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轉換思維,你的人生大有可為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不要跟我提過程,我隻看結果。
當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人們就傾向于認為努力是沒有用的,轉而更加看重天賦。
很多人認為天賦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能取得的成就。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對成功研究數十年後,發現人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由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标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把自己的發現寫成了《終身成長》一書,幫助無數讀者改變了思維模式,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01 固定型思維模式VS成長型思維模式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想象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個演講比賽,下面坐了幾百名觀衆,有你的家人、朋友、老師、同學、領導、同事,而你突然忘詞了,你站在台上,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直到演講的時間到了,你灰溜溜地下台。
這個時候,你最關注的是什麼?是覺得丢臉、沒面子,以後再也不要參加演講比賽了,還是思考自己這次演講存在的問題以便下次改進?
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别人對你的評判,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覺得丢臉、沒面子甚至打算從此放棄演講比賽,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思考存在的問題以求下次改進則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上圖所示,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從而也會導緻截然不同的結果。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他們急于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遇到挑戰和挫折時,他們傾向于逃避、放棄,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他們害怕别人因為他們的失敗而判定他們并不聰明,遇到問題時總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區。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他們會産生用學習來提高自己智力的欲望,遇到挑戰和挫折時,他們傾向于直面挑戰、勇往直前,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腦力,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你是哪種思維模式呢?
02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應用
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應用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作者重點介紹了體育、商業以及人際關系方面的應用。
① 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
在體育界,大家都相信天賦,身體上的天賦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身高、體格、靈活性,一眼就看得出來,體育界曾流傳一句話:一個人看上去像運動員,行動像運動員,那他就是一名運動員,完全不需要努力。
邁克爾·喬丹,曆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他高中時因體格不好被校隊淘汰,但他并未因此放棄,而是堅持日複一日地練習,最終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他不是天才,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超越天才的存在,成為籃球史上的傳奇。
喬丹說:“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比某些身體上的優勢更強有力。”
反觀有些極具天賦的運動員,因為一開始就被稱作天才,他們無法面對失敗與挫折,這時候,所謂的天賦反倒成了一種詛咒,讓他們如同流星般,一閃而逝。
在體育冠軍眼裡,成功來源于盡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他們不但能從勝利中體會到成功,在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中也可以。
② 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
領導者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格的領導者就像輪船的掌舵者,為企業指明前進的方向。
領導者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固定型思維領導者看來,自己是英雄、超級巨星,無懈可擊、戰無不勝,他們唯我獨尊,不接受意見和建議,由這樣的領導者帶領公司,勇氣和創新都無法存活。
而成長型思維領導者則更加注重成長和團隊協作,他們善于傾聽、信任、培養下屬,在他們眼裡,公司不是突出自己的優越性的工具,而是促進成長的發動機,促進自己、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
傳奇CEO傑克·韋爾奇曾說:“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展,而不是體現個人的重要性。”
于優秀的領導者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擁抱新的變化和想法,無論他們來自何方”。
③ 關于相處的思維模式
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去處理人際關系,得到的結果常常截然相反。
當你和家人、朋友、愛人發生沖突時,你是怎麼想的?
感到憤怒、受傷、不被理解?想辦法把責任推給對方?一定要争個輸赢對錯?或者認為沖突的存在是正常的,說出彼此的想法,讓沖突變成促進溝通、提升親密度的工具?
在固定型思維者看來,最理想的人際關系是雙方完全契合的、命中注定的合拍,他們認為維持這段關系無需努力,自然地相處即可,沖突發生時,他們感到受傷,選擇逃避、遠離、拒絕溝通,如果對方使其遭受痛苦,他們甚至會詛咒、報複。
而在成長型思維者看來,完美的親密關系是要努力培養的,每段關系中都會出現很多問題,但他們會選擇彼此傾聽、真誠讨論、相互理解,共同修複出現的問題。
法國有句老話:理解一切,便會寬恕一切。
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其他的普通社交,你要記住,親密關系是可以成長和改變的,社交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社會互動是用來學習的享受的,而不是用來評判别人的,也不是被别人評判的,把出現的矛盾、沖突當成加深了解的工具,你自然會與自己、他人和諧相處。
03 改變,從現在開始
有人戒煙戒了一輩子,沒成功;有人跑步堅持了一個月,放棄了。
改變一種行為習慣很難,思維習慣更甚。
每個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隻是體現的方面不一樣。
精神學家卡倫·霍妮和卡爾·羅傑斯曾提出有關兒童情感成長的重要理論,他們認為,當孩子不确定是否被父母認可時,會感到不安,産生焦慮情緒,這時他們會想方法來獲得安全感,那就是想象出一個“優秀的自己”,想象出的自我會幫助他們獲得父母的認可。
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優秀的自己”這些固定的特質就是他們真實的自我,他們會反複确認自己是否如此優秀,當這些特質受到質疑時,他們會選擇逃避、放棄,無法接受否定和批評,這就形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那些昙花一現的天才少年,他們本擁有天賦,但是無法接受失敗和質疑,最終一蹶不振,泯然衆人,有些甚至承受不住壓力放棄了生命。
思維習慣是從小就伴随我們的,改變思維習慣,相當于要放棄這麼多年堅持的“自我”,更難的是,取代它的新思維模式,要求你去接受更恐怖的事:挑戰、奮鬥、批評、挫折。
改變如此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做?作者給出了可行的方法:
① 接受
擁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改變它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它。
② 觀察
明确到底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非常關注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評價,你越了解觸發它的原因,越能在它出現時保持警惕。
③ 命名
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起個名字,根據它的特質給它一個具體的名字,有助于和它作鬥争。
④ 教育
當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出現時,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教育它,讓它學會接受挑戰,并幫助和支持他人成長。
04 公子的話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種情緒的出現,都是思維模式的無意識寫照。
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至關重要,固定型思維更關注别人的看法,成長型思維更關注自身的成長。
著名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困擾人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評判。”
我們常常因外界的評價感到困擾,隻有跳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才能用積極的态度迎接挑戰,把關注點放在持續不斷地努力和學習上。
個人成長、人際關系、親子教育,當我們開始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我們和别人的關系就從評判與被評判的關系轉變成了學習與幫助學習的關系,自己也将成為一個更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人。
當你遇到困難,嘗試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你将發現,你的人生大有可為。
- 上一篇 你真的有勇氣做減法嗎?-斷舍離“舍”的勇氣
- 下一篇 如何應對人生的無力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