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單幹:成為超級個體的49個關鍵動作》
【基本介紹】
《單幹:成為超級個體的49個關鍵動作》,作者陳歡,人民郵電出版社2023年7月,13.3萬字。
陳歡(1987-),商業顧問,“個體學派”,書中有品董事兼首席增長官,著有《新零售進化論》。
本書中的單幹不是讓你一個人出去單立門戶,而是一種新的商業思維模式,把自己當作公司來經營,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作者從自己創業遇到的兩個商業難題“能力如何變現”、“如何創建個人品牌”出發,訪談了上百位超級個體,主要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你是如何一路走來的”、“你做了哪些關鍵動作”,進而從這些超級個些身上找到了單幹的商業方法,找到一條幫助更多的普通人成長為超級個體的路徑。
全書分為5個篇章,分别對應超級個體的5項核心能力,共甄選提煉了49個被超級個體反複提及、強力推薦的關鍵動作。
1-變現篇,解決把能力打包成産品并獲得商業回報的問題。共有14個關鍵動作:認真琢磨掙錢、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打造一人公司、一份時間賣多次、掙信息差的錢、提升自己的稀缺、設計足夠長的标杆、對标複刻、跨界創新、打包産品、離錢近(主動降低不确定性)、把握關鍵成功因素(抓大更放小)、不要賣水、使用低闆模型。
2-品牌篇,解決建立行業影響力并精準獲客的問題。共有11個關鍵動作:使用火箭模型、打造真實聚焦穩定人設、精準定位和而不同、不做流量做品牌、明了用戶從哪裡來、内容篩選用戶、寫作為王、學會講故事、降低門檻、使用紀錄片思維、一魚多吃。
3-動力篇,解決把夢想轉化為行動的内驅力問題。共有7個關鍵動作:使用推石模型、靠習慣不靠毅力、忘記目标專注體系、心力強大者勝、保證節奏感、一段時間做好一件事、放下身段、把工作當成玩。
4-學習篇,解決将知識變為生産力和護城河的成長進化問題。共有8個關鍵動作:使用大樹模型、瞄準更高的月亮、終身學習、研究驅動、形成知識圖譜、使用多元思維模型、輸出拉動輸入、訪談。
5-選擇篇,解決在混沌中把握趨勢并規避風險的決策判斷問題。共有8個關鍵動作:使用河流模型、做難而正确的事、做出選擇就是進展、長期主義、先勝後戰、投資于人、設好邊界、小心暗礁。
本書中的每節相互獨立,隻講一個關鍵動作,介紹一個案例,并推薦一本拓展閱讀的好書。
【撷取摘要】
1.
想掙錢但不琢磨就像想考清華、北大但不努力。小白,天天琢磨給别人掙錢的能力;高手,不斷琢磨給自己掙錢的能力;大神,讓别人琢磨給自己掙錢的能力。
很多商人厲害的點就在于,他們自己明明什麼都沒有,卻能調動資源解決複雜問題。他們會琢磨如何将複雜問題拆解,再逐個擊破。這就是他們每天在做的“商業數學題”。隻不過商業世界的難題通常沒有現成的答案,他們在見招拆招的過程中積累的不是公式和概念,而是直覺。再後來,直覺形成了本能性的肌肉記憶,讓他們解決一般問題幾乎可以不假思索。這種肌肉記憶就叫作商業常識。
2.
每個人都是一家“無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這家公司的名字叫“自己”。
橋水基金創始人、《原則》作者瑞·達利歐說過:“如果不想過被他人主導的生活,你就必須自己決定怎麼做,而且有勇氣去做。”
3.
生意做得好不好,看什麼?小白看規模,高手看現金流,大神看人效(即每個人在單位時間内創造的價值)。
對一人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源是客戶的信任。我們并不需要追求盲目的擴張,持續發展、保持盈利,比什麼都重要。
4.
個人商業的本質是賣時間。小白一份時間賣一次;高手一份時間賣多次;大神買賣别人的時間。
想要提高自己的掙錢效率,一是讓自己單位時間的價值更高;二是學會做産品,一份時間賣多次;三是購買他人的時間,将其加工成自己的産品。
5.
