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的月——淺談《金鎖記》

這篇文章是我的現當代文學經典課程的結課論文,我非常感謝我的老師,他讓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關于這篇文章的完成,也要感謝幫我修改文章的蘭童鞋(男朋友呦(⊙o⊙))

一、前言

很多人說張愛玲女士的文字是陰郁的,但也是極具文學性的。她的文字當中暗藏玄機,但又擁有毫不留情的嘲弄。那麼我為什麼會選擇《金鎖記》這篇文章來進行評析呢?我曾多次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想我好奇曹七巧為什麼會變成最後的樣子?隻是情欲物欲四字就可以高度概括的嗎?我覺得中學時與今日的閱讀感受大有不同,我在想幾年之後的自己再次讀起會不會再有不同?起初我為張愛玲女士華麗的辭藻所吸引,最後深陷于她所給予的人物命運的哀歎中。我想這次對《金鎖記》的評析也是我自己送給自己20歲的生日禮物。

起名為“墨色的月”,沒有選擇“黑色”,因為我認為“墨色”更具層次感,更具變換。清代的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談道:“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為六彩?黑、白、幹、濕、濃、淡是也。”又雲:“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幹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瓣,是無凹凸遠近也。”由此可見國畫中用墨的美輪美奂,而我認為張愛玲女士的文字也是如此,文字所描述的不是一個全黑的世界,而是一個像墨色一般變換的世界,一步步的走向黑色,描摹了變化的過程。就如曹七巧的悲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的,是不斷變化的。昔日的曹七巧隻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豆蔻少女,隻是追随世流崇拜金錢。但是随着她嫁入姜家,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結局,每一步的變化都是如墨色一般耐人尋味。而“月”字來源于文中“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墨色的月,哀歎的人,悲涼的情,何處歸放的心。

二、文學藝術角度評析

張愛玲女士的文字不僅擁有表面的華麗,還擁有其豐富的内涵色彩。我每讀一遍《金鎖記》,都會有新的發現。下文中将談談我所發現的文章中的美。

(一)用色之美

《金鎖記》中運用了大量描寫色彩的詞彙,就其色彩的詞彙本身而言,不是單調的色彩形容詞,而是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具象的修飾,例如“青蓮色”“蟹殼青”“竹根青”“杏黃”“蔥綠”“玫瑰紫”等。促使顔色的文字表達更加生動,更加具象,讓讀者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就色彩運用的方面而言,主要集中在對自然環境、人物衣着和家居陳設三個方面的描述中。對自然環境的色彩描摹上冷暖色調相交雜,更具有層次感;對于人物衣着的所有色彩用詞中冷色調居多,隻有長白與芝壽的半新式婚禮上兩、三處有暖色色調,對于家居陳設的用詞中暖色調居多,可見冷暖色調的對比對人物悲涼命運的一種反諷。

着眼于芝壽與長白結婚時,對婚房家居陳設中的色彩描摹中,可以發現衆多紅色喜慶的家居中,唯有一個“湖色的帳幔”是冷色調的家居,結合後文中芝壽一直不肯放下帳子,“帳子吊起了一半。不分晝夜她不讓他們給她放下帳子來,她怕。”以及最後一幕中“敞着房門,一陣風吹了進來,帳鈎豁朗朗亂搖,帳子自動的放了下來,然而芝壽不再抗議了。”帳子的落下仿佛也暗示着芝壽生命的結束。那麼這帳幔為何是唯一冷色調的家居呢?芝壽又為何不肯放下帳子?她一直在掙紮這些什麼呢?在我看來這冷色調的帳幔仿佛是一個冰冷的牢籠,它的冷色與周遭的暖色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而芝壽就困在這樣一個牢籠中,一直在掙紮,直至死去。湖色也暗示着芝壽最終悲慘的命運。

(二)時間描摹之美

我非常喜歡文中對時間描摹的文字,選擇其中三處談談。

其一是,文章的開頭一段與結尾一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這兩段在文章的兩端,相互呼應暗示,借助月亮這個意象寫時間的流逝,更是暗示人物命運的悲慘與凄涼,但是哀而不傷,流露的總是淡淡的憂傷與惆怅,一前一後的月亮,有種帶領着讀者進入與抽離的意味,使人回味無窮。

其二是,文章中曹七巧十年時光的過渡的一段,“風從窗子裡進來,對面挂着…鏡子裡的人也老了十年。”這十年光陰的過渡,非常自然,能夠給予人一種舒适感,仿佛這十年的時光隻如一陣風,在人的不知不覺中逝去。非常唯美,非常巧妙。

