成爲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焦點.在上海舉辦世博會,將是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一次重要機遇,將有力地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必須抓住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等機遇,做好各方面工作,通過這些重大國際活動的舉辦體現我國的綜合國力.同時,世博會的舉行可以帶來旅遊、城市規劃、就業等衆多的經濟發展機遇.同時甚至也將推動發展中國家和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上海在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將大大推進上海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對上海來說,要按照中央批准的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根據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進一步開拓創新、擴大開放、堅持發展,朝著建設「四個中心」的目標邁進,搞好2010年世博會的基礎設施、財政預算、展覽計劃、參觀接待等的系統規劃和籌辦工作.我們相信,一個日益開放、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有著強大吸引力和輻射力的上海,一定能夠出色地、高水平地舉辦好2010年世博會.
  2.文化生活
  全面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是各種新思想、新科技、新發明、新創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會,也是多元文化跨國界交流的平台.
  從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首屆現代意義的世界博覽會以來,世博會以創新爲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現作爲其實現教育功能的兩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類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類的心靈.
  通過建築、音樂、戲曲、舞蹈等人類共同的語言,中華文明的精髓將在與世界各種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綿,中華文化的內涵將得以豐富,中華文化的實體將得以發展.
  上海世博會期間,預計在園區內舉辦的各類文化演藝娛樂活動將達到2萬場,而中國56個民族的特色文化、300多個地方傳統劇種、500多種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現,將成爲上海世博會2萬場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展現中華文化.上海世博會特別鼓勵具有中國元素的原創作品在世博會上進行首演,人們共同期待著上海世博會能夠成爲中華文化繼往開來的一個嶄新起點.
  要充分發揮好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提振市場信心、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用,關鍵要著眼於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要進一步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國家文化管理體制和科技創新機制的改革,在籌備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弘揚中華文化,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使上海世博會成爲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里程碑.
  3.政治生活
  「申博」成功,是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全國人民堅定支持的結果,是舉辦城市上海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結果.中國政府是重信用、負責任的政府,一定信守承諾,確保遵守《國際展覽局公約》的規定,保證採取一切措施爲所有參展人員及展品提供優惠,保證在財力上給予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支持.中國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擁有可靠的物質基礎,擁有廣泛的公衆支持,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舉辦一屆世博會歷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難忘的世界博覽會.
  中國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權,實現了世博會歷史上舉辦國的突破.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上,2010年世博會將成爲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它將極大地擴大國際展覽局在中國及全世界的影響,推動國際展覽事業在中國及全世界的普及.可以預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加強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相互交往與合作,爲各國工商業界創造「共贏共榮」的巨大商機,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哲學生活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同時,只有各部分有機結合,才能使整體發揮最大的效益.世博會是擴大國內地區合作的一個助推器,將對長江三角洲、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建設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和影響力.上海的發展離不開全國的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同樣離不開全國的支持.上海要利用舉辦世博會的契機,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地區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與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爲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旅遊、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等方面,更長遠地看,世博會不僅帶動上海的發展,更會帶動長江三角洲城市羣落的發展,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爲代表的城市工業帶.
  但是,我們也必須一分爲二的看待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的人均GDP爲 4500美元,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但是一個城市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對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國際影響和聲譽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爲此,上海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切實搞好城市建設、環境治理的工作,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借舉辦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新面貌.
  申辦成功固然可喜可賀,但"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輟足".許許多多的對世界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科學技術產品均是在世博會展出後迅速推廣的.因此面對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我們能夠大有作爲的前提是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期, 世博會都需要中外企業攜手合作,優勢互補.特別是世博會的規劃、建設、展示以及後續利用,都要求世界一流水平.對於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企業來說,正是一個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累外向型經濟發展經驗的最佳機會.因此政府要適當調整城市規劃,改善投資環境,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唯有如此,才能讓世博會真正成爲我們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的難得契機,真正成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勁"加速器".
  二、地理
  氣候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熱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溼潤,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2.1℃ .本市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06年平均氣溫18.4℃,日照1638.2小時,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地理位置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緯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間,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爲海拔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趨勢是由東向西低微傾斜.以西部澱山湖一帶的淀泖窪地爲最低,海拔僅2米~3米;在泗涇、亭林、金衛一線以東的黃浦江兩岸地區,爲碟緣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東欽公塘以東地區爲濱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佘山爲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等岩島.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爲上海境內最高點.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爲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爲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水文
  上海地區河湖衆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爲澱山湖,面積爲62平方公里.
  地勢
  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爲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爲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交通
  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線路、車輛、載客量均居全國第一.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相當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上海港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樞紐港,共有47個客運站,長途班線1611條,可抵達全國14個省市的660個地方.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橋以及地鐵、高架式軌道交通組成的立體型市內交通網絡.
  鐵路
  經過上海境內的主要客運鐵路線有兩條——即北端的滬寧線(京滬線的一段)和南端的滬杭線.大部分滬寧線列車停靠上海火車站,滬杭線停靠新落成的上海南站.此外,上海西站和梅隴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時停止了客運業務.
  公共運輸
  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統非常發達.公共汽車線路數量1000多條,營運車輛1.8萬多輛,日均客運量約780萬人次,承擔著65%的市域公共客運量,是世界上線路最多的城市之一.出租汽車是城市公共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有出租汽車企業270餘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出租汽車近43000輛,旅遊包車和租賃車等7000多輛.全行業日均客運量逾300萬人次,約占上海客運總量的25%.
  此外,上海還擁有全國最長里程的軌道交通系統共八條,包括地鐵、高架輕軌和磁懸浮線等,營業里程200餘公里,已形成「十字加一環」的網絡格局.日均客運量約130萬人次,占市域公共客運總量的10%.
  軌道交通
  上海軌道交通於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營運,是中國大陸地區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通車後建造的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最早的地鐵1號線於1993年1月9日進行試通車,計劃第一列車從新龍華(現上海南站站)開往徐家匯,列車由內燃機車調車至新龍華車站.由於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沒有經驗,導致上行線供電觸網無法送電,最後只能將列車調車回梅隴車輛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鐵歷史上第一列列車在新龍華至徐家匯區間進行了試通車(中國地鐵建成後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試通車,不載客運行;試運營,載客運行;正式運營,通過國家正式驗收).1995年4月間投入試運營.2006年統計客運量爲6.49億人次.
  機場港口
  上海擁有虹橋國際機場(國內航線和國際定點航線)和浦東國際機場(國內和國際航線)共兩座機場.上海港是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2007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5.6億噸.上海也是僅次於新加坡的世界第二大貨櫃港口,2007年全年吞吐量爲2615萬標準貨櫃.
  三、歷史
  改革開放
  百年來,上海一直是中國現代變遷的縮影;最近三十年來,上海繼深圳之後,走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在這30年中,這座城市真正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展露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上海的振興和發展插上了改革開放的翅膀.在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上海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銳意改革,奮力進取,積極探索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爲指導,體現跨世紀時代特徵、聯繫上海實際並符合特大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特別是進入90年代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以上海浦東開心開放爲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上海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面對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上海人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牢牢抓住機遇,全面實施「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宏偉發展戰略.上海人民在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埋頭苦幹、艱苦創業.他們從研究城市發展戰略、明確產業發展方針、調整生產力布局、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和經濟體制,到培育經濟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全方位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探索並形成了一套新的發展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上海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