商業的底座是信息差,有信息差的地方才有紅利。香農說,信息的本質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信息差的三段紅利:獲得認知紅利→獲得打法紅利→獲得工具紅利。現實地說,第一段信息差風險大、要求高;第三段信息差比較适合巨頭。
帶着信息差回到自己的本行,就像乘坐“時間機器”。所謂“時間機器”,是指用一個行業已經發生的趨勢來預判另一個行業的走向。不同行業的發展速度不同,信息流動有快有慢。如果把其他行業的先進生産力和信息差遷移到自己所在的行業,你隻需要做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就有巨大的行業紅利。這就是“時間機器”的力量。
6.
商業的原點是稀缺。當你的能力朝着市場需求的方向持續生長時,你終将走向稀缺。
稀缺決定了商業價值。①稀缺是生态位,最好的位置一定留給最稀缺的人才。②稀缺是話語權,最稀缺的人才往往是決定财富分配的人。
松鼠過河,步步驚心;大象過河,漫不經心。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技巧不值一提。同樣,在稀缺面前,複雜的商業變得簡單起來。
個人努力的方向,本質上是讓自己沿着更稀缺的方向發展。凡是讓你越來越稀缺的工作,不急不躁,慢慢磨砺。凡是讓你越來越标準化的工作,及時清醒,早點抽身。
牢記三點:效果、圏層、确定性。提升自己的稀缺性:①優化效果。知識不稀缺,效果才稀缺。知識是不需要付費的,效果才需要付費。千萬不要直接出售知識,要始終瞄準效果。複述知識不難,靈活應用很難,拿到結果更難。用盡一切辦法對效果負責。②突破圈層。沒有絕對的稀缺,隻有相對的稀缺;找到讓自己能力相對稀缺的受衆圈層;向外強化專業、向内彰顯先進。③在高度不确定的環境中,确定性就是稀缺。确定性來自品牌、背書、經驗、主流和保障,知名、口碑就代表确定性,成功的履曆給你平添幾許确定性,多數人的選擇意味着确定性,按效果付費,無效退款,保障機制附加确定性。
7.
杠杆考慮的不是成本,而是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價值。杠杆倍率隻和兩個因素相關——基數和溢價。
如果主打基數大,産品就必須标準化。兩種思路:①爆品為王,找到一個基數足夠大的人群,找準需求,抓住痛點,下狠勁開發産品。②流量為王,想方設法持續獲取流量。對個人來說,新用戶獲取流量主要靠自媒體。
8.
為什麼要對标複刻先進案例?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千萬不要重新造輪子。
任正非說過:“以世界上最好的公司為标杆,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用20%的時間從0分做到80分,這叫新手紅利;再用80%的時間從80分做到100分,這叫長期主義。
作者做商業顧問多年,每次做項目都會問客戶一個同樣的問題:“你們行業做得最好的是誰,他是怎樣做到的?”
用“遠近高低”的方法來對标複刻。①遠,調查研究。搜索公開渠道的圖書文章、演講分享、媒體報道等内容。從對标人物的公衆号早期内容裡挖掘到有價值的信息。②近,深入體驗。購買産品或服務并體驗,加入社群,直接訪談。用戶視角的感性體驗和觀察互動能帶來完全不同的啟發。③高,學會提問。提出好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層一層不斷提出問題,直至把握商業現象的本質。④低,勤于複盤。複盤是逆向拆解的第一步,複盤還原流程要素,有時候你苦思冥想的答案就在流程細節裡。
9.
機會永遠在邊緣,在闆塊交界處。跨界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打散再重新組合。
齊白石說得好,“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為什麼不能一直對标複刻?①時間窗口無法複現。越是有紅利的市場,方法過期得越快。②赢家通吃的頭部效應。拿到先發優勢的頭部玩家,牢牢占據強勢生态位,不斷滾雪球,形成頭部效應,把上升通道堵得水洩不通。③做到行業頂級很難。任何一個行業每往上攀升一級,難度都呈幾何倍數增長。
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在某一具體領域成為最優秀的人(前1%);二是在兩個或更多的領域成為非常優秀的人(前25%即可)。俞敏洪說過,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任何一個人在一個極狹小的領域,隻要做到中國的前30%,就可以衣食無憂。
專業+行業+新技能=衣食無憂的商業機會。具體來說,①無論跨界到哪裡,專業都是底色。②利用好行業時間差。隔行如隔山,其實真正相隔的隻是底層入口。越往上走,能力越具有遷移性。③盡快升級新技能。總有一些技能是時代的召喚,不要猶豫,唯一的選擇就是看見、相信、趕緊學會。
10.
