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勇于面對現實的精神
《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是一部魯迅的散文合集。其中的文章,有回憶他青少年時期生活的;有展現他的彷徨與探索的;有紀念革命先烈的;有批判國民性弱點的;有關注生活故事的;還有他的創作談和序言。透過這些文章,讀者可以從中充分感受到魯迅文筆的形象性、抒情性、諷刺性和文體多樣性等文學藝術特色。這本書不僅是對魯迅作品的一次多角度回顧,更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勇于面對現實,直面人生的困難和挑戰,始終是我們應該傳承并發揚的精神。
《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中收錄了魯迅不同時期創作的42篇散文,并分為了6個篇章。光看書名令我産生了一種疑惑:誰敢說魯迅的人生是慘淡的?在我的印象中,魯迅的人生絕對要算濃墨重彩的。真正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原來所謂“直面慘淡的人生”出自《記念劉和珍君》一篇,收錄在全書最沉重的篇章《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原話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在批判段祺瑞執政府屠殺人民群衆造成慘案的卑鄙行徑,也是在歌頌劉和珍等人的勇毅與不屈,更是在激勵其他革命者繼續戰鬥。同時,魯迅借由這篇文章傳達出來的勇于面對現實的精神,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有教育意義。
我最近看了好幾本不同作家的散文集,但多是關于飲食或日常生活的,内容更輕松,更注重文化價值。相較之下,這本《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中的文字就顯得更沉重,也更具思想價值。我也算不清究竟有幾篇内容都是曾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反正重新讀來比在課本中讀到時,感覺更容易産生共鳴了。另外,看過的内容再重讀,多少都會有一點新的認知。
此番閱讀《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首先令我感慨的就是魯迅對兒時的保姆阿長的感情。據《狗·貓·鼠》中所述,原本他以為他心愛的隐鼠是被貓害死了,因而仇貓。但後來他聽說隐鼠是被阿長踏死的,他開始因此怨恨她,卻也沒有改變對貓的憎惡。對于阿長,據《阿長與〈山海經〉》中所述,他更是因為她幫他買來了他渴慕已久的、繪圖的《山海經》,從此不再怨恨她。
這兩段魯迅童年的小故事,如今看來也很有現實意義。我們就是很容易被一時的假象蒙蔽,受負面情緒影響對某些人、事或物形成難以磨滅的壞印象。但有時我們又很容易因一些人偶然一次帶給我們的滿足與感動,抵消其以往的所有過錯,甚至對其形成終生的好印象。而類似的情況很容易出現在網絡暴力事件中。
這兩篇文章中都沒有華麗的詞藻,隻有樸實的叙述,卻令人讀來很有代入感。尤其是魯迅對阿長的刻畫很生動,能夠令讀者明顯感受到阿長的真誠與善良。同時,也讓人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仇貓”,卻又不會像對貓那樣對待阿長。包括這兩篇在内的幾篇收錄在《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一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篇章中的文章,還是相對比較輕松、充滿童趣的。而在接下來《影的告别》篇章中收錄的文章,就展現了魯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雖然繼續戰鬥着卻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複雜心境。
比如《秋夜》就是通過描寫兩株棗樹即使葉子落盡,仍有幾枝直刺夜空,與夜空進行着不屈不撓的戰鬥,從而贊頌了棗樹的韌性戰鬥精神。再比如《雪》則是借助描繪南北方因氣溫差異形成的不同雪景,表現了魯迅對美好事物的緬懷和對冷酷現實的抨擊。
《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中的《娜拉走後怎樣》篇章,充分展現了魯迅對女性解放問題的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認為那是他對女權主義的透徹理解。其中,透過《娜拉走後怎樣》一篇可以看出,魯迅已敏銳地覺察出女性隻有掌握經濟權,參與社會生活,不局限于小家庭中,不把婚姻當成唯一的職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放”和“自由”。用魯迅的話說,要想掌握經濟權,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
而在《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中,除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篇章中魯迅回憶了童年生活外,另一個最具普通人生活氣息的篇章就是《這也是生活》。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風筝》一篇。魯迅自己不喜歡放風筝,也不許他的小兄弟放風筝,扼殺了小朋友的遊戲天性。然而,等到中年時他想補過,期望得到小兄弟的寬恕,對方卻表示不曾怪他,令他隻能獨自心情沉重。這篇文章想必會對一些家長們有一定警醒作用,避免大人在不經意間限制了小朋友的童年樂趣。
《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生命的路》,則全是魯迅的創作談和序言。這一篇章中的文章,精準地表達了他那些經典代表作的創作理念,有助于讀者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
總之,通過閱讀這本《魯迅:直面慘淡的人生》,讀者可以領略到魯迅不同風格的作品。魯迅的文字極具感染力,有些内容明朗、純真;有些内容朦胧、沉重;有些内容充滿幽默、諷喻。他的作品特色鮮明,且極具思想深度,值得反複閱讀、細細品味!(作者:李淑媛)
- 上一篇 美食節
- 下一篇 止一日記:上帝視角——案例分析 4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