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若不能覺醒便隻能滅亡

《家》與《春》、《秋》并稱為《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先生的著名長篇小說之一。《家》通過描繪一個近代封建家族的生死存亡,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朽與禮教的迫害。

在《家》的故事中,貫穿始終的劇情人物便是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

覺新本來和兩個弟弟一樣,都是熱衷于新思想的熱血青年。但是作為長房長孫的他,受到的家族壓力是弟弟們不能比的,而他又比覺民和覺慧缺少了一絲勇氣,所以最終接受了家中安排的聯姻,放棄了兩情相悅的梅表妹,也順從家裡去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覺新常常被弟弟們嘲笑為“作揖主義者”,他心中苦悶,卻沒能鼓起勇氣去反抗,哪怕梅表妹的病逝讓他心傷,哪怕端莊善良的妻子因生産而死讓他痛恨一切。他明知道害死她們的是這個舊社會的禮教、傳統和迷信,可他還是屈服了。

雖然覺新的遭遇讓人同情,但他的情況卻正應了那句話:“可悲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他委屈、不滿、甚至怨恨,可是從始至終都沒有反抗過,沒有為自己争取過。他默默地接受了所有家族的安排,最後連自己最愛的兩個女人都沒有保護好,隻能眼睜睜看着她們痛苦地死去。

覺新可以算是那個時代十分典型的一類人,明明心裡有想法,卻從來不敢提出。看到了社會的病态,卻不敢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最後隻能成就一場悲劇。

覺民相比覺新就多了一絲勇氣。他在面對家中的指婚的時候,能夠大膽的逃婚,以此拒絕家中的安排。因為他心中所愛的是琴表妹——一個與他一樣接受過新思想的教育,有着共同的愛好與話題的溫婉女子。最終他的鬥争獲得了勝利,得到了婚姻的自由。

不過覺民的思想覺醒其實并不夠完全。他雖然反抗了聯姻,卻隻是針對自身的救贖,最終還是留在了充滿腐朽之氣的家中,并沒有意識到整個家族的畸形生活狀态應該被推翻、改變。

然而覺民的選擇卻也是當時大多數人們的選擇,他們有勇氣為自己争取,卻還是不敢與封建社會體制為敵。

作為年齡最小的弟弟,覺慧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青年。在外,他努力宣傳新思想,積極為推翻舊制度作鬥争,即使面對封建社會的壓力、家族的反對也從不退縮。在内,他面對家族中的各種不公、壓迫,都能夠大膽發言、努力争取。

與丫鬟鳴鳳的相戀,是覺慧在這個死氣沉沉的家中感受到的難得的一絲快樂。然而卻因為高老太爺要将鳴鳳送給馮樂山做小妾,以至于鳴鳳無奈之下投湖自盡。覺慧對此傷心不已,更加憎恨這個封建的家族。他諷刺覺新懦弱不堪,他拒絕道士到自己房中捉鬼,最後幹脆選擇離家遠走,脫離了這個始終給他壓迫、讓他忍無可忍的家。

在《家》中,覺慧是唯一一個将新思想貫徹到底的先進青年。他看清了家族中的罪惡與腐朽,他憎恨這個用傳統與禮教害人的封建社會。他積極傳播新思想,鼓勵反抗,不懈鬥争。他失去過他的愛情,放下了親情,最終堅定地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他從未迷茫,從不退縮,始終在向夢想的新社會前進,并願為此而付出一切。

覺慧的形象代表了當時為了革命而不懈鬥争的新青年們。他們勇敢果決,堅忍不拔,用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掀開了壓迫在人們頭上的封建社會的大石,迎來了新社會的曙光。

《家》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希望每個讀者能夠從中得到心靈的洗禮,獲得覺悟,得到勇氣,得到堅持夢想的力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