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意義、價值、責任|《人生十二法則》讀書筆記

簡介


...

作者喬丹·彼得森,是一名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目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

他的生活經曆十分豐富,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長大,為了生存,做過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廚師、養蜂人、油田工人,鐵路工人,講述神話學,提供咨詢,為臨床病人提供心理治療。

他既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學霸,更是一名學生眼中的“學術大咖”,并且因為《意義的地圖》這本書而成為風靡全球的“龍蝦教授”。

本書的推薦序作者諾曼·道伊奇稱贊他“博學多才,卻不學究”,“直言不諱”,“非常重視實用主義”,最重要的是“他是個了不起的人,通過遵循這本書的法則,他變得更加有能力,也更加自信了”。

這本書的内容源于彼得森從2012年開始在Quora網站上對網友問題的回答,後來經過出版社編輯邀請,對問題答案整理精煉形成意義深遠而又價值非凡的12條黃金法則。

主要内容


法則一  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支配等級計算器”就像一個被悄悄植入人類靈魂的神秘芯片,無時無刻不在監視和分析我們的支配等級狀态,通過打分來對我們做出指示:低分的就打擊你,壓制你;高分了,很好那就獎勵你,給你加加油打打氣。

這是對龍蝦這一古老的甲殼動物的習性做了細緻入微的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

果然是“龍蝦教授”,打前陣、拿首功的靠的還是這位威風凜凜的蝦将軍。

龍蝦通過較量來區分自己的分配等級,然後分配領土和異性等資源。失敗的龍蝦會自覺地接受自己的卑下身份,灰溜溜地躲開找個荒山野嶺一毛不拔的地方黯然神傷。勝利者則會雄赳赳氣昂昂地占據水草豐茂之地,然後對着其它同類耀武揚威,并等着一衆異性前來投懷送抱。

對等級的認知融進了龍蝦的血脈,同樣也刻蝕在我們的靈魂。

被“計算器”無情鄙視的人,也會給打上失敗者的烙印,獨自蜷縮在陰冷的角落裡瑟瑟發抖。

好在,我們有這本書——不對,應該是有主動調節行為的能力,我們要看到我們不是失敗者,我們隻是還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們完全可以像一個勝利的龍蝦那樣,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這樣你才會慢慢走出失敗者模式。

謹慎對待你的體态,别再低頭徘徊。說你所想,追你所求,這是你和他人同樣擁有的權利。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于冒險,這樣你的神經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

筆挺站立,昂首挺胸。

法則二像照顧生病的寵物一樣照顧自己:待己如助人

明知道自己病得頭昏腦脹了,卻不願按時吃藥;甯願忍饑挨餓也要給貓狗喂食洗澡、逗弄遛彎...

我們對自己漠不關心,卻對貓貓狗狗、花花草草無比上心,這是為什麼?

因為夏娃偷食禁果使我們明了善惡,從而熟知自己的罪惡,堕入深深的懊悔之中,認為自己是不值得關心照顧的。我們自我否定,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反而,關心和幫助别人會讓我們心裡好受些,就算是一隻狗一棵草也比我們更有價值。

這算是一種自我犧牲了吧。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犧牲來完成自我的救贖。然而,救贖的目的不是要虐待自己、成就别人,我們應該善待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罪惡和缺陷。

人無完人,是人都會有缺陷。你自己和别人對于你一樣重要,愛護自己,正如幫助别人。

尊重自己正如尊重别人,接受自己的罪惡,才能看清它的面目,然後慢慢遠離它,最終真正地完成自我救贖。

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标,明确存在。

待己如助人。

法則三 放棄損友: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要認識到自身的人生價值,并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很低或者拒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時,便會選擇與那些生活已經一團糟的人為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抽煙喝酒的人很多都是和朋友一起的時候慢慢學會的。尤其是,糟糕的朋友營造的氛圍會像巨大的黑洞,讓你無力逃脫。

惡習會傳染,自律和穩定卻不會 ,因為堕落比奮進容易太多。

惡習和好的品質就像一棵樹的根和冠,根在下面很容易就觸到了,但它伸向地獄;冠高高在上,需要攀爬許久才能碰得到,而它卻接入天堂。

惡習滿身的朋友,會讓惡習像抖落的跳蚤,循着你的氣息往你身上鑽。

應該選擇上進的人做朋友,彼此鼓勵、彼此幫助,共同成長。成長才是朋友之間最好的價值,而友誼應該是互惠互利的,找真心希望你好的人為友,彼此幫助、共同成長。

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則四 戰勝内心的批評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不論你多麼擅長某事,或者得到過多少榮譽,世界上總有人能讓你相形見绌。

我們的内心中都有一個似乎能洞悉一切的批評家,拿着一把标尺,肆意地丈量着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然後喋喋不休地鬧個不停。

作為标準的尺子是必要的,沒有它,我們很容易步入平庸。

重要的是,什麼才是标準?

