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題目: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解答: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時間:6500萬年前後,白堊紀晚期 事件:突然,侏羅紀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了.又稱: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白堊紀簡介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白堊紀(Cretaceus period)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爲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最爲著名,因長達14000萬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而聞名,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爲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這一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這種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了,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是恐龍.支持小行星撞擊說的科學家們推斷,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l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里的物質進入了大氣中.由於大氣中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了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了植物,植食性的恐龍也飢餓而死;沒有了植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恐龍也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地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沒能倖免於難,在寒冷和飢餓中絕望地死去.小型的陸生動物,像一些哺乳動物依靠殘餘的食物勉強爲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撞擊假說的支持者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觀點.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在K/T(白堊紀和古近紀)地質界線上發現的銥異常和衝擊石英.科學家推測,這種高含量的銥元素就是哪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衝擊石英就是在撞擊過程中形成的.美國人查特吉大約l0年前提出了一種類似的假說.他認爲,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的兇手不是一顆小行星或者隕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擊到地球上,形成一個環繞地球一周的撞擊帶,其中有2塊巨大的彗星體成爲了恐龍大滅絕的「主犯」:一塊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墨西哥灣附近的巨大的隕石坑,另外一塊撞擊到現在的印度大陸上,形成的隕石坑比墨西哥灣附近的隕石坑還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