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理——王鼎鈞先生教你寫論文

多年之後重返校園的MBA學生,為了1萬字要求的命題論文亂了方寸。心中雖有觀點,但不知從何入筆……

面對電腦屏幕上的PPT,不知該如何才能說服同事這個商業方案是最有效的……

自媒體博主,洋洋灑灑一大篇。但總感覺詞不達意,不夠深入人心,琢磨着如何才能說服讀者認同自己的觀點……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需要靠寫抒情散文安身立命,但是如果寫不出議論文,就仕途堪憂了。議論文可以說是一個最實用的文體了。小到升學作文,大到領導發言,都處處顯示出議論文的功底。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擺事實,講道理”的能力都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寫議論文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我們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表達觀點,隻要會說話其實就可以寫,隻要把自己想的、自己的觀點用語言描述出來就好了。但就是有些人的表達感人深刻、言之有物,有的人寫出來的卻讓人有種“有理講不清”的感覺。

《講理》作為台灣文學大師王鼎鈞先生《作文四書》的第一部,以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的為我們講述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論之有力,說之有理的議論文。書中并沒有幹巴巴的教條,而是通過楊老師這個主角,在豐富的寫作案例和故事中總結出了“論理八法”。

...

01

 用“是非法”的句子組成骨幹


議論文最關鍵是要有論文的調調。“不愛惜光陰就是浪費生命”,這是論文;“流水一般逝去的光陰呀,誰能把你留住呢?”不是論文。“永遠勿忘母愛”是論文,“慈母啊!我永遠感謝你!”不像論文。“令人厭惡”是論文,“真是讨厭死了!”又不像論文。論文的句型都是為了表達一個觀點,是可以用“是”或“非”來評判的句子。

有了句子之後,更重要的是一個邏輯框架,比如:

“我們不應該看壞書

《紅樓夢》是一本壞書

所以我們不應該看《紅樓夢》”

這三句話就是整片議論文的骨架,所有的論述都要圍繞這個框架展開。接下去就是要為這幅骨架添加上“肌肉”,讓整篇文章看起來有血有肉,有理有據。

02

為這個“是非”找兩個以上的證據

為了說服别人信服你的論點,那麼光憑作者自圓其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事實證據”來支持論點。我們經常會在一些文章中讀到“一項由xxxx人參與的民意調研顯示……”“通過過去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工作彙報中,老闆經常告訴我們“要用數據說話,”這些内容都是補充我們論點前有力的證據支持。

還有一種論證的方法就是 “舉例說明”。美國指控中國應該為這次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負主要責任并向全世界道歉。為了表明全球疫情在某個國家爆發,而該國并無向全球賠償的義務,也無先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舉了一個例子:1981年由于美國性解放運動導緻艾滋病HIV病毒在紐約、舊金山、和加州爆發,從而蔓延至全球。艾滋病,僅僅2019年就奪走全球77萬人的生命。美國有否向全世界道歉賠償?一個正确的例子勝過千言萬語,可以強有力的表明了觀點。

03

  如果可能,準備一個小故事

故事不但可以啟發我們的思想,更可以給我們很多趣味,用故事來配合說理,一方面使你的道理說得更清楚,一方面也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吸引人。說故事本來是小說家的拿手好戲,在小說家看來,天地間充滿了小故事。不過,小說家發現了一個故事,比較偏重那個故事的過程,而寫論文的人比較偏重那個故事所能啟發的思想。

孔子的故事

從前,孔子經過泰山附近,遇見一個寡婦在哭,孔子對那個不幸的婦人表示同情,那位太太說:“這兒有老虎,常常出來吃人,我的兒子被老虎吃掉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掉了,我的命好苦啊!”問她為什麼不早一點搬家?她說:“這裡做官的人,對待老百姓還算不太刻薄。”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們記着啊!做官的人如果壓迫老百姓,那是比老虎還要可怕呢!”