如果是以做到了什麼為标準,那你确實會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後陷入自責的迷惘。

如果是以自己有沒有獲得成長,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更進一步,那你很容易就會找到方向。

人們隻會看到自己目标相關的事物,而對其它的視而不見。當你選定了心中丈量的标尺,标尺範圍以外的人和事就與你無關了。

和昨天的自己比,你就會看到一個不斷進步的自己。

集中注意力,關注你的物理和心理環境,注意到那些一直令你困擾,但你又有能力和意願改變的東西。

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則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讓孩子做出令你讨厭他的事情

管教孩子是家長義不容辭的一種責任,忽視管教就像選擇性失明,是道德的漠視,是理性的缺失。

剛生下來的孩子就像一個尚不知文明為何物的“野蠻人”,他們用各種不能的行為來試探這個新奇世界的邊界,如果父母不能給他們清晰地标明這個邊界,他們很可能就會步入越界的歧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社會重新教化。

小孩子就像尋找牆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後才能發現邊界在哪裡,況且這些邊界往往和人們聲稱的位置不一樣。

兒童必須被塑造和教育,這是對之關注的一種體現,而孩子們渴望被關注。

用懲罰和獎勵作為手段,給他們搭好為将來面對社會所需的規則和結構。

管教五原則

1.限制規則數量(可以從一些核心的規則開始,比如禮貌、分享、時間觀念等)。

2.用最小必要力量(小力漸進,考慮他們的承受能力和引起逆反的底線)。

3.父母同時管教(避免管教者情緒化造成的不理智)。

4.了解自己的陰暗面(盡量讓孩子遠離你的陰暗面)。

5.讓孩子看清世界(認清這個世界永遠不嫌早,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好向導)。

最根本的道德問題,不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不幸的痛苦和失敗,而應該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獲。

别讓孩子做出令你讨厭他的事情。

法則六 當痛苦到想詛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痛苦是難免的,痛苦的時候該怎麼辦?

報複這個世界以求宣洩?

然後呢,宣洩過後留下内心裡的一地雞毛、滿目瘡痍?

報複心無論多麼有理,都會阻礙内心的成長。

報複世界,隻不過是通過傷害别人來再次傷害自己,心中的傷害隻不過又多了一份。

停止用謊言填充頭腦,頭腦就會變得更清晰;停止用不坦誠的行為扭曲生活,生活就會得到改善。随後你就能發現和糾正那些更微妙的錯誤。

坦然接受,積極面對,坦露心中的陰暗才能讓它被陽光驅散。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然後你會發現世界不再混亂。

法則七 蘇格拉底的選擇:追求意義,拒絕苟活

用了蘇格拉底放棄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例子,說明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可以超越對生命的享受,并賦予人勇氣用犧牲來完成這個追求。

意義是終極的平衡。

一邊是帶來變化和可能性的混亂,另一邊是創造規則的純粹秩序。這種平衡通過混亂創造出更加完美的秩序,從而實現混亂和秩序之間更持久的平衡。

意義是道,是一條豐富多彩的生命之路,是在愛和真理指引之下,你所到達的不受任何欲望侵擾的世外桃源。

你需要放下當前的預設和執念,甚至需要犧牲你最在乎的東西,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潛力,而不是始終停滞不前。

意義可以幫助我們緩解人生的痛苦,并幫我們阻止不必要的痛苦。

意義是什麼?

是遵循良心停止說謊;是追尋崇高的理想;是正确、充實的生活方式;是學會犧牲、是懂得分享;是對天性的對抗...

意義的出現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時間和地點,恰當地平衡了秩序與混亂,讓一切都實現了最好的可能性。

追求意義,拒絕苟且。

法則八 不買醉鬼賣的東西:說真話,或者至少别撒謊

逃避或者說出真相,不僅僅是兩個不同的選擇,更是兩條人生道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現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現自己。

在該說“不”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說不。

說謊會弱化人格。失去自我,世界對你毫無意義

自我的刻意美化也是一種欺騙。

擁有真相可以增加自身的價值。

直面真相,坦誠生活,你才能成熟而又負責任地處理各種沖突。

謊言會腐蝕世界,而腐蝕正是謊言的目标。

如果你的生活不盡如人意,試着說真話;

如果你拼命地堅持某種意識或者沉迷于虛無主義,試着說真話;

如果你感到脆弱、無用、絕望和困惑,試着說真話。

說真話,或者至少别撒謊。

法則九 别偷走來訪者的問題: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

聆聽自己, 聆聽與你對話的人。 不局限于已經擁有的知識, 不斷尋求新知, 這才是最大的智慧。

聆聽是一種關注,人們都渴望被關注,關注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

真正的思考是在聆聽自己,是持不同意見的幾個“我”之間和諧、理性、順暢的溝通。

最好的答案是在聆聽的過程中協助她使她自己找到的。

探索未知才是溝通的最大智慧,未知變為已知才是真正的成長。談論已知,不過是在敷衍無聊的人生。

有時候,你隻需要閉嘴就可以做個很聰明的人。

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則十 不要無視地毯下的龍:直面問題,言辭精确

事物的意義:對自己有用和阻礙自己。我們按照對自己的意義對事物預先分類,如果目标不精确,我們很容易就忽略掉許多事物。這些被忽略的事物,會在将來某一天突然跳出來讓我們大吃一驚。

