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老舍評傳》(1):出生及童年

第一章至第三章,講老舍先生的從出生開始的成長背景及成長曆程。

19世紀末葉,中國政治時局殊堪嗟歎。國内的,國外的,各式各類的社會力量,捭阖折沖,你方唱罷我登場。戊戌變法維新失敗,同時,西方列強在中國地面上,胡作非為,變本加厲施行武力侵略擴張與經濟文化滲透,激起衆多義和拳民揭竿而起,不惜憑借已經落伍的冷兵器,向各路掌握着洋槍洋炮的強盜,投下了殊死決鬥的戰書。

正是在這樣的時候,這本書的主人公——老舍,出生了。一個極為弱小的生命,在京師内城一條極為窄小的胡同——小羊圈胡同裡,呱呱落地。

媽媽生下他就昏了過去,接生婆和小姐姐忙着搶救媽媽,多虧大姐趕回娘家,一把摟起就要被凍死的小弟弟,揣進懷裡。

老舍出生這天,是農曆戊戌年的臘月二十三,正好趕上中國民間傳統的“小年”。折算成公曆,則是1899年的2月3日。

正是黃昏時分,各家各戶正忙着歡送操勞了一年的竈王爺上天。父親卻還在當班。他是守衛帝都皇城的一名守軍士兵。他的名字叫永壽,他家姓舒。他是個旗人,在八旗滿洲中,他家隸屬于正紅旗。按照已經頒行的制度,即使遇上妻子分娩這種不算小的事情,他也必須守候在崗位上。

父親回到家時,母子已經平安。按照本家族排輩分的用字,加上春節臨近,父親給他取名“慶春”。

1900年的8月15日,在與八國聯軍的異常酷烈的戰役,永壽和他的戰友們壯烈喋血。自此,母親知道,該是自己挺身而起,為兒女們充當“巴亞喇”了。

在入侵強盜們“心細”地搜刮中,年僅一歲零六個月的小慶春因為熟睡,被埋在箱子裡翻出的東西裡,沒被發現,萬幸逃過緻命一劫。

老舍是由寡母一手帶大。母親要在無休無止的捉襟見肘中,應付一家大小的凍餓問題。嚴重缺乏營養的小慶春,到兩三歲了還沒學會走。

母親靠着結實的身闆,和吃苦耐勞的習性,終日漿洗、縫補髒破的衣裳,維持一家人的活命。母親的手總是燥裂、鮮紅并且微腫着。

慶春的童年,毫無亮色。誰都沒功夫陪他玩,家中也沒有讓他玩的玩意兒。爛棉花、破布塊、碎線頭,便是他兒時最理想的玩具。精神狀态上,他是個郁郁寡歡的孩子,因為從剛剛懂事起,他就和家人一樣地知道了愁吃愁喝。

小慶春學會走路晚,可懂事早。父親的故事,自家的經曆,加上衆多旗人家庭的相關曆史,讓他堅信不疑地體驗了世世代代八旗将士濃烈的愛國情感。愛咱們的國,是人生的頭等要務。

慶春是母親帶大的,母親待人處世的方方面面,在他看來,都是值得琢磨、令人尊重,都是應當作為自我日後生活規範的。母親幹練、勤快、手巧、樂觀、堅強,還特别樂于助人。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