04

 如果可能,準備一兩位權威的話

所謂權威就是最有權回答某個問題的人。如果我們問西瓜要怎麼種才能又甜又脆,權威就是瓜農。如果我們問到底是早飯前刷牙還是早飯後刷,那我們就得找牙醫。寫論說文的時候,不要找錯了權威。

如果性感明星說,人類馬上可以到火星去探險,這話不算數。如果煙草大王說,吸香煙絕不會得肺癌,這話靠不住。造房子要聽建築師的話,治病要聽醫生的話,不要因為他是名人,就拿他的話當做權威,要先看看他是在哪一方面成名。

誰是權威,誰不是權威,誰的話可以引用,誰的話不可以引用,這是識見問題。培養識見,要多讀好書。

05

 如果需要,準備一些詩句

雖說論說文是說明事理、提出主張的文章,它的口吻是分析的、判斷的、肯定的。它的功用,在喚起讀者理智的活動,使讀者明事理,辨是非,對作者的主張“同意”。在這方面論說文和詩相反。詩,要喚起讀者情感的活動,使他發生“同情”。

比如當我們想說明農民在田地間付出辛勤勞動時,我們可以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想表達人不能苟且偷生,肉體的延存,人格的死亡,可以引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實引用詩句也是引用權威的一種。一般說理者引用詩句,等于舉出有力證詞。“看,自古以來詩人都這麼說”。

06

 如果需要,準備使用描寫、比喻

論文要用論文的句式,但是添加一定的描寫可以起到局部放大的效果,讓讀者更加真切的“感覺”到作者的主觀論述。增加了描述可以使文章更有可讀性,更能繪聲繪色的表述觀點。論文,多半是硬邦邦的,不太能夠引發讀者的共情,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

想象一下

如果我們想說服社會應給與孤兒院和福利院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一篇說了一達通大道理的文章 vs. 一篇充滿描述孤兒們那種失去父母,無依無靠,孤立無援的生活狀态的文章,那篇才會得到更多的共鳴和支持?

比喻,與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不能直接作為證據來支持論點,但是可以加深對觀點的理解。舉個例子,一頭拖着菩薩像下山的驢子。見山下村民個個朝着自己頂禮膜拜,還以為自己很牛逼。其實不知道大家都在拜它身上馱着的菩薩。這個比喻論證了個人能力離不開公司平台的支持(雖然把員工比作驢不太好),再加上合理的證據,就能生動的表述出作者論點,獲得讀者認同。

07

偶然用反問的語氣

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連續的幾個反問句可以把讀者越問越激動。想象一下小時候因為不用功讀書被挨罵的情形: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做流氓嗎?做乞丐嗎?考試次次不及格你怎麼對得起我們父母?上課應該不應該打瞌睡?上學應該不應該早退?你來騙誰?為什麼要欺騙?為什麼不誠實?我們天天過愚人節嗎?此處省略100個囧字表情,有沒有?

08

偶然用感歎的語氣

感歎也是一種抒情文的一種語氣。王老先生說:“要寫抒情,得先會歎氣”。用抒情歎氣的手法來加強對論點的表述,無不是為一種點睛一筆。

書中楊先生的第一篇“示例”是《法古今完人》。

先把骨幹建立起來:

古代有一些人有完美的人格,值得後人效法。現代也有一些人,有完美的人格,值得後人效法。效法那些人格完美的人,可以使我們的人格減少缺點,進而達到完美的境地。

再找兩個證據:

唐代王義方的母親,效法漢代王陵的母親,成為賢母。

顔真卿效法他的哥哥顔杲卿,成為忠臣。

準備一個小故事:

《西潮》裡面關于抗日的小故事。

準備引用“權威”: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準備引用詩句:

“為嚴将軍頭,為嵇侍中血。”

反問的語氣:

庸庸碌碌的一生能滿足我們嗎?

如果文天祥隻佩服自私自利的人物,他還能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奮不顧身嗎?

感歎的口吻:

多麼悲壯啊!

真是痛苦極了!

大寫的PERECT!

議論文,也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确定其觀點正确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要寫好議論文,這些寫作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如果腦子裡空空如也,那再多的框架和表達方式都于事無補。所以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練習,才能成為一個言之有物、邏輯缜密的講理達人。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