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勇氣做減法嗎?-斷舍離“舍”的勇氣

...

最近瘋狂喜歡上了淘寶直播,在購物的瞬間完全沒有考慮收到貨物之後的懊悔。

人往往喜歡片刻帶來的歡愉,不考慮其他的因素,或許是因為内心總是不專注,喜歡的東西太多,與其說喜歡的太多,其實就是内心的欲望太多。

曾經寫過《斷舍離》的山下英子,對于“舍”專門寫了一本書,《“舍”:做減法的勇氣》告訴我們要學會用減法生活,其實,生活就是不斷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第一,世上雜物冗事本繁多。

關于“舍”,作者在書裡并不是讓我們一味的扔東西,而是學會取舍。

“斷舍離”是山下英子所創,但是因為大家并沒有完全領會“斷舍離”真正的内涵,最後演變成扔東西。其實,“斷舍離”作為一種修行,其實就是精簡生活。

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太多能夠讓我們産生欲望的東西,自然而然我們家裡就會堆砌一些“無用之物”。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要做到“無雜物,無收納”,也就是說我需要的不是“想要這個,要那個”的加法生活,而是“這個不需要,那個不需要”的減法生活。

第二,你為什麼把自己弄得越來越忙

現在職場裡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能夠值得贊揚,通常用“努力”來衡量,忙起來看上去可以定位為努力,但是,這種忙碌是否能夠帶來更多工作上的收益。

很多職場人,因為太過于努力而失去了自我,沒有時間去鍛煉,沒有時間去提升,沒有時間享受人生,最後的結果就是在無效的努力裡,往複着焦慮的情緒。

我們想要擺脫這樣的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舍掉這種無謂的努力。

現在的生活中,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太多,這并沒有讓我們感到舒适,反而造成不聚焦。工作上的也是,堆積如山的文件似乎就是我們忙碌最好的證明。

工作中,要扔掉多餘的雜物,才能明白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工作,才能迅速做出成果。

第三,扔掉多餘的雜物,提高空間認知能力

人本身不喜歡改變,原有的固有生活方式發生微妙的變化都會讓人心裡不适。

囤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可以保持現狀,這樣做很保險。達爾文說過:“隻有改變的物種才能生存下來”。

斷舍離主要是我們要決定扔掉哪個,可以扔掉哪個。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三分法”的方式,建議我們要把東西分成“A\B\C”三類,分類的原則就是按照我們使用頻率來進行劃分。

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物品和工作以及我們态度,都按照這個原則來劃分,其實在時間軸上就是劃分為“現在、過去、将來”。

當你真正能夠下定決定做好這樣的劃分,你就會發現,扔東西其實也就是扔掉自己的固有觀念。

第四,抛開雜念,擺脫情感牽制,節省時間精力

我們一天中有太多交雜的情緒,也會被各種情緒所支配。無論工作、生活,我們如果被太多情緒所左右,那麼每天面臨的壓力也會随之增加。

情緒是個奇怪的東西,如果你每天都保持着快樂,那你會發現生活到處都是好消息,享受着快樂時光的日子就會帶來馬太效應,讓你開心不斷。

當然,負面情緒也會帶來内心的焦慮和不安。

我們經常會告訴自己,要扔掉負面情緒,其實還不如說要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位置。

現代人的壓力不言而喻,我們首先要做到直面不安,努力消化不安才能改善過去的印象,改變未來。

第五,自主把控信息的流入

信息是人的思維想法的産物,當我們一直關注“現在、此地、自我”的信息,就要學會排除掉“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信息。

比起整理貨物的混沌,整理心靈的混沌要更加困難,斷舍離更側重代表思維想法的處理。有些物品,本身并沒有太多情感的因素,我們人為的将工作賦予我們的個人情感。

比如我們會經常認為,這個是我以前最喜歡的東西,這個是某某紀念日收到的禮物,諸如此類的情感因素,會讓我們更加難以割舍對事物本身的情感。

我們每天都有太多的信息幹擾,整理混亂的思維,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

“腦袋混亂不堪”說的就是我們會被太多的信息所幹擾,所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抛去信息的幹擾,就要學會能夠去取舍哪些對我們是重要的信息。

比如,最為直觀的就是我們要把手機APP減少到最少,工作的時候,可以關閉忽閃忽閃的社交平台的提示。

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确實不容易。

第六,改善關系的斷舍離式輸出

“雜物的對外輸出能保持整潔舒适的空間。工作的對外輸出能讓我們集中精力做重要工作。将超出期待的信息輸送給對方,保持良好(舒适)的關系。”

做好信息的整合,就是要把我們輸入的太多的信息“輸出”出去。按照我們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下去,就是宣布,我決心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走下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去依附别人。

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受外界的影響太大,無法控制情緒是現代人的通病。

排除家門之外,排除身體之外,排除心靈之外,輸出和扔掉不一樣,舍棄與扔掉也不一樣。

其實,說的更直白些,斷舍離,“舍”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将自己的内心多餘之物做有效的“排出”。做到這一點,我們都可以迎來光明的曙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