其三是,季澤為了讓曹七巧賣田地來買他的房子,卻被曹七巧拒接後離開七巧家之後,對于曹七巧感受的一段描寫,“酸梅湯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刹那。”這段時間的描摹極具特色,仿佛時間凝固定格。也非常有鏡頭感,好似電影藝術鏡頭中的升格鏡頭,時間慢放擴大的那一瞬間給人以沉靜,後面緊接快鏡頭“七巧扶着頭站着,倏地掉轉身來上樓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絆絆…”不僅表達出人物複雜的内心世界,還能給讀者以視覺想象的沖擊感。這一瞬間的靜頓反而更加強烈的将曹七巧複雜的心理感受反襯了出來,那種後悔、怨恨自己的心理,看着自己因斷送自己最後美好期待的血淋淋的雙手的,不想追究真假的複雜心理。她很清楚這是她和季澤此生最後一次的見面,而這次見面是因她的選擇而有一個不美好的結局。“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三)前後文暗示呼應之美

《金鎖記》結構井然有序,非常巧妙,琢磨同一意象的前後文出現之用意,可以感受到人物命運的一種被既定的悲涼。

1.“七巧天生一副高爽的喉嚨,現在因為蒼老了一些,不那麼尖了,可是扁扁的依舊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是四面割着人的剃刀片。”文中出現的兩處“剃刀片”般喉嚨的文段,前後呼應,有一絲嘲諷的意味,明明蒼老但那剃刀片的鋒利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磨鈍,反而愈發鋒利。又暗示着曹七巧的喉嚨猶如她的“金枷”一般,用這武器劈殺了她周圍的一個又一個人。

2. “這些年了,她戴着黃色的枷鎖,可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這以後就不同了。”“三十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文中出現明顯的“金鎖”的文段又兩處,而我認為“她睜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隻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裡的蝴蝶的标本,鮮豔而凄怆。”一段也可以和前面兩段歸為一類。雖然這一段當中雖然沒有明顯的金鎖的詞眼,但是作用與前兩段相似,在這三段的前後曹七巧有明顯的變化,一步步深入促使她變為最後的樣子。“金”具有強烈的暗示的意味。第一段是她飽受妯娌排擠并且她的盛情被季澤明确拒接之後,她發生了變化,由她嫂子的言語中就可以看出“我們這位姑奶奶怎麼換了個人?沒出嫁的時候不過要強些,嘴上瑣碎些,就連後來我們去瞧她,雖是比前暴躁些,也還有個分寸,不似如今瘋瘋傻傻,說話有一句沒一句,就沒一點兒得人心的地方。”第二段是出現在叔公九老太爺為他們分家的時候,“今天是她嫁到姜家來之後一切幻想的集中點。”分家之後的七巧更是像她的婆婆一般,成為了家庭當中的“最高統治者”,她也變得更加獨斷專行,例如她為女兒長安裹腳、為兒子長白選妻成婚等。第三段出現在文章的結尾,七巧生命将要結束的時候,是七巧自己的内心獨白。可以看出在生命将要結束的時候她後悔了,她為自己沒有得到任何人的真心而後悔,就如她所想的“恨毒了”一般。

3.對于長安的兩段美好當中,一段美好是她在學校學習,擁有很多朋友,并且她所喜歡的音樂教員給她教的那首她難以忘卻的小調;一段美好是她和童世舫從相見到相知的美好愛戀,在這兩段美好的結束之際“她覺得這犧牲是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與那段口琴吹奏的小調是成對出現的,出現順序未有改變,但是也稍有不同之處,第一處當中,這兩段之後才是她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決定,第二處當中她說出自己的決定是在這兩段之間,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側面的體現出了長安的成長的變化,時間的流逝。“手勢”隻是一個預兆,而那段小調如它的歌詞一般“許久以前”是下定決定的一種體現。第一次的小調是她自己吹的,第二次的小調是别人吹的,第一次大多是她主動放棄的,而第二次大多是在母親的幹預下她放棄的,兩次是不同的。

4.“水汪汪的黑眼睛裡永遠透着三分不耐煩”“眼睛裡依舊是他那點潇灑的不耐煩。”“露出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來。那眼珠卻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沒有表情。”“他的眼睛——雖然隔了十年,人還是那個人呵!”文中四處提及姜季澤的眼睛,前兩次是不耐煩,說明他的不情願,不情願天天要待在家裡,早上要去向母親請安,不情願查賬分家。後兩次則是通過眼睛的特寫體現出季澤去找曹七巧絕非想要“續前緣”,是沒有真情實感的,體現了姜季澤渣男的本質。

5.文中前後兩次提及“翡翠镯子”,第一處是在曹七巧出場的時候“把手帕子掖在翡翠镯子裡”;第二處在文末她自己的獨白中“她摸索着腕上的翡翠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順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先後兩處的對比,可以看出生命的一種消逝,但是通過“翡翠镯子”體現出來,有一種“翡翠镯子”所代表的金錢和地位銷蝕了她的生命的象征意義。

三、思想表達角度評析

(一)曹七巧擁有真的情感嗎?