一定要把自己産品化,把所有的能力、資源和智慧封裝成産品。
能力封裝成産品的要點:①讓用戶清晰地知道付出什麼,得到什麼。用産品兌現持續穩定的交付承諾,是個人踏入商業經營的第一步。②先解決問題,再設計交付形态。作者遇到新業務的經驗做法是先做咨詢,再做産品。做咨詢就是調動所有能力和智慧幫用戶找到解決方案。等問題解決了,再回過頭複盤來時路:找到知易行難的事情,将其設計成定制化服務;找到知難行易的事情,将其設計成标準化産品。③撓到癢處。把握用戶需求是一種需要訓練的能力;以自己為參照,設計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産品。
11.
商業就像一團迷霧。離錢近就是主動降低不确定性。
如何主動降低不确定性?①減少關鍵控制點。關鍵控制點越多,不确定性越高,離錢越遠。犧牲一部分可能性來換取确定性,是明智的選擇。②盡可能把唯一的不确定性牢牢抓在自己手裡。③變現周期不要拉得太長,早一點落袋為安。
12
追求大問題的模糊正确比追求小問題的完美精準重要得多。
抓大放小的訣竅不在于抓大,而在于放小。先學會放小,才有時間覺察什麼是關鍵成功因素。
學會取舍。取舍意味着哪怕都可以完成,也要壓縮對其他事情的投入,聚焦關鍵成功因素,為其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舍九取一,其他方向隻保證基本功能,能用就行。
多給自己一些鍛煉的機會,主動限制條件,在給定的時間、給定的資源下,試試看能不能做出成果。有了限制條件,才有優先級意識,倒逼自己學會取舍。
13.
“不要賣水”的原則:把低端市場讓給巨頭,瞄準适合個人的中高端市場。
水是最難賣的産品,你見過哪家小公司賣水。低端市場需要的是極緻性價比的标準化産品。中高端服務比低端的标準化産品更适合超級個體,也是個人最容易起步的生意。中高端市場賣的不是産品,而是時間。在很多的細分賽道中,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反饋輔導和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厲害的專家隻能服務金字塔尖尖上的一小部分客戶,他們會讓出巨大的市場空間,給到專業能力不錯的個人。
14.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産品),就是做出一個剛剛好能體驗功能的粗糙産品,讓客戶驗證需求。而紙闆模型是在MVP的基礎上做的進一步簡化。它是連産品都沒有,在紙闆上模拟的産品概念。打個比方,真實的産品是一款電腦遊戲,MVP相當于10分鐘的試玩版,而紙闆模型相當于用紙闆演示遊戲玩法的桌遊。
紙闆模型強迫我們從核心出發思考問題,不過早關注細節。
接受計劃的模糊性。學會用動态計劃替代靜态計劃,在未驗證需求前不做長期計劃,一點一點補充進展,花更多精力加快叠代反饋的速度。
具體操作三步走:①找出産品中最核心的需求和解決方案。比如,你是企業培訓師,給學員提供啟發是最核心的需求。如果你希望鍛煉需求把握的能力,最好一次隻做一個功能。②假設産品已經開發好,預售“紙闆模型”。一定要讓用戶“用腳投票”,而不是“用手投票”。“用腳投票”指讓用戶付出少量成本模拟真實的消費環境,“用手投票”則是簡單地詢問用戶想不想要。最常見的做法是,設置一個較低的預售價格,或者先交少量訂金。③逆向開發,不斷叠代反饋。先賣再做,逆向生産。逆向開發最大的好處是,你能不斷和用戶交流,用戶就是你的導航儀。
15.
