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雜素單 (二) 組合集
以下内容來自書籍——原文摘抄 ——部分來自網絡搜索
【 王太守八寶豆腐 】原文:---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汁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 piáo )不用箸( zhù)。孟亭太守雲:“ 此聖祖賜徐健庵尚書方也。尚書取方時,禦膳房費一千兩。 ”太守之祖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之。
--- 把嫩豆腐切的碎碎的,加入 香菇末、蘑菇末、松子仁末、瓜子末、雞肉末、和火腿末,一同放進濃雞汁中,拌炒煮滾之後起鍋。用豆花制作也可以。吃的時候用湯匙( chí )而不是用筷子。孟亭太守說:“ 這是聖祖康熙皇帝賜給徐健庵尚書的食譜。尚書去拿食譜時還支付了禦膳房一千兩銀子。 ”王太守的祖父樓村先生是徐健庵尚書的弟子,因此得到了這個食譜。
注釋:
【 香蕈 】:香菇别稱。
【 瓢 】:用來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頭挖成的。
【 箸 】:筷子。
《 徐建庵尚書 》
--- 王太守指的是王箴與( zhēn ),他與袁枚是好朋友,王太守的祖父即徐健庵的弟子,他從徐健庵尚書那裡得到了這份食譜。徐健庵的記憶力很強,可以過目不忘,也很能吃,據說他每天早上入朝之前要吃五十個悖悖( bèi ) 、五十隻黃雀、五十隻雞蛋,還要喝十壺酒,這樣他可以一整天都不吃飯。
-------------------------
【 程立萬豆腐 】原文:
--- 乾隆( niàn → )廿三年,同金壽門在揚州程立萬家食煎豆腐,精絕無雙。其豆腐兩面黃幹,無絲毫鹵汁,微有蛼螯(chē áo )鮮味。然盤中并無蛼螯及他雜物也。次日告查宣門,查曰:“ 我能之!我當特請。 ”已而,同杭堇浦( 多音字 )同食于查家,則上箸大笑;乃純是雞、雀腦為之,并非真豆腐,肥膩難耐矣。其費十倍于程,而味遠不及也。惜其時,餘以妹喪急歸,不及向程求方。程逾年亡,至今悔之。仍存其名,以俟再訪。
--- 乾隆二十三年,我和金壽門在揚州程立萬家吃煎豆腐,味道獨一無二、美味無比。他家的豆腐兩面的顔色呈金黃色,而且是幹的,沒有一點點鹵汁,略微有一些車螯的鮮味。然而盤中卻并沒有車螯和其他的配菜。第二天我告訴查宣門,查宣門說:“ 我也會做這道菜,一定要請你們來品嘗。 ”之後,與杭堇瀚同在查家一起吃飯。剛用筷子夾起來便令人大笑;原來全都是用雞和雀腦做的,并非是真的豆腐,又肥又膩,難吃極了。費用還比程家的菜要多出十倍,味道卻遠不及程家豆腐的美味。可惜當時我因妹妹的喪事急着回家,來不及向程家請教制作方法。過了一年程氏就去世了。我至今還在後悔沒有得到這道菜的做法。但現在,我想保存這個菜名,等到有時間再去尋找這個食譜。
注釋:
【 廿 】:niàn,數目。二十 。後也大寫作“念”。
【 蛼螯 】:chē áo ,蛤類。殼紫色,如玉有hAo86.com斑點,肉可食。
【 堇 】:不确定具體是哪個音!
