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

...

...

...

...

...

...

...

【原文】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1,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地,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緻理而赤色,春病攣痹,其治宜微纖,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衆。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2。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注釋】

1、一病而治各不同:同病異治,例如,都是着風雨而緻感冒,因其個體寒熱不同,其抵禦能力也各異,導緻的病也大緻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兩種,其醫治方式也自不一樣。

2、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中央者,東西南北彙聚之地也。故其人混雜,其病亦雜,病因各異,故治病之法也應各異,依其方,循其時,辨其質,探其由,因人而異,因病施治,故能各得其所宜。

止一箴言

1、古時候,人們居住生活之地相對固定,其食飲、勞作等生活習性也基本相似,故醫者通過長期摸索、積累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今時之人則不同,人們南來北往全球跑,食飲則南北大菜、東西餐飲,混雜飽食,喜厚重奇味,食飲不節,難覓其根、察其源,故難治也。

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子曰:“尊道貴德,順應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不會因善而多加,亦不會因惡而少與。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順道者昌,逆道者亡。違逆自然之道,則天災人禍、疾病諸邪自現。故東西南北中因其地貌不同,其緻病之因,治病之法,亦自各異。正所謂:得之于山,失之于山,得之于水,失之于水。老子曰:“福,禍之所伏;禍,福之所依。唯聖人寵辱不驚,鬼神不惑,故能無憂。”

3、中醫除了有“同病異治”的說法,其實還有“異病同治”的案例,例如,中醫有的以扶陽為主,對各種陽虛病均采取培元固本以扶助陽氣為治病之法;有的以和中為主,針對五髒陰陽虛實的變化,以瀉補之法調和陰陽為治病之法。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止一 著:《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