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這種突發的故障會讓情況變得混亂。意外會讓你發現,忽視的結果有多麼慘。

直面問題的痛苦是暫時的,可控的,忽略問題的危機是潛在的,是可怕的。

面對混亂,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創造結構,重建秩序,前提是要正确對待問題,并保持言辭的精确。

在問題處于萌芽狀态就通過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把它解決掉,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言辭的精确,僅僅針對問題本身,而不要擴大化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直面存在的混亂,瞄準麻煩的海洋,明确目的地,然後繪制航線。承認你想要的東西,讓周圍的人知道你是誰。精準注視,徑直前行。

保持言辭精确。

法則十一 不要打擾玩滑闆的孩子: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我們常常按自己心中的想法來肆意評價眼中的世界,而忽視了它們自身的現實需要。

學校認為在樓梯扶手上玩滑闆的孩子是危險的,所以豎起了禁止玩滑闆的警告牌。現實是,孩子們在這種危險的運動中,鍛煉着勇于冒險和刻意提高的能力。

在天空飛翔的能力比一個華麗的金絲鳥籠要有益的多,誰知道鳥籠什麼時候會被丢掉了呢!

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裡有一塊墓碑,上面寫着這樣一段話: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夢想改變這個世界,可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于是我将目光縮短一些,那我就改變我的國家吧!

可當我到了暮年的時候我發現,我根本沒有能力改變的我國家。

于是我最大的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可是這個也是不可能的。

當我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如果當初我僅僅是從改變自己開始也許我就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鼓勵下,也許我就能為我的國家做一點事情,然後誰知道呢!說不定我能改變世界。

不認清世界的現實,僅憑心中的想法就要去改變世界,顯然是要事與願違的。

然而,這樣的偏見并不少的,而且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例如性别歧視,種族歧視等等。

改變世界之前,先改變自己的偏見。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會去試圖改變别人,至少他們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不要打擾玩滑闆的孩子們。

法則十二 當你在街上遇到一隻貓時,摸摸它:關注存在的善

當你内外一緻時,

就能夠專注于當下。

謹慎地對待一切,

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

修複失序混亂的部分,

做到精益求精。

合理的存在都具有局限性,局限性會使目标被阻礙而帶來痛苦。

存在需要這種局限性,痛苦體現着存在,并賦予其意義。

專注可以幫你發現存在的善,從而超越現實的局限,平衡局限帶來的痛苦。

工作的間隙突然跑過來,軟軟地蹭着你的腿,“喵嗚,喵嗚”地輕叫兩聲,眯着眼享受你的撫摸...

那一瞬間,你感到特别的放松。

這樣的一隻貓,可以讓你感受存在的美好,前提是你能正視存在的善。

發現這些善,痛苦就會展露它的意義,它讓你明了“成為”的過程,這個過程帶來成長。

存在的美好也許可以平衡生命中無法消除的痛苦。

生活是好的,至少目前是。

核心總結


秩序與混亂

就像陰陽兩面,矛盾又統一,保持着動态的平衡。

混亂中孕育着秩序,秩序中潛藏着混亂,這是世界的本質。

我們要做的直面混亂,創造秩序。

直面問題,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忽視它。言辭精确地表達自己内心真實的想法,勇敢地說“不”。

追尋意義

人生需要更深層的意義,超越痛苦,平衡秩序和混亂。混亂會帶來痛苦,從混亂走向秩序讓人成長,混亂和秩序的交界處蘊含着人生的意義。

例如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正是讓我們看清了未知向已知跨越的交界處的驚心動魄和意味深遠,學習可以讓我們成長通過将未知變為已知來獲得智慧,可以讓我們獲得人生的一種意義。

明确價值

價值判斷是一切行動的前提,價值矛盾造成沖突。

沒有價值就沒有意義。

但是衡量價值的标尺由我們自己選擇,和昨天的自己比較而不是和今天的别人比較,成長讓你的價值增加,嫉妒隻會讓你沉淪。

分享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你給予别人價值然後從别人那裡接受價值。

正确選擇價值标尺的前提是看清自己,你需要直面真相,坦誠生活。說真話,至少别撒謊。

承擔責任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社會和世界承擔盡可能多的責任,堅持真理、修補缺憾,這樣人們才可以減少毒害世界的苦難。

主動承擔責任,無異于決定過有意義的人生。

愛己如助人是一種責任;

管教孩子是一種責任;

真正地聆聽和思考也是一種責任;

認清現實,拒絕偏見同樣是一種責任。

勇于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是一個國家責任感也是一個國家、民族建立真正影響力的起點,責任感更是世界和諧發展的最終依靠。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