堇[jǐn],1. 黏土。 【組詞】 堇泥、堇塊。2. 塗抹。3. 少。通「僅」。 【組詞】 堇堇。
堇[qīn],粘土。2.誠。
堇[jìn],通假字,通“墐”。
【 箸 】:筷子。
《 袁枚的妹妹 》--- 袁枚的妹妹叫袁機,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是個才女,她與四妹袁杯、堂妹袁棠在當時合稱“ 袁家三妹 ”。袁機的婚姻不幸福,一生坎坷,去世時才四十歲。
--- 袁枚的《 祭妹文 》字字含淚,讀來讓人不勝唏噓,兄妹感情深切,雖然全文說的都是家裡的瑣碎事情,但卻帶着濃濃的哀悼和思念。
-----------------------
【 蝦油豆腐 】原文:
--- 取陳蝦油代清醬炒豆腐。須兩面煎黃。油鍋要熱,用豬油、蔥,椒。
--- 用陳年的蝦油代替醬油去炒豆腐,必須将豆腐的兩面先煎黃。油鍋要燒熱,作料則使用豬油、蔥和花椒。
注釋:
【 蝦油 】:内容來源于網絡搜索 ↓ 。
--- 蝦油,有人認為是用蝦榨出來的油,其實它是生産蝦制品時浸出來的鹵汁,經發酵後制成,是一種調味品。蝦油是用新鮮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蝦油是勞動人民憑借豐富的水産和腌制技藝巧加融合而形成的。形成了鹹鮮合一、滋味見長的風味體系。鹹鮮合一把“剛柔相濟”、”文武互補”運用在烹饪制作中講究鹹鮮互補,美味鹹而不澀,鮮而不淡,剛柔融合,增鮮益味。蝦油清香爽口,是鮮味調料中的珍品。可适用于炒、扒,燒、燴、炸、熘等菜肴的調味增鮮,使菜肴的風味别緻,鮮醇爽口。
--- 蝦油是一種有特殊香氣、滋味鮮美的調味品,愛吃的人常用它蘸餃子、涮羊肉或拌面、涼菜,以及制鹵味和供菜湯調味等。在南方的一些城市,不少人用蝦油浸“白斬雞”(或稱“白切雞”),不僅能使其貯存時間較長,而且比“白斬雞”更有風味,别具一格。
--- 我國蝦油,主要産于天津市,河北省和遼甯省的一些沿渤海地區。
圖片來源于網絡
----------------------
【 蓬蒿菜 】原文:
--- 取蒿尖用油灼癟( biě ),放雞湯中滾之,起時加松菌百枚。
--- 将蓬蒿菜的嫩尖部分用油炒癟,再放入雞湯中燒煮,起鍋時加一百個松菌即可。
注釋:
【 蓬蒿菜 】:蓬蒿菜是上海人的叫法, 正式名稱是茼蒿菜,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有稱其菊花菜的。在我國從南到北,各地都有栽培。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氣味芳香,口味清新,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吃上去淡淡的帶有那麼一點點辣蓬蓬,甜滋滋,而滿口清新芳香。
【 松菌 】:松茸,學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口蘑科,是松栎等樹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藥用菌,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好生于養份不多而且比較幹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于赤松、偃松、鐵杉的根部。我國主要産茸區有香格裡拉産茸區、楚雄産茸區和延邊産茸區等地區,其中香格裡拉産茸區占全國總産量的70%,是連續30年的松茸出口冠軍。
------------------------
【 葛仙米 】原文:
--- 将米細撿淘淨,煮半爛,用雞湯、火腿湯煨。臨上時,要隻見米,不見雞肉、火腿攙和才佳。此物陶方伯家制之最精。
--- 先将摻雜在葛仙米中的雜質挑幹淨,再用清水洗好,煮至半熟時,再用雞湯、火腿湯去煨煮。上菜時隻要取出葛仙米,雞肉、火腿不要摻雜在其中最好。陶方伯家烹制的葛仙米最好吃。
注釋:
【 葛仙米 】:學名: ( 拟球狀念珠藻 ) 俗稱天仙米、天仙菜、珍珠菜,水木耳、田木耳。葛仙米藍藻綱,念珠藻科。藻體呈膠質狀、球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藍綠色或黃褐色。細胞球形,由多數細胞連成念珠狀群體,外包膠質。異形胞位于絲體的細胞間,幼藻絲體常位于頂端。繁殖時多數産生厚壁孢子,常為串生成鍊狀。濕潤時呈綠色,幹燥後呈灰黑色。附生于水中的沙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四川産的最著名。可以食用。具有固氮能力。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及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清火、明目、抗衰老、抗感染等治療功效。
圖片來源于網絡
-----------------------
【 羊肚菜 】原文:
--- 羊肚菜出湖北。食法與葛仙米同。
--- 羊肚菜主要産于湖北。做法與葛仙米一樣。
注釋:
【 羊肚菜 】:羊肚菜(學名:羊肚菌),别名羊肚菇、羊蘑,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一種優良食用菌,主要分布于中國河南、陝西、甘肅等多個地區。
--- 其子實體較小,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淡黃褐色,柄白色,有淺縱溝,基部稍膨大。一般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可食用,可藥用,味道鮮美。
圖片來源于網絡
- 上一篇 一座嶽麓山,半部近代史
- 下一篇 《味道》 雜素單 (三) 組合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