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此不疲與樂不思蜀

通常意義上的癡迷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樂此不疲,另一種是樂不思蜀。現代人幾乎都沉浸在這兩種狀态之中。

第一段,沉浸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百折不撓,跌倒爬起來,不停留在掉進的坑裡,盡全力往上爬,然後繼續上路,面對下一次挑戰。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狀态,不懈怠,隻為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們身邊大多數有所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是這類人,他們比較“皮實”,受得起委屈,姿态放得很低,做事勤勉,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受外界幹擾很少,或者很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些素養又促進他們進一步叠代,最終成長為一個标準的兵團司令,隻為目标而生。

這就是樂此不疲,即使困難也被當作下酒菜,就着酒或血吞。

第二段,沉迷在自己所謂的社交圈子裡,有酒有肉,有娛樂,有自己的一套處事态度,瞧不上與他不是同一個圈子的人,錯把沉迷當作執着。

沉迷于讀書,其實讀書這事并不高級,它是最廉價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讀了很多書并不一定你比别人思想體系更好,懂得更多,也不應該當作炫耀的資本,畢竟現在這個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和書,所有信息都是拿來用的,如果不是,就是垃圾信息,那麼你隻是一個書蟲,或者一個廢舊倉庫。

沉迷與運動,運動和讀書都不高級,可以花很多錢,也可以很廉價,其目的在于鍛煉身體,而不是通過加入俱樂部,發朋友圈,社交打卡,讓别人高看你一眼。運動是一種堅持,一種讓身體能支撐高強度工作的途徑,而不是為運動而運動,更不是為打卡,曬朋友圈博得關注。

沉迷于社交,社交有很多種,讀書是,運動是,應酬是,娛樂是,聚會也是,社交這個詞最早源于原始社會的葬禮,是“禮”的一部分,與神鬼信仰相關,再後來演化成一種規範人們行為的慣例。而如今,社交已經是排除空虛寂寞的排水溝,每到夜晚不追劇就難受,過了8點是沒有人請喝酒就難受,到周末不聚會,不進行燒烤聚餐就是不合群,我和你都參加了讀書會,我讀了,你卻不讀就是思想跑偏。某某體育項目俱樂部,如果你有事或者病了不能或者不便參加,大夥兒就會讓你有負罪感,是你放棄了堅持,自己在給自己找借口。這樣的戰隊或者團隊很多,有體育,有遊戲,有電影,廣場舞,還有追星,智力競賽等等團隊,覆蓋面很廣。但有些事情已經超出了禮的範疇,破壞了本該相輔相成的工作以及其他愛好,完全遊離于家庭之外,現在很多家庭矛盾不是由各種團隊活動搞出來的嗎?

理論上沉迷于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危害的,哪怕是剛開始家人支持的,或者高大上的活動,如果和生活本質相悖的所有活動都是有毒的,危害極大。

這就是樂不思蜀,包括很多正能量的行為,如若超出了生活本來能承受的極限,就會成為毒藥,還被很多人當成堂而皇之的理由。

第三段,樂此不疲是一種态度,樂不思蜀是一種狀态,如果二者都不要行不行?

我們想想看,如果我不努力,也沒什麼追求,不想發财,也不想升官,更沒有理想,行不行?

答案是行,完全沒問題,它比樂不思蜀要好一點,答案是确定的,沒有很多變數,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需要任何愛好支撐,吃飽穿暖就行。這樣的好處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是所有人都有詩和遠方,人群中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有詩和遠方就行,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人也屬于樂不思蜀,沉迷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想努力,不想痛苦,也不想追求,也不想大喜大悲,沉迷于安于現狀,危害沒那麼大,一切都是可預見的未來,毫無例外。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再難的道也要有“台階”,每一步是踩實的,我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嗎?也知道為誰而做嗎?這一切又有多大的意義?

人就是尋找意義的動物,精神世界幫助我們與“神”交流,我們在思考——在睡覺中間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不得不用畢生尋找答案,最後可能會發出一聲感歎:“原來……原來神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最應該對話的是我們自己!”

但别被自己感動了,我們認識的一切隻是我們自己願意看到的,或者更有“強大”的人讓你看到的,它并不全是真相,這是個事實,也是天道。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