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革命》痛苦并不意味着錯誤,有時它恰恰在告訴你,你做對了

世界文豪博爾赫斯曾說:“每一次我們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發現,而隻能機械地重複什麼的時刻,就是死亡的時刻”。

2020年,疫情開局,打亂了整個世界的節奏,也動蕩了每個個體曾經安定的心。試想一下,去年你做過的規劃,如今是否仍在控制之中?

疫情帶來的,正是人們對于生活的一種“失控”之感,很多事情都傾斜了,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傾倒,而身處其中的個體,也飽嘗颠三倒四之感。

...

疫情之下,相比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我們更難面對的是自己的内在。

隔離的頭幾天,還尚能忍受,随着時間的遞進,層出不窮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疑心病等多種情緒危機。

這并不是個例,在遇到意料之外的事件時,我們往往會感受到不受控制的痛苦,除了對疫情的恐懼,更多的是對意外來臨時的不知所措。

...

“我們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遭遇意外之事。也許是突然迷路,也許是面對前所未有的障礙,也許是感情受挫。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到了某種境地,原本計劃好的一切,結果全都落空。”——《内在革命》

在因為疫情而感到惶然恐懼的時刻,我看到了美國作家芭芭拉·安吉麗思的《内在革命:一本關于成長的書》(以下簡稱《内在革命》)這本書。

...

書的引言裡,赫然寫着這樣一句話“獻給剛剛經過一場内在風暴的你”。

“你不必覺得自己是惡劣環境裡的受害者,不必去期望和祈禱這些挑戰趕緊結束,你完全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了解事物的真相,獲得成長。”——《内在革命》

芭芭拉·安吉麗思在《内在革命》裡說,許多變化總是僞裝成了閉塞不通的死路,而這本書将會教你打開通往變化之門。

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重新獲得幸福就是她的目标。

一、活在問題之中

“無論我們多麼努力,都無法計劃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内在革命》

在觀看電視、電影時我們都天然具備“上帝視角”,清楚的知道主人公的人生走向和挫折節點,甚至可以清晰預知他們的結局。

但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卻連明天會發生什麼都無從得知。有時即便遇到了問題,也不能很快的識别它,定義它,更不要說解決它。

比起識别困難,對我們而言,更難的實則是承認問題。

人們本能地将遇到問題和軟弱的自己畫等号,問題會削弱我們的安全感,于是我們急于求成,隻想盡快解決生活裡的諸多問題,容忍度變得越來越低。

但深入挖掘智慧則需要真誠地、長期地沉思。

...

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問題“正名”。

疫情硬生生的邀請(強迫)我們停下來思考,使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我們身處何處,如何走到這裡,接下來又會走向哪裡。

為自己身處的問題“正名”有三點意想不到的力量:

1、正名可以讓我們退一步思考自己的經曆,以更加客觀的态度去觀察它。

2、正名可以為我們平定無緣由的恐懼感,為我們消除幻覺,讓我們明白,自己經曆的并非是不正常或未知的事物。

3、正名可以讓我們更加完整地活在現實之中。

不為自己的問題“正名”,或者給它貼錯了标簽,那麼我們就會迫使自己陷入恐懼和迷惘的境地。

承認自己的問題所在,便是承認了自己正身處危機。

...

crisis(危機)這個詞源自希臘詞根“krinein”,意思是“分離、決定、判斷”。

危機的出現恰恰說明你正身處轉折點,它需要你作出判斷、決定和改變。

但我們不是身處故事之中,沒有“上帝視角”,又該如何識别那些生活中的十字路口呢?

...

有時它們會悄悄來臨,在你不知怎麼感覺有點焦躁、内心不安,無緣無故對愛、性、工作和生活都沒了激情的時候,更多時候你選擇忽略這種感受……

有時它們是僞裝成死路的轉折點。在我們忽略内心感受的時刻,我們也會錯過應有的轉折點,面前的路看似已經變成了一條“死路”,但變化之門往往隐藏其中,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疫情更像是一聲“警鐘”,如雷聲大作,暴風般沖擊着我們的生命。

你不得不留在家裡和自己對峙,從前看不到的心,突然就浮出了水面,自己究竟在意些什麼,生命究竟需要些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跌宕起伏的心,如何面對轉折點?

