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蜜團-“活在當下”與“規劃未來”沖突嗎?
讀完了《當下的力量》,明白了要好好活在當下的道理。一位書友這樣回我:
他說——活在當下,是因為缺少對未來的規劃。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是一個整體,腳踩西瓜皮的活法兒隻能是捏鼻子哄眼睛。
人生課題上,這是一道單選題嗎?那我們應當如何活在當下的同時還能夠追求目标呢?
“活在當下”和“規劃未來”是兩個維度的事情,這不是一道單選題。“活在當下”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層面的精神狀态,而“規劃未來”則是一個對未來的思慮和規劃層面。他們不但不沖突,還相輔相成。
比如我想去雲南旅行。有這個規劃去往目的地是一方面。我如何去,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心情到達雲南,則是另一方面。我是選擇自駕遊還是選擇飛機旅行?我是怎麼享受沿途風景的,這都是當下實時感受的。
活在當下并不是當鹹魚在擺爛過一天是一天,不考慮未來,他指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這個時間節點。活在當下就是主動作為,主動覺察當下的每一個情緒,每一個精神狀态,主動感受當下的生活。注重的是當下的體驗,當下的念想,不做胡思亂想,就像詩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的狀态一樣。其意識是在線狀态。
如果我們沒有活在當下,那我們的感受力會特别差,整個意識是一個托管狀态,感受不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鹹,感受不到人間煙火氣,那樣會特别容易感到焦慮,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那這兩者矛盾嗎?該如何選擇?
從事件發生的時間關系而言,一個強調“現在”過得好,感受在當下,一個強調“未來”的計劃性,綢缪在将來。現實享受主義者推崇的是前者,而奉獻性精神規避風險卻更看重的是後者。這個層面,你可以做選擇。
說其相輔相成、關系緊密,是從邏輯關系來說。若能做好“未來規劃”确定了目标,那麼“活在當下”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完全沉浸和享受“當下”這個節點帶給我們心流體驗,讓快樂放大,更容易滿足。
那到底是全然活在當下還是應該提前規劃,胸有成竹呢?沒有标準答案,因人而異。
我認為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和做什麼樣的計劃?一定要有,但不能教條。
活在當下的人往往很容易感受到幸福,你看她不緊不慢的自信又快樂,從容又坦然。心裡好像沒有什麼包袱,因為她們深知來日方長呀,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未到來。過分關注隻會喪失當下,隻會讓每一個當下成為過去,每一個想要的未來永遠不來。從這個層面想,過去和未來都是虛拟的。那都是在用每一個當下不斷的去買單,然後造成死循環,就永遠沒有當下了。
對未來也要有一個大體的規劃。可以用一定的精力籌謀未來,做好戰略規劃,但做好了就立馬行動,朝那個目标越靠越近。
因為任何優秀的企業主,出色的領導者都是制定目标的專家,但他們不是空想家。
想99步,不如親自往前踏一步,就可以看到自己腳下之路和目标之間的距離。路就是這樣慢慢的走出來了。這個思考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想好了就去做,偏離了再糾偏,隻要是朝着目标的方向,就堅定一點。未來再遠也是腳踏實地,從現在一步一步走過去的。
非常欣賞三毛說的一段話:“生活是一種緩緩如夏日流水般的前進,我們不要焦急。我們30歲的時候,不應該去急50歲的事情,我們生的時候,不必去期望死的來臨,這一切,總會來的。”人生沒有假設,當下即是全部。
還有一句非常欣賞的話:一天沒有改變,相當于喪失一天。
我們為什麼不努力活在當下,盡力去做一些事呢?心浮氣躁隻會讓我們更加焦慮。我們要學會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尋屬于自己的做事節奏,堅定一個方向,投入自己的全部熱忱,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這樣才能随着時間的積累,達到自己想要的境地。
所以說,如果能夠“活在當下”的人還能去“規劃未來”,有這種更勢在必得的能量加持,人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 上一篇 《素問》—— 第三十二篇 刺熱論
- 下一篇 普通人去博物館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