對個人商業來說,你的産品就是你自己。先把自己産品化,再把産品品牌化。自媒體隻是傳播途徑之一。打造典型案例、獲得專業認證、出版著作、榮獲獎項、客戶口碑推薦等途徑都是個人品牌傳播的重要方式。
火箭模型:做個人品牌就像發射火箭。找一個輕巧結實的定位容器,持續不斷地輸出内容燃料,把它推上天。
定位容器+内容燃料=個人品牌。
(1)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容器,容納内容,承載信任。你是誰?你是做什麼的?你有何過人之處?我為什麼要認識你?沒有容器,就無法形成穩定的記憶。這個容器可以是定位、符号、标簽。
如何設計定位容器:①穩定。選擇在原來的基礎上“生長”,而不是推倒重來。在原來的基礎上把範圍放大或縮小,用戶更容易形成品牌記憶。②契合。把握一個原則——先立住,再豐富。先把自己扁平化、臉譜化,牢牢扣住産品,再慢慢補充其他标簽。③輕巧:“超級符号就是超級創意。”想清楚,說明白”是基本要求,能讓人記住、能打動人才是努力的方向。“廣告語不是我說一句話給顧客聽,而是我設計一句話讓顧客去說給别人聽。”輕巧、口語化,才好轉述。
(2)不斷注入内容燃料。作品、日更、口碑都是内容。作品既可以是産品,也可以是戰績、榮譽、經曆;日更可以向外持續輻射影響力;口碑内容旨在不斷講好用戶因你而改變的故事。
16.
個人品牌屬于需要勢能和傳播的人。如果個人提供的産品是内容和專業服務,用戶無法一眼評判産品的優劣,就更需要個人品牌提供佐證和背書。個人品牌是絕佳的敲門磚,是優質的信任容器,能支持産品溢價,能不斷積累勢能。
人設是個人品牌的記憶點。打造人設,從真實、聚焦、穩定三個要素下手:①定位标簽必須基于真實。②聚焦某一個側面。慢慢展開。比如,在短視頻的1分鐘裡,要個性鮮明地展示一個标簽;到了直播間,可以圍繞标簽多展示幾個相關的特點;到了朋友圈,還可以展示工作之外的另一面。這就是從聚焦→拓展→立體慢慢展開。③在穩定的基礎上生長。順着成長軌迹,讓标簽自然生長,而不是簡單地疊加它們。
17.
定位的訣竅是和而不同。創造出熟悉的陌生感,你就赢了。“和”比“不同”重要。在做差異化之前,更重要的是傳遞自己所屬的類别。
一些常見的差異化定位思路:①用實戰區别大咖。當同行是知名大咖時,你可以強調自己勝在有實戰經驗。②用過來人區别專家。當同行專業能力比你強太多時,你可以強調自己就是過來人,最懂用戶。③專注某個細分領域,用垂直細分區别面面俱到。
18.
品牌才是持續的流量。流量解決生存問題,品牌解決發展問題。在更長遠的時間線上,品牌比流量的投資回報率高得多。從機制上看,品牌有兩大流量不具備的功能:信任背書、溢價來源。
做流量和做品牌最大的區别在于有沒有積累。
做一個自帶流量的個人品牌,三步走:①賣爆自己。先解決個人品牌的基礎問題。你是誰?你能提供什麼價值?你和别人有什麼不同,如何證明?②社交“種草”。③勢能轉化。
19.
每天都能穩定獲取新用戶是業務走上正軌的标志。
有三種途徑獲取用戶:品牌搜索、算法推薦、社交裂變。
對應有三種獲客方案:卡位關鍵詞、放牧平台、打通私域。平台就像牧場,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内容輸出方式,哪裡水草豐美就去哪裡放牧。
19.
内容是用戶的篩選器,什麼樣的内容吸引什麼樣的用戶。
怎樣在堅持專業的同時讓更多人看見并喜歡上你的内容?①多談為什麼,少談怎麼做。短視頻的作用是幫你找到目标用戶,而不是幫你教會目标用戶。②萬事拉回本專業。能從熱點切入自己的主場。③點名目标用戶。如,“寶媽一定不能錯過的10個免費教育資源”、“職場人最容易掉入的理财陷阱”。
20.