危機出現,英雄或懦夫也随之出現。——布魯克·福斯·威斯科特

《波士頓鳳凰報》的主編尼娜在報社工作近十年,互聯網、新聞流的工作也曾讓她甘之如饴,年近30的她已經有了相當高的職業地位,在工作順風順水,生活看似完滿的時候她卻做出了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舉動:裸辭。

更讓人為之不解的是她接下來應聘的工作:木匠助理。

完全沒有任何木匠相關工作經驗,尼娜甚至不知道十字螺絲刀和一字螺絲刀的區别,從主編到木匠助理的巨大轉變看似突然,其實在生活中早已埋下了痕迹。

“我腦海裡翻騰的是改變,是對以往生活的徹底颠覆。好幾個月的時間裡我都處于這種模式之中,無比厭煩,深感無聊,我試圖捕捉足夠的勇氣去飛身一躍。”——尼娜

“我渴望離開屏幕,離開這間互聯網的回音室。我想要和現實關聯更多的東西。”——尼娜

是的,所有的改變都是要求你離開舒适圈。無論你願不願意,改變就意味着離開一種現實。

博爾赫斯說,快樂時你會忘乎所以,人隻有在心緒不佳時才會有所意識。

我們時常感覺被困在一種生活裡,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我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曾經一直想要到達的地方。如果它和我們想象中不一樣,那該怎麼辦?

面對突如其來的覺醒,我們感到的不是振奮,而是恐懼。

...

但沉湎于恐懼之中,會迷失自我。

“中年危機”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應該将它稱為“中年覺醒”。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修煉,讓我們在經曆了人生至關重要的時期後,獲得重生”。

正如前面所說,面對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否認,其中四種最為常見:

1、專注型否認:讓自己忙碌,讓自己專注,從而便不用理會那些真相。

2、理想型否認:将自己封鎖在理想的環境裡,不給不完美的事物留下存在的空間。

3、憤怒型否認:掩蓋自己的缺點,不讓别人看見,也不讓自己看見,被戳穿便會勃然大怒。

4、無條件否認:他們認為隻要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所認識的真相,不給别的真相讓出談判的空間,就一定能安然無恙。

當你拒絕聆聽自己的真實想法,你就從内心深處關閉了自己。我們在面對真相和不得不改變的瞬間時,采取消極回避的方式,這樣的行為隻會加劇痛苦。

但痛苦并不意味着錯誤,有時,它恰恰在告訴你,你做對了。

當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和内在思想不一時,他就會感到矛盾、痛苦。

我們可以忍一時,卻不能忍一世,無論你怎麼勸服自己,無視自己真實的想法,逃避它,結果都成效甚微,真相無孔不入,無可抵擋。

怎麼樣才是真實的活着呢?《内在革命》中列出以下可供參考的建議:

·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

·依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想法)來做決定。

·感覺自己能做真實的自己,能為人所愛,不必為了讓他人接受自己而虛情假意。

·接受和尊重自己的全部,不必隐藏或欺騙。

·真誠地與人交流,哪怕這樣會造成沖突或緊張。

·如果不确定一段感情是值得的,就不會草率地安定下來。

·向他人直說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東西。

誠然,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的性格中有光輝燦爛的一面,也有充滿陰影的一面,否認任何一種都不能讓你變得更好。最好的辦法隻有全盤接受。

擁抱真實的自己,無論它是不是你喜歡的,隻有這樣,你才開啟了内在革命的第一步。

...

“真正的敵人并不是我們心中的黑暗,而是拒絕和否認黑暗。”

“轉身不去理會我們的陰影面,并不能讓我們得到和諧的自我,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它、認識它、擁抱它,因為它是我們失去了很久的一部分自我。”

二、一場内在革命

1、直面内心的恐懼

尼娜在經曆了從主編到木匠助理的轉變後,擺在她面前的是對木匠行業零經驗以及與之前朝九晚五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她的前半生似乎在一錘一撕震耳欲聾的工作聲中逐漸遠去,但适應新工作仍需大量時間。

到達了轉折點,走出了否認的階段,挽回了丢失的自我,擁抱了自己的陰暗面,迎接了真相,重啟了心門。現在,我們該如何前進呢?

我們害怕處在徘徊的境地,卻不知道焦慮本來就是生命力。

如果你不能正确的認識這些突如其來的覺醒力量,就會把它推到一邊,從而忽略了那股焦躁和不安,實則就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

2、直面困惑

面對恐懼的新境地,有些人選擇了躲在困惑之中。當你處在困惑中,你就不必因此做任何決定,不讓别人失望,也不會讓自己失敗。

但躲在困惑裡,仍有四個惡果:分散的注意力、無止境的接收建議、麻痹自己而成瘾和逃避現實。

...

