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讀書筆記三

part1 你會自覺投到盒子裡多少錢

①“當人們感覺自己的心靈受到了玷污,往往也會引發他們清洗自己身體的想法,這種沖動被稱為麥克白效應”。

在生活中,當我們被領導罵時或者遇到三觀不合的人吵了一架時,經常會到洗手間去洗手,洗完手後發現心情也會好一點,好像把剛才那些接收的負能量或者污濁之氣都一同洗去了。

②“系統1帶給你的各種印象經常會變成你的信念,而且是你作出選擇和展開行動的動力源泉。它可以将當下的情形與新近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再結合對近期的各種預期考慮,對發生在你身上或你身邊的事作出心照不宣的解釋。系統1包含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模式,即能立即估測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是出人意料的,它是你作出快速直覺性判斷的依據,且這種判斷十有八九是準确的,而你的所有判斷活動幾乎都是在這一系統的指引下毫無意識地完成的。”

主觀意識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對許多事物有自己的判斷,這些判斷都是建立在自己以往的所見所聞上,也常常很容易讓我們産生偏見。所以如果想對一件事和一個人有比較全面和中肯的判斷,我們還需要多做一些努力,多做一些了解,不能僅僅依靠快速的直接判斷。

part2  什麼樣的信息更容易讓人信服?

①“想讓人們相信謬誤有個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斷重複,因為人們很難對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區别。”

在廣告中,這句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我們經常會看到廣告語重複的廣告,會使我們一想到某件商品,就想到某個品牌。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為什麼謊話說多了,也有可能變成真話。虛僞的面具戴久了,就像真的長在臉上一樣。

②“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裡是否值得信賴,是否聰明睿智,那麼說話時就言簡意赅吧,能用簡單句的時候就别用複雜句。”

難怪我在别人眼中經常會是一個甲乙丙丁的路人角色,我說話總是長篇大論,毫無邏輯,沒有重點。如果希望能提升自己在别人心中的評價,說話方式也是極其重要的。有時候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說話的内容和形式是不是不太合适,讓别人覺得難以記住呢。

③“人在備受鼓舞時,就能克服一些導緻真理錯覺的外在因素。”

心理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雖然克服導緻真理錯覺的外在因素很難,但也不是不可能。在人受到鼓舞的時候,就可以克服一些,從而做出更加準确的判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