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讀後感
前幾日聽完了“樊登讀書”所有的書目,共計224本,收藏了覺得精彩的書,有時間再反刍一下。這本《活法》是第一本聽第二遍的書,原因是我剛好看過,并且,已經忘了内容。或許是年齡的原因吧,看書的時候思緒澎湃,過不了幾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對這一現象有點兒焦慮,寫讀後感是緩解這種焦慮的方式之一。
之前啃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為啥用“啃”這個字眼,讀了自然就明白),不想也隻是讀過而已,打開《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一來提煉一下《活法》的内容,二來實踐實踐如何科學地閱讀一本書。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b9cb510102x8ej.html
這是一本為求得理解而讀(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的書。整本書在談:人生的意義,人的正确的活法,人應有的生活态度。這也是作者提出,并想要解決的問題,答案就在書裡找吧。
序言
世界轉得太快,每天大量的信息湧入我們的生活,微信、頭條、淘寶、知乎、抖音......,搞定手頭的工作、忙完家務時,刷不完的信息,一條接一條,隻要不強迫自己放下手機,永遠都有你感興趣的推送。太可怕了,這樣停不下來的忙亂,讓我們無暇思考“人為什麼活着?”作者以八十多年的經驗告知我們人生的意義在于: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着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人的靈魂可以被磨練,也可以被污染,人的精神可以變得高尚也可以變得卑微,這取決于我們的人生态度,就是我們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的成功靠努力,有些人的成功靠運氣,作者說他成功的理由隻有一點:擁有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追求做人的正确的準則。
提高心性、磨練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精進--拼命努力、心無旁骛、埋頭眼前的工作和生活。
讓人生更美好、更幸福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将發生180度轉變。而正面的“思維方式”就是:總是積極向上;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善于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滿善意、有同情心、關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欲。
第一章 實現理想
想
主動追求的東西才能到手。心不喚物,物不至,心不想,事不成。睡也想、醒也想,如果從身上某處切開,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某種“願望”,那就邁開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準備
有了強烈的願望,開始在腦海裡描畫它的理想狀态,然後把實現它的過程在頭腦裡模拟演練,一直到“看見”它的結果為止。事先能夠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後一定能以“完美無缺”的狀态出現。之後進行缜密的計劃和精心的準備。樂觀構想、悲觀計劃、樂觀實行,這是成就事業、變理想為現實時必須的态度。
行動
锲而不舍幹到底,認為已經無能為力了!已經黔驢技窮了!這不過是前進過程中的一個時點。堅韌不拔,使出渾身解數,絕對能成功。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斷積累,就是“現在”這一刻的不斷延續,如此而已。不厭其煩、默默專注,勤動腦筋,時時“有意注意”,抱着明确的目的,認真地将意識和神經集中到對象身上,這是走進成功的秘訣。
第二章 從原理原則思考問題
複雜問題簡單化
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實,也就是越接近真理。看似複雜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而已。國際問題也不妨單純化,正确的倫理道德沒有國界,做人的原理原則超越國家差别和時代新舊,适用于全人類。
“喜歡”燃起熱情
決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則。“喜歡”燃起熱情,“喜歡”是最大的動力,無論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都喜愛甚至迷戀自己的工作。在你讨厭工作,覺得難以忍受時,你還是要多加忍耐,要下決心朝前走,要發奮努力,這将改變你的人生。
貫徹落實
僅是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時刻保持一顆反省之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自省自勉。每一天都極度認真地度過,與困難正面對峙,把自己逼進極限。體驗重于知識,“會”和“知”中間有一條鴻溝,隻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填補,不在現場流汗什麼也學不到。拼命活着當下這一刻。
第三章 磨練靈魂、提升心智
磨砺心志的“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2、謙虛戒驕;
3、天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謝;
5、積善行、思利他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如何做
時時反省,不忘磨砺人格。随時準備說“謝謝”,感謝來自于滿足。福禍如同交織的繩索--壞事好事交替發生,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困難來了,那是成長的機會,應該感謝。直率表露喜悅,用整個身體來表達喜悅。抑制自身過度的欲望。
勞動的喜悅
勞動的喜悅是人世最大的喜悅。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克服艱辛後,達到目标時的成就感,世上沒有哪種喜悅可以類比。每天的勞動磨砺心志,勤奮工作能夠産生自豪感,帶來精神的富足,甚至可以感受到整個人生的意義。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天堂地獄之分
天堂和地獄的區别由心态決定。與人為善,為他人盡心盡力的行為,不隻是對他人有利,最後福報回到自己身上,對自己同樣有利。
利他與經商
利他本來就是經商的原點,利潤隻是受委托臨時保管,最終需要貢獻于社會。
富國有德和人格教育
以德立國,以德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緩,道德淪喪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
第五章 與宇宙潮流協調
宇宙的意志
宇宙本身具有讓萬物向善的意志,促使宇宙間一切事物成長發展。生命不是偶然因素的疊加,而是宇宙意志必然的産物。在宇宙間存在着某種沉靜而強韌的意識、思想、愛、力、能量--肉眼雖然看不到它,但它卻客觀存在着。
因果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因生善果,惡因得惡果,因果規律,單純明快。你在想什麼做什麼,都成為因,而必生其果,你對所生結果如何應對,又成為因,又必有所果。我們運用因果報應的法則,甚至可以扭轉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由上蒼決定的命運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加以改變。
勤奮工作,滿懷感謝之心,思善行善,真摯地反省,嚴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練心志,提升人格。這就是人活着的意義之所在。
書的最後作者強調:隻要大家按照本書所闡明的”活法“去生活,那麼個人的人生也好、家庭也好、企業也好、國家也好,就一定能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前進,就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以上讀書筆記的大綱是我自己總結歸納的,原書章節有些亂,前後有重複雷同的内容。書的内容和語言比較通俗,讀起來比寫起來輕松多了。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和認真勁兒,值得我們學習。
另外,很佩服樊登,能在一個小時内輕松把書講透,并穿插自己的觀點和事例,也隻有吃透了書的内容,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提煉内容,才能講得遊刃有餘。作為一個同齡人,送上一個大大的“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