海量内容,寫作為王。如果你的精力隻夠學一種内容形态,一定要選擇寫作。
普通人打造個人品牌經常會遇到兩個誤區:①誤以為“會寫作=會寫幹貨文”。寫幹貨文需要的不是寫作能力,而是邏輯能力。能邏輯清晰地輸出觀點是内容的下限,即基本要求。寫得引人入勝才是本事。②誤以為 “會寫作=文筆好”。文筆好,高級詞就多;高級詞多,受衆就少。文采斐然的内容适合放在書裡,注意力争奪戰中會寫大白話的人更占優勢。
三招把握寫作技巧的底層共性:①獲得感,學會“直給”。一句話講清楚關鍵,大家需要的不是幹貨,而是獲得幹貨的感覺。什麼叫“直給”?預判觀衆想看什麼,就直接給什麼。②認同感,學會觀察。③快樂感,學會預期違背。
21.
講故事不難,套模闆、帶情緒、統一價值觀。①套模闆。個人品牌故事,用“英雄之旅”模闆;産品用戶故事,用“SB7”(故事品牌框架)模闆;日常溝通故事,用“小說課”模闆,直接造句就好:我有一個夢想,但是遙不可及。我努力追尋,但是失敗了。因為一次意外,事件出現轉機,我成功了。②帶情緒。情緒是故事的佐料,常見句式:“我當時……”。③統一價值觀。一個故事隻講一件事,體現一種價值觀。多個故事在一起,為統一的價值觀服務。
22.
持續穩定地輸出内容,不斷複盤優化,是超級個體的核心思路。運用極簡學習法:精準輸入,深度消化,多元輸出。
量變引起質變。爆款嚴重依賴概率,是水平提升後的自然結果。
降低門檻,才有爆款。如降低直播門檻的做法:①選擇簡單工具,不做“器材黨”。②習慣即興表達,不依賴逐字稿。③找到屬于自己的無限選題。
23.
算法的終極形态是模拟人。觀衆看慣了“演”,現在要看“真”。沒有什麼比紀錄片更真實,學會展示你剛好知道的内容。
用紀錄片思維創作内容,選擇談話即可。談話是古老而簡潔的内容創作形式。你喜歡寫作,可以用對話體;你選擇拍短視頻,可以用訪談的形式。
24.
創作精彩内容的三張地圖: ①人物地圖。從出生到現在,把所有重要的人生經曆都寫在一根時間軸上。講故事的目的不是彰顯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改變。為了讓人物更清晰,你可以選擇5到10個核心性格特質标簽。圍繞标簽甄選故事。②産品地圖。學會總結提煉,學會類比舉例,用生動的方法展示大家感興趣但接觸不到的行業内幕。③用戶地圖。用戶才是“紀錄片”的焦點,你隻是線索人物,要甘心做好配角。
25.
學會一魚多吃,讓一次思考産生多種内容。同一個選題,加工成不同内容形式。如,有感而發, 發條朋友圈;擴展寫篇公衆号文章;文章中幾個觀點拿出來改寫成短視頻腳本;在社群直播;做成幹貨再到别人的社群分享;後續内容提煉成課程知識點或書的某一章節。
26.
一個人事業的高度,往往取決于其人生哲學的高度。稻盛和夫給過這樣的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推石模型:好的結果=正确的方向×持續發力。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續發力,在日複一日的枯燥中樂此不疲。①正确的方向=簡單的道理+長期主義。②持續發力,簡單來說,短期靠意志,長期靠習慣。
27.
改變習慣的三個關鍵因素:環境、重複和獎勵。
具體做法:①減少環境中的誘惑。改變壞習慣的黃金法則是替換,給它尋找一個好習慣作為替代品。②身份來自行為的重複。“行為疊加”,把你希望養成的新習慣插入老習慣,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動作。③用獎勵強化行為。
28.
