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我——讀 《品川猴》 有感
最低溫度降為個位數的第一次閱讀獻給了村上春樹的《東京奇譚集》。從前他的作品也讀過不少,都是長篇。
如果我拿到一本書,看到書名奪人眼球,向下瞟到作者是村上春樹,心裡便會産生一種“内容才不會像你的書名一樣呢”的想法,但這本《東京奇譚集》卻出乎意料地,的确是發生 在東京的奇聞逸事。
書囊括了五篇奇文,每一篇都同懸疑小說一般,奇特無解,最後一篇《品川猴》讓我感觸頗深。
文中一名叫安藤(大澤)瑞紀的女子,在一年前突然在某些場合記不起自己的名字,瑞紀向醫院求助過,但因未遭受過身體或心理重創而被醫生認定“不是什麼大毛病。”
幾番周折,瑞紀發現自己的名字是被一隻猴子偷走的,一并被帶走的還有她的過去和心情。因為拿了瑞紀的名字,猴子了解瑞紀心中黑洞裡一切期待忘卻的回憶:父母不待見,相貌平平,成績平平,人緣平平,婚姻生活波瀾不驚。最終猴子揭開了黑幕,讓瑞紀認清自己從來不是個溫文爾雅的人,時間的起伏并不能将蒼白的過去抹掉。面對自己的名字,瑞紀可以選擇将它送給猴子,連同那些她掩藏的不堪過去,但瑞紀選擇和她的名字一起,和她名字裡含有的東西一起走完以後的人生。
村上春樹作為一名小說家,寫類似“奇譚集、奇聞錄”的東西,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書中之事無中生有,最後也不過無人肯信罷了。但村上畢竟是村上啊,若隻為讓人心生好奇,我想也 不至于五個短篇的結局,都如水閘讓河道截然而止般的突兀。
誠如以往在不同心境下讀同一本書一樣,在讀《東京奇譚集》的前四篇時,仿佛在讀故事一般,而那篇《品川猴》,卻讓我有了新想法,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很多人都在遭受瑞紀的苦惱。
所有的事,發生了便已成為回憶,那些時間沙中的大事件,在發生那一刻起便成為曆史,不再真實。當我們回憶過去,所做得無非是在添油加醋,讓它更凄慘、更宏偉、 更具故事性或教育性。我們将它的龌龊掩埋,稱之為大愛犧牲,重述一次就給它包裏一層新外衣,最終連它為何發生都忘了。但有些東西是不該忘記的,否則就丢了初衷、丢了名字、丢了自己。
《東京奇譚集》裡的那些短篇,可能沒有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般聲東擊西,但卻是我們無心于讀長篇大論時的不二之選,讀了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