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靈樞經·本輸第二·16(16/17,全譯,定稿)

黃帝内經·靈樞經
本輸第二
16/17原文:

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發際。陰尺動脈在五裡,五腧之禁也。

譯文:

針刺上關穴時,要令患者張口,而不能閉口。

上關穴為足少陽膽經之穴,位于面部顴弓上緣中間凹陷中。

上關穴的取穴方法:正坐,耳屏往前2橫指,耳前顴骨弓上側凹陷處即是。

針刺下關穴時,要令患者閉口,而不能張口。

下關穴為足陽明胃經之穴,位于面部顴弓下緣中央與下颌切迹之間凹陷處。

下關穴取穴方法:閉口,食指、中指并攏,食指貼于耳垂旁,中指末節(指尖所在之指節)指腹處即是。

針刺犢鼻穴時,患者須屈膝,而不能伸直腿。

犢鼻穴為足陽明胃經之穴,位于膝前區,髌韌帶外側凹陷中。

犢鼻穴的取穴方法: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足尖向下,繃直足背),膝蓋下面外側凹陷處即是。

針刺内關穴與外關穴時,要平伸手腕,而不能彎曲手腕。

内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穴,位于前臂掌心側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以近指尖方向為遠端、以肘部方向為上方),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内關穴取穴方法:屈肘微握拳,平伸腕部,從腕遠端橫紋向上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

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穴,位于前臂掌背側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以近指尖方向為遠端、以肘部方向為上方),尺骨與桡骨間隙中點。

外關穴取穴方法:擡臂,掌心朝下,平伸手腕,掌背側腕遠端橫紋中點直上3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足陽明胃經的氣血,在身體頸區的循行路線與緊挨喉嚨兩邊的動脈走勢相一緻,其頸區要腧人迎穴的氣血,乃由該經之膺區(前胸之胸骨兩旁區域)各穴所流注。

人迎穴位于頸部,橫平于喉結,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人迎穴的取穴方法:正坐,從喉結往外(以遠離頸部縱向中軸線為外)測量2橫指,可感胸鎖乳突肌前緣動脈搏動處即是。

手陽明經的氣血,在頸區的循行路線,縱向分布于足陽明經外側,該經之頸區要腧扶突穴,相距下颌骨角在頸區的下垂引線不到1寸。

扶突穴位于胸鎖乳突區,橫平于喉結,胸鎖乳突肌的前、後緣中間。

扶突穴的取穴方法:頭微側,手指置平于喉結的胸鎖乳突肌肌腹中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

手太陽小腸經在頸區的循行路線,恰正流經下颌骨角,該經的頸區要腧為天窗穴。

天窗穴位于頸部,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天窗穴的取穴方法:仰頭,從耳下向喉嚨中央走行的繃緊的肌肉後緣、與喉結相平處即是。

足少陽膽經在頸區的要腧為耳朵下面、下颌骨角之後的天容穴。該穴既歸屬于手太陽小腸經正經,亦歸屬于足少陽膽經從眼部瞳子髎穴處向下發出的支脈。

足少陽膽經自外眼角瞳子髎穴處發出的支脈,先下行到足陽明胃經之下颌角前方的大迎穴,再向上到達顴骨部足陽明胃經的巨髎穴,又下行至足陽明胃經的頰車穴(大迎穴與下颌角之間),再次彙入手太陽小腸經,并繼續沿手太陽小腸經,下行到頸部、天窗穴之斜前上方的天容穴(以鼻尖所指方向為前、反之為後)。

天容穴位于頸部,下颌角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天容穴的取穴方法: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後方凹陷處即是。

手少陽三焦經在頭頸區的氣血循行路線,在耳後頭部,沿耳廓線型包繞,該經氣血流經瘛脈穴(頭部耳後颞骨乳突中央)時,正好在颞骨乳突處。該經要腧為天牖穴。

天牖穴位于肩胛區向上對應的頸項面,橫平下颌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凹陷中。

天牖穴的取穴方法:找到下颌角,胸鎖乳突肌後緣,橫平于下颌角的凹陷處即是。

足太陽膀胱經在頸區的重要腧穴為天柱穴,該穴一左一右,緊挨後頸區大筋外側緣發際下的凹陷中。

天柱穴位于頸後區,橫平于第2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天柱穴的取穴方法;正坐,觸摸頸後兩條大筋,在其外側,後發際邊緣,可觸及一凹陷處即是。

手太陰肺經的尺澤穴往上3寸的脈搏跳動之處,為手五裡穴,此穴禁忌屢刺,若候着前來的氣血,在氣血到達該穴時 ,以洩刺法刺到五次,則該經井穴、荥穴、俞穴、經穴、合穴,這五個腧穴的氣血,将被放洩殆盡。

(未完待續)


上一篇:黃帝内經·靈樞經·本輸第二15(15/17,全譯,定稿)

下一篇:


推薦篇:猴子森林26:猴山猴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