人固有七情六欲,一般來說主要是親情、愛情、友情,從這三種情感出發,來探讨曹七巧是否擁有過其中的情感。友情而言,是沒有的,曹七巧自加入姜家以來,姜家從上到下沒有人看得起她,從一開始鳳箫和小雙的對話中就可以得知,也未曾有除了哥嫂之外的人來探望過她,所以曹七巧并未擁有友情。

愛情而言,對于她自己的丈夫,她是不愛的,嫁進姜家是她和哥哥謀财的方式,在她對丈夫 “他要有點人氣,倒又好了”的形容中也可以看出她與丈夫之間是沒有情感的,即便有,也早已被病痛化為了怨恨;那麼季澤呢?雖然她心中曾說“當初她為什麼嫁到姜家來?為了錢嗎?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澤相愛。”但是在她對待季澤的表現當中,尤其是季澤第一次明确拒絕她之後,她對季澤的試探,都可以看出她其實并未真正愛過季澤。季澤像是她心中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是她在姜家艱難生存下去的一絲希望和信念,這不是她的愛情。而就姜季澤來說,這個流連百花叢中的花花公子也未真的對任何人付出真情,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其實在乎的是麻不麻煩和冒不冒險。在七巧生命即将結束的獨白中“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中的一個,往後的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可以看出七巧的後悔,她還是渴望真心的,最後的渴望也恰恰說明了她從未得到過。

親情而言,我認為曹七巧是有親情的,哪怕她如何對自己的哥哥抱怨當初是他賣了她,讓她嫁給了一個殘廢,但是每次哥嫂來探望的時候,臨别前她總是會給哥嫂很多東西,這是她付出的一種方式,典型“刀子嘴,豆腐心”。不可否認的是她總是傷害離自己最為親近的人“憋了一上午的滿腔幽恨,借着這因由盡情發洩了出來。”(反觀于我們每個人自己,都會有或多或少傷害親人的行為,因為親近的人總是讓你放下所有僞裝的人,無論這僞裝是堅強還是謙遜。)

我認為曹七巧對自己的一雙子女也是有真情的,哪怕她親手拆散了自己子女的所有美好,而且拆散的非常有步驟、有計劃,帶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但是我對于“小說中的曹七巧,自己沒有得到幸福而竟要子女也得不到幸福”的觀點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她對兒子女兒的關心中是可以看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過的好的,比如她的這段獨白:“這些年來她的生命裡隻有這一個男人。隻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錢——橫豎都是他的。”“我就隻有這一個女兒,可不能糊裡糊塗斷送了她的終身,我自己是吃過媒人的苦的。”而且曹七巧在面對季澤的誘惑時,理性的考慮和最終那個讓她“痛徹心扉”的決定,其實都是出于為子女考慮的。當然除了這些文本中的證實,也有我一些我的主觀因素,盡管我二十歲了,盡管我真的了解人是真的會對血緣親情失望的,但是我仍然不願用一種極惡的角度去揣度一位母親,至少二十歲的我做不到。所以對于這個觀點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二)曹七巧有反抗的可能嗎?

我曾試圖以曹七巧的角度寫内心獨白,也曾困惑既然她不願嫁到姜家又為何不采用“自挂東南枝”生命角度的方式的極緻反抗?最後我發現她沒有反抗的可能,一星一點也沒有,這可能也印證了這個人物的悲壯所在。人是文化動物,人也是社會動物,人是無時無刻都會變化的,這或許就是曹七巧不能反抗的原因。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她能夠選擇嫁入姜家就是受到這種社會文化的感染,每個社會也都有每個社會的遊戲規則。可能一開始對于她而言金錢是一個工具,是一個讓她擁有人上人的生活的工具,但是在姜家無時無刻不受排擠的生活中,在得不到任何情感回應之後,她逐漸在改變,就如那三次“金鎖”出現的時間段一般。對于她而言,金錢逐漸從工具變成了目的。她不僅僅滿足于金錢,還想要擁有地位,她的欲望膨脹了,以至于最後吞噬她自己和她身邊的人。所以曹七巧不會反抗,沒有反抗的可能,這也是她為什麼會變成最後的樣子的原因,确實是情欲和物欲,體現了“金錢對人性的摧殘”。

四、結語

這隻是我對《金鎖記》一些淺顯的評析和不成熟的看法,尚有很多不足。最後我想談談《金鎖記》帶給我的思考,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遊戲規則,都有各自的陰暗面。盡管如此,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希望,不應該沒有思考的随波逐流。陰暗面不是我們堕落後悔的理由和借口,而應該是我們心向陽光的動力。不要去用自己負面情緒的發洩去傷害親近的人,哪怕你有再多怨恨與不滿也不是你傷害親人的理由。尤其是20歲之後的人生,你會發現你的成長,也伴随着那些愛你的人生命的衰老,時間不可逆,能做的就是珍重,不要像七巧一樣,在垂暮的時候擁有諸多悔恨與遺憾。正确對待金錢和誘惑,20歲之後的人生将面臨更大的舞台,也将面臨更多的誘惑,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能像翡翠镯子銷蝕七巧的生命一般,讓金錢和誘惑銷蝕我們的生命,那是悲涼的。金錢永遠隻能是工具,不能是目的。人的一輩子要追求一些除了物質以外的東西,生命才會真正擁有價值,人生才會真正沐浴幸福。

墨色的月,終将會迎來彤紅的日,黑夜也終将迎來白日的光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