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百二十一|巨嬰國【2】

...

第一個思想要點,對于巨嬰的索取,有兩個副産品,第一個,是完美主義導緻的。因完美主義,對方必須近百分百滿足其心思,他才覺得滿意。這容易導緻一個惡性循環:無論對方怎麼付出,他們都覺得不夠,而且還會挑剔——你做得太差了!他們的挑剔等于是對對方努力的否定,于是令對方産生巨大憤怒。但巨嬰還是渴望索取,對方在壓力和慣性下繼續付出,但越來越不情願。

巨嬰的索取,還有另一副産品。他們總強擰對方意志,對方憤怒,他們其實知道。所以,每一次強求滿足後,他們又不安,這不安,少數是内疚,多數是恐懼,即他們将對方的憤怒視為要傷害自己。并且,因巨嬰沒有界限感,或者說沒有完整的心理皮膚,對方,特别是重要親人的憤怒,容易變成巨嬰的自我傷害。

第二個思想要點,中國式人際關系的秘訣——當嬰兒照顧,當神來崇拜。崇拜加照顧,是搞定巨嬰的絕招。照顧,彌補了巨嬰們生命初期的缺憾,崇拜,則滿足了巨嬰們的全能自戀——嬰兒早期都有無所不能的無邊無際的自戀。這個可以聯想一下古代帝王。

第三個思想要點,聖母以及無助嬰兒找媽。在作者看來,聖母内心藏着一個被抛棄的巨嬰,而特直接的原因是,隻有陷入苦難的人才如此需要聖母,他們一點微弱的火似乎就能救别人的命,這感覺太好了。聖母與巨嬰,是很好的對子。而且,在作者看來,無助的嬰兒找媽,這種隐喻,在我們的文化中比比皆是。譬如,動不動就下跪的小民,都期待着完全無私欲的青天大老爺。

第四個思想要點,自我的疆界。所謂自我的疆界,指的就是你的自我,延伸到了哪裡,你将誰、将什麼事物納入到了你的自我中。若一個人與他的小夥伴處在共生狀态,那麼若有他人的介入,這對于他而言就是一種失控,會抱有很大的敵意對待他人。

...

第五個思想要點,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在作者看來,集體主義,隻有“我們”,沒有“我”,也沒有“你”。考慮事情時,都要以“我們”為單位,而不是以“我”或“你”為單位。其次,集體主義的對立面自然就是個人主義,任何對“我”的強調,都是反“我們”的。

再次,集體主義會形成這樣一個固有的道德意識——為集體而努力才是對的,反集體就是錯的,特别是,想彰顯個人主義的,是錯誤。那麼,在集體主義環境下,個人的身,必須奉獻給别人或集體,這樣才叫仁。

而作者認為個人主義的核心,是對每個個體的尊重,特别是,不得以任何名義侵犯個體的利益。相反,集體主義下,強勢一方,可以輕易使用集體的名義,去侵害個體的利益。其次,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在于,人必須從自身出發,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根據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種選擇,根據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生命。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體證到,别人和自己都是人,别人和自己都是值得尊重與愛的。

第六個思想要點,中國式糊塗邏輯。第一條,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第二條,所有的關系是我的事。第三條,我和你之間是透明的。你不用說我就知道你是怎麼回事,我不用說你就該知道我是怎麼回事。

第四條:你們=你;我們=我。比如:你家(族)中任何一個人讓我不快,我都要找你麻煩;你讓我不快,我找你全家(族)麻煩。反之亦然。第五條,所有事都連成一個整體,沒有當下。隻記得你的壞,不記得好,為啥?因為對于六個月前的嬰兒而言,媽媽當然要為沒有任何能力而又覺得無所不能的嬰兒負全責。第六條,别煩我,我這麼平靜這麼顧家,所以我沒問題,你情緒那麼大,當然是你有問題。

...