忘記目标,專注體系。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實你的體系。
與目标體系不同,習慣體系是一個平穩連續的過程。構建體系實現目标的方法:①隻定一個大方向,反對過細拆解。②圍繞時間設計體系,讓自己靠譜。什麼叫“靠譜”?保持穩定輸出就是靠譜。體系設計的訣竅是圍繞時間來設計,不用計較今天有沒有結果,隻需要在乎今天在制定的時間内有沒有全情投入。③愛上過程,時刻體會快樂。
29.
心力強大者勝。商業上的較量,20%靠能力,80%靠心力。
學會縱身一躍,持續愚公移山。提升内驅力的兩個方法:①縱身一躍。在關鍵節點上,把自己置于不得不努力的處境中,就像蹦極一樣,縱身一躍。②愚公移山。
30.
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怎樣平衡工作和休息?怎樣努力才不累?均勻發力,減少震蕩。規律停頓,掌控節奏。
把握節奏的關鍵在于停頓。停頓技巧:①規律性主動停頓。同樣的工作從長跑變成接力賽,做起來不費勁。②規律性主動走神。可以看一看遠方的風景、運動一會兒,或者整理一下桌面。但是千萬不要做其他需要動腦筋、強刺激、消耗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看新聞、回郵件、打遊戲、刷視頻。③簡單與複雜工作穿插。
31.
聚焦并不是隻做一件事,而是一段時間隻做好一件事。
現代社會最稀缺的是注意力。人類的注意力有以下三個特點:①接收量巨大,處理量極小。用信息論的表述方式說,我們的大腦每接收1100萬比特的信息,隻能夠聚焦40比特,也就相當于百萬分之四。②多線程操作效率低。當有限的腦容量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速度時,大腦開始報錯,所有的工作表現都低于正常水平。③任務切換需要适應時間。
一段時間隻做好一件事的技巧:①懂得取舍,找到一段時間的重點。将腦海裡的思考模式切換成兩個框:一個框叫這件事,為其投入盡可能多的注意力;另一個框叫其他事,隻安排維持其正常運轉的最低配置即可。”一段時間”究竟是多長呢?作者建議至少以周為單位。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好幾周。換句話說,每周都應該有需要聚焦的重點,記住,隻選一件事。②留出整塊時間做聚焦的事情。找出每天精力最好的幾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留好2~3小時的整塊時間,專門用來做這階段聚焦的事情。③把同步溝通變成集中解答。
32.
放下身段。不要幻想出道即巅峰。不要幻想偷偷努力驚豔所有人。
放下身段的訓練技巧:①消除敏感。告訴自己真的沒有那麼多人關注自己。②放棄完美。完美主義是行動力的宿敵。③接受笨拙。平靜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33.
把工作當成玩。你不厭其煩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工作和玩就在一念之間,看你如何定義。
心流理論的提出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言:“我們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直接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米哈裡研究發現,成年人生活中的心流大部分出現在工作時,而不是娛樂時。
“有趣的好工作”的三條标準:主動能選擇、過程可探索、結果有期待。
正如《底層邏輯》一書中提到的:“有些人發自内心地認為,工作是創造而不是消耗,對待工作的态度,正是優秀和庸常的分界線。”
34.
知識圖譜+多元思維+輸出輸入=學習
使用大樹模型,構建知識大樹,輸出拉動輸入。①輸入。把知識拆解成最小的單元,構建樹狀知識圖譜。②吸收。用多元思維模型解決問題,不斷構建新的聯系。③輸出。輸出拉動輸入,像葉片從根系吸收養分一般,融會貫通。
35.
“瞄準月亮”模型:瞄準更高的月亮,如果你失敗,至少可以落到目标雲彩上面。
世上沒難事。再難的事情也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
36.
摒棄三種錯誤的學習類型:表演式學習、占有式學習、安慰式學習。
真正的終身學習,會遵循“即學即用”“構建框架”“享受樂趣”三個階段層層遞進。①即學即用階段,終身學習才能逃離内卷。即學即用階段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思考和實踐。②構建框架階段,大量輸入自有思路。③享受樂趣階段,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
37.
