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解決你的“知識焦慮”

1

萬維鋼在《什麼是全覆蓋級的讀書》中提到,我的感覺是人類其實沒有多少知識。我每天都在尋找能讓我震驚的新知,我很不經常能找到。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套成熟的認知感,再出什麼新書、再冒出什麼新人,你就會非常敏感。你可能隻恨知識進步速度太慢。

...

2

看到大咖對于知識數量的描述,再次讓我的知識焦慮症大為緩解。 工作後,我曾越發感覺知識儲備的不足,常常有“書到用時”之感,也因此患上了深深的知識焦慮。 知恥而後遠,決心迎頭趕上。但需要補充的知識領域太多,心理學、經濟學、投資學、管理學……都被列入亟待完善的範圍。 職場人士完善知識體系,最好的方式當然是閱讀。然而,面對汗牛充棟的薄厚不一的書籍,面對網絡數以萬計、參差不齊的網頁文章,又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隻能憑空增添新的焦慮。 以心理學為例,在當當網搜索“心理學”,居然有54萬多本圖書。這麼多數,别說讀完,哪怕隻是把書名羅列在一起,也至少有200萬字,差不多十幾本書的字數總和!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以有涯随無涯,難道隻能殆已?


...

 3

其實,根源在于,我們對于“知識爆炸”的理解不對。 現在很多自媒體、學習平台推波助瀾,與其說它們在傳播知識,不如說是在販賣知識焦慮。而事實上,知識并沒有爆炸,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将來也不會。就像萬維鋼說的,我每天都在尋找能讓我震驚的新知,我很不經常能找到。 李笑來說過類似的觀點,他說這世界上真正有用且你用得着的知識,少之又少,少到你不可能錯過的地步。知識不會爆炸,爆炸的隻能是信息,知識的産生成本是很高的。 很多書目,其實或者是拾人牙慧,給一些舊知識穿上華麗的新裝,新瓶裝舊酒,或者是一家之言,甚至是一些不嚴肅不科學胡編亂造。這些書目是不值得看的。 再以心理學為例,你如果要構建心理學的知識體系,雖然有54萬種圖書,但其中絕大部分是不值得花費時間閱讀的,比如什麼《色彩心理學》《九型人格》之類。你可以從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與生活》這樣的經典書目開始入門。讀透了這樣的經典入門書目,其他的通俗類讀完,就沒有必要看,更不用看那些僞心理學的書目了。 再比如,你想學習股票投資知識。股票投資書籍大體可以分為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類,其中大部分的股票投資書籍屬于技術分析類 。而技術分析類技術分析類的書籍沒有科學依據,因此,這一類的書就可以完全撇開,隻看價值投資類的書目。 在價值投資類的書目裡,你可以隻看有長期成功業績的投資人的書籍,比如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霍華德·馬克斯、彼得·林奇等幾位大師就可以了。這些大師寫的書原本也很少,因為價值投資的理念翻過來覆過去,就是字數不多的内容。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集中在《巴菲特緻股東的信》裡,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就包含在《窮查理寶典》中。


...

4

在某些方面知識儲備不足的我們,沒有必要焦慮和恐慌,要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非常少的,你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書目快速入門。 對于構建知識體系來說,重要的是,要提高閱讀的品位和品味。而提高閱讀的品位和品味,則是要靠提高輸入标準。關于如何提高輸入标準,李笑來有一篇文章,叫《選書的基本原則》,全是幹貨,可操作性非常強,建議大家可以看看。 閱讀在精不再多,經典的書籍多讀,沒有誰規定一本書隻能讀一遍。好書就是要讀多遍,反複讀。而那些炒冷飯的知識、僞知識則要徹底杜絕。 信息爆炸滿天飛,但我們不會被信息淹沒,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信息不是知識。 王小波說,人活在世上,不必什麼都知道,隻知道最好的就夠了。對于知識學習,也是如此。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