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例子如題,我要具體例子,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具體例子.拜託啦是要現代的,不是古代的
題目:
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例子
如題,我要具體例子,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具體例子.拜託啦
是要現代的,不是古代的
解答:
鄭國渠
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後期,韓桓惠公看到當時秦國統一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爲了削弱秦國的強大實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韓國水工鄭國赴秦興修水利,妄圖利用這種浩大工程來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達到他預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與願違,當時的秦王嬴政(後來的秦始皇)採納了鄭國的建議,命令鄭國在秦國修建鄭國渠.在鄭國的親自指揮和參與下,一條長達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鄭國渠在關中大地上蜿蜒盤旋,仿佛一條金光閃閃的銀帶鋪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級階梯的最高線上,灌溉著今禮泉、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縣(區)的280多萬畝土地.鄭國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這讓本來強大的秦國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滅六國夢想的實現.鄭國渠工程宏偉,規模宏大,稱得上是兩千多年前之壯舉.它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爲肥美良田,使關中一躍成爲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爲沃野,無凶年.」這爲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
鄭國渠首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即今王橋鎮的船頭村西.當時,因其進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點,且容易造成渠岸兩壁黃土崩塌的情況,人們於是發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這極大地提高了鄭國渠渠首的質量.又爲了便於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淺,便間隔一段開鑿一井,俗稱「龍眼」或「天窗」,這都是當時人類偉大聰明智慧的結晶.
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裡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漢代有民謠:「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爲雲,決渠爲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
靈 渠
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爲「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爲:「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爲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爲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蹟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衆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歷史:戰國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爲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爲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寶瓶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安瀾索橋:安瀾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爲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爲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京杭大運河
--------------------------------------------------------------------------------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南起浙江
杭州,北至北京通縣北關,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開鑿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首次在揚州開挖邗溝,溝通了長江和淮河.而至7世紀
的隋煬帝時期和13世紀的元代,又先後兩次大規模地開鑿運河,終於建成了這條溝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動
脈. 從天津到通縣北關、張家灣一段,叫北運河,又稱之路河,全長186公里.從通縣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
惠河,該河是元代初年由偉大的水利專家、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的.因北京地勢比通縣高,在通惠河上
修築了五道閘門,控制水位,使南來的大船才可直達北京城內的積水潭.那時積水潭"舳艫蔽水",成爲一個
南北漕運的大港口,附近市場繁榮,盛況空前. 京杭大運河暢通了數百年,這對促進大江南北經濟文化的交
流,解決南糧北調等問題,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紀後,由於南北海運開闢,津浦鐵路通車,加之黃
河改道淤塞運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斷航,只有江浙一線仍暢通無阻,並成爲旅遊熱線. 爲適應我國現代
旅遊業迅猛發展的需求,近年來已在北京通縣北運河、溫榆河等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即通州北關、張家灣的
古運河遺址中,興建起大運河旅遊區及紀念館等,廣大中外遊人便可到此一覽昔日京杭大運河的迷人風姿.
錢塘江海塘
錢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費用,已無可考.唐及北宋時期修筑北岸海塘,據明代嚴寬在《海寧水利圖志·序》載:「皆以數郡財力,始克有濟.」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陰縣潰塘,是由朝廷調撥錢米.後即購買沒收的園、田設莊,按年收租息作爲海塘的歲修經費.臨安府龍山一帶海塘的歲修經費,是按戶按年攤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間(1237~1240),將臨安府沿江淤復耕地的稅額撥作修塘經費.咸淳年間(1265~1274),修築海鹽海塘需費較多,除發縣倉米糧外,並有知縣、縣民捐款.
元泰定年間(1324~1327),搶修北岸海塘鹽官州一段,除征工外,還用鈔79.4萬餘錠,糧4.63萬餘石,系奏報朝廷支撥.南岸修築百瀝海塘,勸民捐輸糧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鹽、平湖一帶興辦大工程,都動用蘇、松等9府財力,及至成化年間(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有用杭州竹木稅、各項罰款、贖罪款等.以後專設海鹽海塘歲修款,每年在嘉興府屬7縣攤派銀3500~7000兩,當年如若支用有餘,則結轉至下一年.萬曆年間(1573~1619),海寧、平湖亦按例分別籌集銀300兩與600兩.但萬曆三年風潮毀塘,歷年積儲不敷工用,於是將「藩司兵餉」、「驛傳嬴金」及「他郡贖谷款」等撥充海塘工費.明末由於財政支絀,北岸海塘的修築,竟至預征錢、糧和依靠各級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築工費,多向受益田畝派征,亦有府、縣撥發倉糧.蕭紹海塘還有動用贖罪款、罰金和由知縣、縣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興建三江閘時,蕭山縣曾幫工幫費,以後蕭山轄境內西江、北海兩塘的修築,凡需費較多時,山陰、會稽兩縣均予協濟,但承擔份額,各時期不盡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襲不改.
清初,修筑北岸海塘,除「額編塘工銀」外,還有官、紳捐款,按畝捐米,並將各項罰款、追繳虛報款等作爲築塘工費.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銀既廢」,各府協濟的規定亦復取消,經奏准凡士民願意捐款作爲海塘工程經費,則允許入國子監爲監生,當時簡稱捐監.雍正二年(1724),奉旨動用正項錢糧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許「捐官」,以其所得爲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曆即位,認爲捐資得官之法,於吏治無益,錢塘江海塘工程經費由正項錢糧撥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後,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除由正項錢糧支撥外,還調撥鹽務引費、鹽課公費、各項罰款、查抄款以及鹽商和官員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爲修築范公塘石塘,鹽商一次所捐即達白銀60萬兩.五十一年開始,還先後將海塘經費的餘存款、藩庫借支銀等借與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爲海塘歲修經費.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鹽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庫借支,然後隨額徵「地漕等項」時帶徵(浚)河費,以6年爲期歸還借款.道光時恢復「捐官」制度,按田畝的田賦分年攤征錢塘江塘工銀.同治、光緒、宣統時期(1862~1911),在兵燹之後,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而修復坍潰各塘,又急不容緩,經多方籌劃,竭力羅致經費,來源有九:一在海寧等縣徵收米捐,專濟海塘工用.二爲支撥厘金和在徵收茶捐、絲捐、(鹽)綱捐、繭捐時,各加征塘工附捐.三爲調撥鹽課引費.四爲調撥江、浙兩關關稅.五爲停解閩省軍餉轉撥.六爲江蘇省協濟.七爲職銜捐納.八爲殷富捐輸.九爲公帑發商生息.太平軍在浙江時,海寧州海塘坍潰,忠王李秀成要各縣籌集修塘經費,爲此各有關縣鄉官曾籌繳白銀8000餘兩.
南岸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是向受益田畝攤征爲主.清初,山陰、會稽兩縣曾有值塘田制,即將近塘的田劃稱江田,專護海塘,不參與縣裡的一切徭役;不敷時,始向縣內其他田畝攤征工、銀.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曆曾下諭紹興府屬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應修工程時,概於公項內動支,停止按畝派錢之例,但未能貫徹始終.三十年以後,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除上述受益田畝攤征外,還有動支鹽引費、厘金、契牙雜稅專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紳和鹽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築百瀝海塘的經費,除無厘金和契牙雜稅專款兩項來源外,均同蕭紹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後的捐資築塘,以松廈連氏最多
以上四項水利工程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與大自然抗爭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光輝典範事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