如何清除困惑,直面内心的恐懼呢?書裡介紹了這樣一種寫作練習:

...

清楚的寫下自己的困惑,你會發現你以為困擾其實并不多,并且他們清晰可循,清除困惑也變得沒有那麼難了。

3、直面他人的壓力

你一層層地展示真實的自己,但你身邊的人并不會因此歡喜。一些人并不想看到“真實的你”。

改變帶來的孤獨感,有時來自身邊的親朋好友,你千辛萬苦穿越内心的高峰,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自我,卻沒有一個人稱贊你的勇氣,想想是挺孤獨的。

更令人頭疼的是他們的拉拽,他們想把你拉回過去。

“有些人害怕“改變”會蔓延,就像沒有人知道該怎麼治療的流行病一樣,他們害怕你會将它傳染給他們”。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害怕一成不變,也有人害怕做出改變。即便沒有人為全新的你歡呼慶祝,你也仍然要獨自飛翔。

死亡的方式不止一種。

每當我們阻止自己靠近真實的自我時,我們的生命就已經死亡了一點點。

每當我們否認自我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勸自己放棄夢想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拒絕聽從内心對愛、對親密、對愉快的激情呼喚時,就死亡一點點。

每當我們因為太恐懼而不敢完整地生活時,就死亡一點點。

在人生之中,有了痛苦的結束,才會有新的開始。——貝爾登·C.蘭恩

我們不是冷血無情的生物,改變也會帶來悲傷,不要否定你的悲傷,盡情為自己本可擁有卻失去的東西而悲傷,但隻要記住真實的自己,快樂就會再次回到我們的身邊。

芭芭拉将這樣的過程稱之為:丢棄一部分自我。

...

就像發射火箭時,終究會落地的助推器,那些碎片,就是我們存在過的證據,它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釋放了自己,成就了更好的你。

“如果你不停地凝視着過去,就無法看到正等候着你的未來。你将無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所以,你必須轉過身,面朝前方”。

如果你感到困惑,感覺到了未知的境地,你并沒有迷路。你隻是來到了一個充滿變化的地方而已,雖然我們手上沒有“人生地圖”,但也可以一步一個腳印朝着心的方向走去。

允許自己暫且成為一位無名之輩,自我重生需要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清空的自己終究會被新的願景、新的啟發和新的愛填滿。

·福氣總是藏在損失和失望裡。

·智慧和真相總是藏在空虛與絕望裡。

·通向天堂的新道路總是藏在泥濘的小路和走不通的死路上。

三、覺醒之路

“我們沒有必要等到擁有了一段關系之後才去愛,沒有必要擁有了錢才去愛,沒有必要征服了恐懼才去愛,也沒有必要等到看清前路才去愛”。

1、敞開自我去生活

我們也許會失去一段感情,卻不會失去愛;也許會失去一份工作,卻不會失去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為害怕,畏首畏尾的生活,我們已經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人生,為什麼還要把所剩不多的生命投注在虛無的恐懼中呢?

沒有最好的時機來改變,最好的機會永遠是你當下的決定。

修整自己,準備出發的你會經過一段漫長的旅程,甚至是孤獨的旅程,也許會有淚水相伴,但在黎明到來前,你已經儲備了滿滿的能量,足夠去應對新的生活了。

...

2、找到完整的自我

我們總有這樣的感覺,兒時迫切的期望長大,長大了卻又想找回曾經簡單的初心,繞了一大圈,去尋找我們原本就有的東西。

詩人魯米在詩中寫到:自己的内心有一個王國,在那個王國裡,沒有任何規則,也沒有任何定義,也沒有任何限制。他将其稱為“無地之地”,隻有知道通往内心的無地之地的道路,我們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自由。

而我們所做的一切,正是為了踏上覺醒之路,找到自己心中的“無地之地”。

深挖下去,你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

結語

《内在革命》在特殊的時間(疫情期間)出現在我面前,帶給我的卻遠超我所想的。

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變化,我們才有必要訓練自己應對變化的能力。

很多時候,它隻發生在你的内心,震動程度卻不可估量,也許别人并不知道此刻你的内心正在經曆些什麼,他們隻會驚訝于重生後的你,好奇為什麼你變成了今天的你。

但隻有我們自己知道,是穿越了怎樣的風暴,才重新開啟了自己。

如果你因為感情、工作、健康、外在世界的變化,心變得不受控制,産生劇烈的動蕩感,也許你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為自己開啟一場“内在革命”,找回你的“無地之地”,在這條路上,我想我們都是夥伴。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