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修行

佛教有言:衆生皆苦,萬相本無,唯有自渡。

自渡,就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修行并不僅僅是宗教意義上的苦行和冥想,它更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的過程,一次指引我們實現自我價值并賦予人生意義的旅程。

...

一,人生無常

《金剛經》中說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亘古不變的,世間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一切的無常皆是有常。

人生猶如河流,有時平緩,有時湍急,有時會遇到巨石激起千層浪,有時又會遇到萬丈懸崖傾瀉而下,很少有人能至始至終行得一帆風順。

面對人生的無常,除了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還要有淡泊從容的心境。

很喜歡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當我們看淡世事變化,修得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我們的内心就會變得更加甯靜平和。

...

二,學會放下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現在的種種皆因過去我們做的選擇,世人都喜歡回憶過去,可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放下過去,過去不應該成為束縛我們前進的枷鎖,而是應該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它們會讓我們更寬容、更成熟,更知性。

着眼現在,一步步腳踏實地往前邁步,不去念過往,不去懼将來。

放下執迷,也許你所追求的東西隻是鏡花水月,不切實際,也許你珍視的人或事物并非一定要擁有,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成全,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

審視自己的内心,該舍的就要舍,有舍才有得。


...

三,自我反省

“人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點,過多地去苛責别人的錯誤,卻很少去思考自身的原因。

我們習慣性地逃避責任,害怕被人指責,害怕承擔後果,不願被人否定。

自省有助于認清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對于自己的不是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遇事經常反省自身,可以問下自己:今天足夠努力了嗎?人際交往和情緒方面處理得怎麼樣?對于家庭和工作做到平衡了嗎?接下來還有什麼規劃?……以此反省來幫助我們不斷地提升自我,向更好的自己邁進。

四,心存善意

這個世界總有某些角落是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散發着溫暖的光芒。

無論行路多疲憊的旅人,在某個地方總有一盞為他留的燈。

無論寒來暑往,在某些你不知道的時刻,總有人默默地堅守和付出。

也許就是一個陌生人會心的微笑,一次舉手之勞的幫忙,一句加油鼓勵的話語……點點彙成了這個世界的光亮。

不管我們正在經曆着什麼,不管人生給予我們什麼,都别忘了對這世間多點善意。

也許你的善良會在某一時刻,能如一束光,照亮别人的黑暗。

...

五,學無止境

時代日新月異,社會發展的步伐快到不可思議。

為了不被淘汰,我們唯有随時為自己充電。

絕大多數人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适區,每天做着毫無價值又輕松舒适的事情,比如花半天的時間聊八卦,玩手機刷視頻刷到深夜,領着低廉的薪水做着簡單的工作還安于現狀,制定了很多計劃卻找着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去實行……

當我們習慣呆在舒适區,就會一直在原地兜兜轉轉,隻能做個碌碌無為的庸人。

跳出舒适區,走進學習區,去做那些能給自己帶來價值回報的事情。

學無止境,終身不停地去攀越知識的高峰,以“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的态度,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此,方能不被時代的浪潮打翻,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

永遠記住,别人可以拿走我們的一切,卻永遠拿不走我們頭腦裡的智慧。

...

修行不是一條通往内在的單向道,而是一條自身與外部世界互通的雙向道。

内在的自我會映射到外事外物上,自身修到何種境界,生活就以何種樣子呈現給我們。

修行是一生的功課,願你不懈怠,持之以恒,給自己人生交上完美的答卷。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