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長期主義:泰康的25年》

...

【基本介紹】

《長期主義:泰康的25年》,作者王安,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10月出版,15.7萬字。

王安,資深财經記者,有“中國大陸财經評論第一健筆”之稱。1978年就讀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統計專業,畢業後就職于國家煤炭部規劃設計院,曾在《中國青年報》《中國保險報》《财經時報》等媒體工作,期間撰寫了大量财經評論和專欄文章,目前任《中國證券市場周刊》副社長。著有《股爺您上坐----大話中國證券市場十年》《老大中國為何步履沉重》等書。

《長期主義:泰康的25年》,講述了泰康發轫、發展以及壯大的企業曆程。全書有序言“陳東升的家國情懷”,後記“為什麼是陳東升”。正文分為上中下三季,上季“布衣空手取中原 醉卧沙場君莫笑”,講的是泰康初創時期的“草根精神”;中季“朝如青絲暮成雪 不破樓蘭終不還”,講的是泰康發展時期的“糾結嘗試”;下季“了卻君王天下事 輕舟已過萬重山”,講的是泰康壯大時期的“初心不改、步履不停”。

【閱讀感受】

此書講的是泰康的成長曆程,也是陳東升的經營曆程。

陳東升,“92派”企業家代表人物,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1957年出生于湖北,1983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之後任職于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發達國家研究室。1988年,任《管理世界》雜志社副總編。1993年,創辦中國第一家具有國際概念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4年,創辦物流公司宅急送。1996年,創辦泰康保險,并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将泰康人壽帶進了2024年《财富》中國前100強、保險企業前5。

此書講的是泰康的成長曆程,更是中國保險業自恢複發展以來40多年不平凡的發展曆史,泰康隻是中國保險業波瀾壯闊發展曆史中的一個縮影。

站在當下回望,中國保險業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态勢已定型、軌迹很清晰。在這個時候,再看泰康當時的每一步推進、陳東升的每一項決策,一切都早有答案,甚至早有定論,或褒或貶,稀松尋常。但身為行業中人,想想當時的情境,我還是不由得感慨:時局已成追憶,當時實屬惘然。而同時,我又不得不承認:這份感慨是我這樣的業内小兵的,當時一味地跟着走,時局對我來說,如山中陣陣濃霧,感受得到,卻啥也看不清、怎麼也抓不住;而對于陳東升這樣的領軍者來說,他對時局有着較為精準的判斷,這種精準判斷來自于他的眼界。

書中有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2年底,陳東升到上海出差,晚上閑來無事,把紙一攤,繪下了組建壽險公司的藍圖。經過三年的執着申報,最終于1996年拿到了保險牌照。為什麼陳東升對保險創業情有獨衷?那是“做中國500強大企業評價,賺來了眼界”。1990年,陳東升身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志的副主編,借《管理世界》雜志操盤了中國500大企業評價,其模闆是《财富》的世界500強榜單。陳東升注意到,在這個世界500強榜單中,保險公司多達50家;在海外華人富翁中,當年最有名的不是李嘉誠,而是蔡萬霖,是擁有國泰集團、國泰人壽的蔡老闆。高山長路,大水大魚,壽險确實是一個超級事業平台,這就是陳東升的認知。正于基于這樣的認知,陳東升才會對保險創業那麼的執着。

閱讀此書,給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陳東升看大勢的能力,這種能力貫穿了泰康深耕壽險産業鍊布局的整個過程。王安說,“我遠遠地看着泰康,總覺得它不溫不火的,人畜無害。直到泰康的養老社區出現,泰康的醫養戰勢成形。泰康25年了,耀眼業界。”

養老社區怎麼就成了泰康最靓的名片?這同時緣于陳東升的執着。他說,“我2008年到美國看了養老社區,那一刹那,我下決心要把這個商業模式拿到中國來“。2008年,泰康發起設立泰康-養老社區股權投資計劃,2009年獲批。在險資投資養老社區這條跑道上,泰康搶到了第一棒。2012年,泰康推出自己的“年金屋”産品,這個産品由一份保險保單、一份保險客戶入住養老社區确認函共同組成,通過“入住确認函”的方式,将保險産品與養老服務挂鈎了起來。2015年,泰康第一個養老社區燕園正式開業。到2021年,泰康養老社區已在24個城市布局。

與平安走“金融寬帶”模式不同,泰康堅持專業化道路,以保險為核心,深耕壽險産業鍊。曆經20多年的發展,目前泰康形成保險、資管、醫養三大闆塊聯動的格局。保險闆塊以壽險為主導、其他多險種共同發展;資管闆塊以泰康資管為平台,涉及保險資管、企業年金管理、第三方理财、公募基金等多種業務;醫養平台從醫療、養老、健康、殡葬等多個領域入手,打造“醫養康甯”四位一體的“大健康”服務生态。

陳東升說:“今天的泰康是一個新的物種、新的生态。在互聯網時代,在跨界時代,泰康已經脫胎換骨,從專業壽險公司走向綜合壽險公司,又走向解決人們生命方案和生命過程的一家偉大的銷售公司。”這一切,都緣于他的堅持。而他的堅持,緣于對保險理念的理解,對發展大勢的判斷,對經營邏輯的認同。

書中王安引用了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劉挺軍對陳東升的評價,“泰康之所以能夠有前瞻性,有戰略判斷,選擇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是因為董事長對政經的長期研究。他就是兩個方法,一個是顯微鏡,就事論事,把毛病挑到極緻;另一個是在10000米高空,在100年曆史的時空中看世界,這樣才不會有偏差。”

站在保險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上,在感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前路茫茫“的時候,我們真的很需要這種“在10000米高空,在100年曆史的時空中看世界”的能力和方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