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今天立秋,但我心裡沒有一點波瀾。畢竟後面還有一個處暑,立秋夾在大暑和處暑之間,正處三伏,天氣仍熱得很,今年甚至大有超過中伏之勢。手機上看天氣預報,前階段最高是39度,今天及以後三天,最高也都到了39度,絲毫不弱。
關于立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諺語,“立秋一震,天收一半”,是從老爸嘴裡聽來的。那時分田到戶,每家都盼着年成好,有個好收成。老爸說,立秋這一天,隻要聽到天打雷了,哪怕沒下雨,也不會大旱。
百度了一下,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中華農耕文明起始于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又是因農耕而生的,且中國幅員遼闊,北方有些地方有這些物候出現,也未可知。但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以上三個物候在立秋節氣是沒有明顯感受的。
但立秋,畢竟是秋天的開始,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所以立秋之後,雖然天氣仍然很熱,但也一定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我們的國家,已由農業大國轉型成工業大國,絕大多數農民都不在土地上勞作了。對農業生産,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科學的指導,也更先進。導緻現在的人,對節氣很淡漠。那這麼一個優秀的文化,如何面對危機呢?任何一個不使用的,都會面臨消亡。所以要使這個優秀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我們就要把二十四節氣重新利用起來,比如可以結合氣候變化,應用到養生中去,應用到生活中去。
一個好的現象是,清明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節日,那麼“四立”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