商業高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驅動。在重要的商業決策中,多瞄準,少扣扳機。更多地研究是為了更少地決策,更久地研究是為了更準地決策。
想要持續穩定地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就,必須研究商業的規律,形成商業直覺。所謂商業直覺,即經由大量研究、實踐、複盤後形成的快速反應。
具體研究什麼?答案是,研究變化,研究人、生意、組織和環境的變化規律。越研究,就越能從無序中發現有序,最終把慢思考變成快反應。當“做題”的量提升上來時,你的商業敏銳度自然也遠勝常人。
研究驅動的三個公式:①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②長期研究=關鍵時點+關鍵變化,③獨立研究=獨特視角+數據洞察
38.
散裝的知識沒有價值。必須把所有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自己的探索路徑。高手的腦海裡都是一套一套的模型。知識圖譜的底層邏輯其實是讓知識形成樹狀結構和網狀結構。
知識圖譜構建步驟:①結構化。結構化的梳理方式的基本思路:流程法,要素法。工具主要是思維導圖。②超鍊接。如,飛書文檔、“幕布”。③建模型。可以将模型理解為更加經典、常用的思考結構,把結構固化并反複使用就成了模型。
39.
複雜系統需要多元思維。多元思維模型的四個層次:①自我經驗。②行業方法論。不同行業發展階段和側重點不同,先進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發展階段也不同。合理遷移,可以進行所謂的“降維應用”。③學科方法論。如,生物學可以用來指導社群運營,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拟鳥群的運動軌迹,将其遵循的基本規則用來指導社群運營。④哲學。哲學能幫助我們以更高的視角看到人與自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而商業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分支。
40.
知行合一,用輸出拉動輸入:①講一遍,用自己的語言把問題重新解釋清楚。②做一遍,動手實踐學到的商業知識。③賣一遍。把輸出變成産品賣掉,用市場檢驗價值。
41.
堅持訪談是向優秀的朋友學習的最好工具。
訪談的三個巨大收益:①沐浴信息流。圈層決定信息質量,信息質量決定機會。堅持做訪談,你就是優質信息的中心。②學會提問。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問題背後的問題),圍繞一個關鍵點不斷深挖。如,直播間裡做訪談的提問技巧:多問别人是什麼,多問自己為什麼;不要讓嘉賓思考,讓他們分享本來就知道的内容。③有效社交。
做訪談的訣竅:忘掉自己的知識儲備,代觀衆問出他們關心的問題。每次隻問一個問題,當問題需要解釋時,先描述背景,用最後一句提出簡單的問題,否則嘉賓會忘記問題是什麼。
42.
在混沌的信息中做選擇。選擇質量将決定你的生活質量。
《原則》的作者瑞·達利歐說:“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着我們順流而下,遇到現實,需要決策,我們無法停留,也無法回避,隻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
使用河流模型:(正确選擇–錯誤選擇)×時間=成功。在人生河流的每個分岔口,持續做出正确的選擇,少做或不做錯誤的選擇。
河流模型的公式背後暗含四個選擇的原理:①人生是由無數的選擇構成的,而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幾個選擇定終身。不用過于擔心某一個選擇的後果,反而需要重視每一個選擇的質量。②一個選擇重不重要,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③每個小選擇都會決定改變命運級大選擇的可選項。《孫子兵法》雲:“先勝而後求戰,可立于不敗之地。”很多時候考驗我們的不是選擇能力,而是有沒有更好的選項。日常的小選擇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不斷地積累優勢。當你面臨人生的大選擇時,更多的選項讓你閉着眼睛選,個個都能赢。④一定要防範那些讓你無法翻盤的錯誤選擇。“投資這個遊戲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你能夠玩下去”。
43.
難而正确原則:對兩條路,不知道如何選擇時,難的那條更有可能是正确答案。①一直做容易的事情會讓你的選項越來越少。做投資的人都知道,和大部分人的選擇一緻是掙不到錢的。在挑戰上,對過程負責比對結果負責容易。②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度其實差不多,做大事更劃算。大事,要求比較高。要求高才能把其他人擋在外面。每多往前走一步,同行者就少一批。去啃那些沒人敢啃的硬骨頭,去做困難的事,才有可能開辟出一條道路,找到自己的藍海。
44.
