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幸福的定義: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一位曾經飛揚灑脫、聰慧幽默、陽光磊落的少年在參加了兩年戰地飛行員歸來後,性格卻變的讓所有人曾經熟悉他的人都倍感陌生,雖然依舊溫暖善良,卻明顯比以前沉靜了許多,為了追求在衆人眼中荒誕的答案,他拒絕了前程似錦的工作機會,放棄了彼此深愛且聰慧迷人的白富美女友,走出優渥舒适的生活圈,踏上了荊棘滿地的尋找之路。

在他參戰時到底經曆了什麼?

他尋找的答案又是什麼?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毛姆的《刀鋒》,一起來聽這個真實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

17歲的拉裡,熱情活潑、爽朗灑脫,因為酷愛飛行,叛逆不羁的他就謊報年齡,成為一名戰時中隊飛行員。

19歲歸家,在家休養了一年,20歲時,所有人都覺得他應該要麼再去讀一個大學,要麼就參加工作,這個黃金年齡正是奮鬥的好時候,可是拉裡都拒絕了。


他覺得學校老師教授的東西不是他想要的,又對各種掙錢的工作都沒興趣。所以,身邊人的建議與機會,他都一一拒絕。


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女朋友——伊莎貝爾,不僅家境好,且青春靓麗、聰慧可人,更重要的他們彼此都深愛對方。


兩人已經訂婚,伊莎貝爾的母親也很喜歡拉裡,但如果結婚隻有一個條件,就是拉裡必須有一份工作。 


伊莎貝爾内心也贊同母親的看法,認為男人應該出去工作,打拼事業,掙錢養家。于是在伊莎貝爾在母親和舅舅的提議下,約拉裡談了一次。


得到結果是,拉裡想去巴黎兩年,他說他想去尋找内心的答案,如果找不到就回來和其他人一樣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當伊莎貝爾問他具體要做什麼的時候,用他的話說:閑晃。


伊莎貝爾雖然不明白拉裡内心在想什麼,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尋找什麼,但是她決定等拉裡兩年。


伊莎貝爾的舅舅——艾略特,一位手段高明且在上流社會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風流人物,本想幫助拉裡進入上流社會,這是一個很多人擠破頭都進的社交圈,因為踏進上流社會的社交界,就等于一隻腳邁進了成功。可是拉裡以“我不吃午餐的”的理由拒絕了艾略特的邀請。


艾略特相當不解,怎麼會有人不喜歡名譽地位呢。後來他揣測,認定拉裡一定是和一個女人在同居,否則怎麼不告訴任何人地址,也不參加任何宴會。


在兩年之期快到之時,伊莎貝爾和母親也剛好來了巴黎度假。在伊莎貝爾的一再堅持下,她終于看到了拉裡在巴黎住了兩年的地方。


一條雜亂的街道、一棟破舊的樓房,一間狹小局促的房間。伊莎貝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怎麼也想不明,并且缺錢的拉裡,怎麼會住這樣寒酸破舊的地方。可是拉裡卻一點也不在乎,甚至覺得挺好,因為這裡不僅安靜還離一所大學很近。


在這間房子裡伊莎貝爾和拉裡開誠布公的談了談彼此的對未來的打算和希望的生活。結果兩個人的觀念大相徑庭。


拉裡希望伊莎貝爾能他一起,追求美妙神奇的精神世界,他想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上帝,人類存在意義到底什麼,而浮華的物質生活隻是精神的附屬品;可伊莎貝爾希望拉裡能去好好掙錢,她認為充盈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的妙處所在,她認為拉裡所作的事情就是無事生非,愚不可及。

所以兩個人最終決定分手,沒有争吵,沒有怨恨,兩人依舊以好朋友的身份相處。


之後伊莎貝爾嫁給了一直深愛他的富二代格雷。如願過上了她理想中的生活舒适、安穩、富足。


而拉裡也一直堅守着自己的初心,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他博覽群書、尋找導師、體驗艱苦的礦工生活、徒步流浪、幫助落難的蘇珊、用婚姻拯救迷途的蘇菲,這一路,拉裡是艱辛的,但也是任性而自由的。


最終拉裡找到心内的答案,也明白自己應該如何生活:平淡處世、凡事随和、慈悲為懷、戒除私心、節制性欲。

之後,他散盡父母留給他的薄産,準備當出租車司機或去修車,過平靜的生活,最後機緣巧合,他成為了一艘船上的維修員。

關于拉裡這一段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樣的感受?

羨慕?不解?還是覺得荒誕。


拉裡雖是《刀鋒》這本書裡面的靈魂人物,也許也是是我們很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這種精神自由确實是美好而浪漫的,但是未必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生活方式,肉體的磨砺和擺脫世俗束縛,就是很多人無法承受之重。


而且我從不認為真正的詩和遠方并不是在對抗眼前的苟且,而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通往人生意義的方式有很多,因為每個人的内心對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就像這本書裡還有以參加高端宴會為氧氣、視名譽地位為生命艾略特;認為隻有充足的物質生活人生才有意義的伊莎貝爾;把賺錢當作尊嚴的格雷;以及認為隻有生活無虞才是根本的蘇珊等,最終都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你認為的苟且或許别人甘之如饴,别人認為的找罪受,你可能樂不思蜀。


所以什麼是幸福生活,其實并沒有最終的标準答案。

如果非要給幸福下一個定義,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