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和基因

幾個朋友提到基因論,我談談我的看法(同樣,不一定對)

 

首先,我不是特别贊成這個說法,我也不認為自己基因強,我爺爺往上就是農民而且赤貧,大革命時期我爺爺參加了革命,但是中途退出了去湖北當了個地主,解放後回鄉務農,當個鄉村老師。他重視教育,湖南這有個傳統叫耕讀傳家,所以他的兒女他都盡力供出去上學,後來他被打成右派,但是他的兒女們之前在那樣的生活條件下還是都基本讀了個師範,我奶奶死後,我爺爺續弦了我外婆的妹妹,(親上?親)生下了我叔叔,我叔叔生了兩兒子是我的堂弟。我自己有親弟弟讀的華中科技大學。但是我兩個堂弟全部在家務農(看基因的話堂弟和我共爺爺、他奶奶是我外婆的妹妹)原因很簡單,我叔叔不重視這些,認為讀書無用。我爸爸就不一樣,從小就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直到這個月我爸快八十了還給我寫了封35頁的手稿談孫輩的教育。(附圖)我自己也清楚記得寒暑假到鄉下爺爺家翻他的書櫃,都是繁體的史記,唐詩,五代史此類書。所以我認為環境能造成很大的不同。

 

...

我讀過一篇研究,曾發表在ft中文網的,細節不太記得,講的就是成就achievement=基因gene*環境刺激environment。基因有顯性有隐性,隐性的基因片段往往要适當的刺激才顯現并且強化。中國有句話,龍生九子而不同,我理解除了他們也許媽媽不一樣,很重要是後天閱曆遭遇也不一樣。基于此,我常和孩子說,腦子越用越聰明。題不會,做就是了。

 

這裡說句題外話,人們常佩服會讀書拿分會做題的人,其實他們可能不通世務,不一定對實際問題敏感,世事洞明皆學問來的。要我說,世上不一定有多少比讀書容易的事,但是讀書本身真不難,何解?讀書尤其本科前的讀書,往往學的是确定性的學問,(certainty)我出個題 我國首都在哪?你寫北京必然得分,我出3+2等于幾?你寫5必然得分。可是生活中難題太多了,這個項目該不該做?很難有答案要靠實踐。老闆說今年能不能銷售增長一倍?你怎麼回答?我現在說孩子你上街給我賺100元,你可有把握?體制内站隊該如何站?當然還有千古難題,對象問你她和媽媽掉水裡你救誰?這些題基本都是非确定性的。

 

...

說回正題,基因,現在四九城裡,三百年前住着誰?一百年前住着誰?現在住着誰?很多是不是泥腿子的後代? 我老家鄉下就出了幾十個将軍。名人包括譚嗣同,胡耀邦,王震這些,除了譚的老爹是巡撫,誰家基因好?所以陳勝說甯有種乎?詩雲,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曹雪芹的紅樓夢四大家族正是取這首詩,舊即古=賈 ,時就是史 ,王還是王,謝諧音薛,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說完中國看外國,那麼牛的哈布斯堡家族衰落了,(可以搜索)煊赫一時的美第奇家族(文藝複興時期起統治佛羅倫薩乃至後代教皇都有幾個)已經完全滅絕。近的你就看一向看不起大陸的港人很多也接受不了大陸富了的事實對吧……

 

綜合以上吧,不完全否定基因,更不能否定父輩的基礎和人脈等的助力,但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和風雲際遇,恐怕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不是更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