做出選擇就是進展,有六成把握就要行動。①猶豫也是有時間成本的。人生就像一張考卷,最差的選擇是不做選擇。成功不需要最佳解決方案,隻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内找出較優的方案即可。②多走一點彎路,沒什麼大不了。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③有六成把握就要開始行動。早期的六成把握會因為先發優勢慢慢變成八成把握,晚期的八成把握也會因為競争博弈打折成三成把握。
45.
“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産生價值的事情,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标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這是張磊在《價值》開篇寫下的一句話。
在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的今天,長期主義幾乎成為所有成功者的共識,是普通人和超級個體的分水嶺。
培養長期主義思考方式的三個要點:①拒絕匮乏思維。匮乏思維有兩個特點:一是有付出就希望馬上有回報,不能馬上有回報的事情不願意幹。二是當一個機會出現時,首先考慮的是它的風險,而不是收益。具體行動包括:減少瑣事上的投入;開源節流。保障基本生活,增加把目光放長遠的底氣。②理解時間的意義。時間能産生複利,能檢驗價值,是最好的複盤。③信仰之外皆為幹擾。如果你認為内容是信仰,就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内容創作形式,持續穩定地輸出優質内容。
46.
戰略是積累優勢,戰術是發揮優勢。戰略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先勝後戰。《孫子兵法》的“計”不是奇謀巧計,而是對基本面的計算;《孫子兵法》不是戰而後勝之法,而是先勝後戰之法。強調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通過積累優勢,在開戰前就已經奠定勝局。重點應該關注基本面,而不是操作面。
先勝後戰的四個關鍵:①挖掘自身優勢。不要做光腳的人。有專業能力、有資源的人不要抛棄自己的優勢追逐熱點。②提高成功的概率。在正式下場前,做好充足的準備。③選擇上升的點線面體。點,代表個人的能力和努力;線,代表專業的發展前景;面,代表行業的紅利周期;體,代表産業乃至更大層面的趨勢。要想獲得第一桶金,必須把握一次線性的周期收益。要想跨越階層,必須借助面和體的崛起,順勢而為,把握周期。④朝着一個方向積累産業資源,湊齊成功的拼圖。每一段經曆的終點,都是下一段經曆的起點。做生意就像拼七巧闆,朝着一個方向積累産業資源,有更大機會湊齊成功的拼圖。
挖掘自身優勢,提高成功概率,選擇上升的點線面體,朝着一個方向積累産業資源。做到以上四點,剩下的就交給運氣吧。
47.
人是一切價值的創造者。與善者為伍,與智者同行。
張磊把投資的商業生态概括為“人、生意、環境和組織”。人是原點,生意、環境和組織都是由人發起并組成的。不與外界交流的封閉系統終将慢慢冷卻、消亡。
投資于人的三個原則:①與優秀的人為伍。重視社會網絡在成功中的作用。一個人的能力大小決定其能否成為高手,而能否成功則取決于社會網絡。“如果能力表現可以測量,那麼能力表現驅動成功;但當能力表現無法測量時,社會網絡驅動成功”。②釋放善意,愛憎分明。假設每個人都是好人,提前釋放善意。愛憎分明,和好人結盟,遠離壞人。③成為吸引貴人的體質。除了變得更優秀,也要學會求助。
如何求助?從最節約他人時間的角度,介紹事由和自己希望獲得的幫助,以及最重要的自己潛在的價值點和合作點。最好是講一個簡單的故事,不超過500字,包含3層意思:①我是誰,我怎麼認識您的。②我出于什麼原因想要找您幫一個什麼樣的忙。③無論結果如何先向您表示感謝,如果今後在這些場景下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一定記得找我。
48.
設定邊界。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
在邊界内放心大膽地努力嘗試,想到就去做,不猶豫;在邊界外,保持謹慎态度,抵制誘惑,減少犯錯概率。
面對機會的三條邊界:①價值觀邊界,不好意思發朋友圈的事情不要做。②專業度邊界,不懂行的事情不要做。③精力分配邊界,另起爐竈的事情少做。
49.
兩條重要的風險提示:越是順風順水越要謹慎,關注現金流。
防範風險,小心暗礁。隻要不離開牌桌,總會有掙錢的一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