第七條,繞彎溝通。這條男女都很常見。A對B不滿,不和B直說,而是說給C,讓C跟B說,有時甚至對C都不明說,隻是暗示C對B傳話。為啥會這樣,因為作為巨嬰,A對B常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要求,且你不聽我的,我就恨不得你去死,所以當面溝通容易發生激烈沖突;二、A直接談時,易有無能感;三、因不是直接說的,所以我不必負責。

第七個思想要點,共生絞殺。所謂共生絞殺,即在我為主的事上,你必須絕對按照我的意思來,沒一點妥協的空間;在你為主的事上,我感覺你也有同樣的絕對控制感,沒給我留一點妥協商議的空間。

那麼,擺脫共生絞殺的一個策略,即想要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一個常見的代價是——我不再是衆人口碑中的好人。對控制者說不,找到你的節奏,一個人如果太考慮别人,就會失去自己的,不管全世界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無論别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第八個思想要點,自我控制。這個最常見的一個現象是,一個人會有意無意地設定一些程序,按部就班地生活,若程序被打破,會很難受。為了保護程序不被打破,會将人際關系減少到最低,但整天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不能減少,于是會傾向于将親人納入這個程序,結果表現為外部控制,比較極端的,是将親人也排除在程序之外。結果是,親人感覺,在他面前宛如透明。并且,拉他出來做任何事情都很艱難。

對于巨嬰而言,程序有很重要的意義,讓一個人在他覺得混亂的世界中獲得一種極為關鍵定力,保持程序穩定,要減少刺激,而人際關系的刺激,是最容易沖擊程序的穩定的,但與程序相對應的,是流動、柔軟與靈活,其實根本上是愛。

...

第九個思想要點,好人的最高境界,道德僵屍。所謂道德僵屍,即生命的一切動力,都集中在追求我是個好人上,而幾乎滅掉了一切正常人類情感,隻靠道德感找存在感,人味喪失殆盡。

第十個思想要點,馬丁·布伯則說,關系有兩種,一種是我與你,一種是我與它。當我将你視為滿足我需要的工具與對象時,這一關系就是我與它,當我沒有任何期待與目标,帶着我的全部存在與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時,這一關系就是我與你。

第十一個思想要點,傳銷針對的巨嬰三種心理,全能自戀、無助和被迫害妄想,比如:告訴你末日将來臨、摧毀你的自我判斷、限制你人身自由,是制造無助;有一全能神、導師或宣揚輕易可掙大錢,是喚起你對全能感的迷戀;對外部世界,又喚起你的被迫害妄想。

第十二個思想要點,在作者看來,巨嬰和真正的成年人最大的區别或許在于,巨嬰覺得,我一發願,事情就得立即按我的意願落實,而成年人在意的關鍵是細節,美好的事情都由地道的細節構建而成。

其次,巨嬰在追求自戀,在乎的是事情要按照“我”的道理來;人格健康的人,則願順從事情本身的道理,能承受大大小小的挫折,會注重與事情建立起有鍊接的關系,順從事情本身的道理,才會有到位的細節。

...

第十三個思想要點,在本書作者看來,很多人會認為,我能控制的範圍就叫善,我不能控制的範圍就是惡。

第十四個思想要點,自我歸因。其他人其他事物我沒法控制,但我能控制自己,如果我好好改變自己,事物就能朝我希望的方向發展了。這是小孩式的自戀心理:所有事情都是我導緻的。但真正意義上的歸因是能夠成熟客觀地看待事物,既能看到自己的責任,也能看到别人的責任,而更關鍵的是,無論事情如何不順,都不攻擊自己,而是如實看待自己,安撫自己,并尋求支持。可以說,自我歸罪的對立面是自愛。

第十五個思想要點,中國式家庭政治:你們要聽我的。如果我有權力,就直接命令你們聽我的;如果沒有,就攢道德資本,通過讓你内疚的方式聽我的;如果還做不到,就死給你們看,用自殺的方式讓你們聽我的。

第十六個思想要點,胡特的實體自戀與虛體自戀。所謂實體自戀,就是你的自我價值感,你覺得“我很好”這種感覺是一種很真實的東西,是一種實體,這種自我價值感不會因為外在條件的變化受到很大的損害,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自我價值感。

所謂虛體自戀,是和外在條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方說美貌、金錢、社會經濟地位、名氣,等等,當外在條件很好的時候,可能你的自戀會爆棚,但是當外在條件變差的時候,你的自戀會受到很大的損害,這就叫作虛體自戀。一個人虛體自戀,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都是放在外在條件上,放在比較虛的東西上。

...

第十七個思想要點,我覺得我是好的,所以無須證明,我對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應我,也不控制你;二、我接受我有壞的,甚至喜歡這份壞,所以不裝自己有多好,所以你也不必裝。

行文至此,已近尾聲。對我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覺察自我剖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真切意識到自己在與他人建立深度鍊接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上會出現作者所提到的巨嬰現象,因此,借由本書所提觀點,希望個人在不斷反思自身中可以有意識地實現自我心智發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