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島生活(3)——東海雲廊
每次來回舟山,臨近定海時,會路過一長廊,傍晚時分,大巴穿廊而過,廊上的霓虹燈閃耀着七彩的光芒,原來是舟山政府打造的一段集山、海、城景觀的健身綠道,名“東海雲廊”,休息日前往,一探究竟。
東海雲廊,緣起五山水利工程,2019年台風“米娜”導緻城市内澇,讓定海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2019年底,政府制定出台了《定海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五山水利工程,創新“上攔——西調——中提升——内循環”方案,構建了定海城區上遊山體攔蓄、中遊河道蓄水、下遊出海口行洪、城區地下管網排水構的防洪排澇體系。該工程建設時留下的施工便道,便是雲廊雛形。雲廊全長25公裡,穿越環抱定海灣的“五山”——東山、長崗山、擂鼓山、鎮鳌山、竹山,形成了“行于雲廊,滿目山海”的山海景觀,2022年5月份,東海雲廊五段綠道“拼圖”正式完成并正式開放。
我們來的是東山段步行綠道,綠道入囗有個門崗,保安大爺非常熱心向我們介紹“……這段全長三公裡多,往前走就能看到海,你們坐公交來的?那不用回頭,出囗那邊就有公交……”
沿着大爺的指點,我們踏上了藍灰兩色的步行道,内側藍色的是排水渠,外道灰色的是塑膠遊步道。步道緣着山形修建,蜿蜒曲折。遊人不多,路邊的音箱播放着背景音樂,是一首老歌《再回首》,我們不用回首,一路前行。在一個拐彎處,聽到了悠揚的笛聲,原來是一位老哥坐在道邊,悠閑的吹着笛子,悠揚的笛聲更襯托出環境的清幽。
一隻野貓,不知是被笛聲吸引,還是嗅到了生人的氣味,豎着尾巴直奔我們而來,在腳邊穿梭盤繞,作為原住民的它對我們兩個入侵者表示友好或是讨要買路錢?不懂貓語,身上也無貓糧,隻好也沖它“喵喵”兩聲,身後又來了兩位青年,野貓扭頭沖他們去了。
步道倚山面海,外側是茂密的森林,樹梢高聳入雲,沿步道緩緩而上,空氣清新,透過枝葉,山下城區依稀可見。經過一段稍徒的坡道,内側修建了半人來高的透明管道,不知何用?湊近了看,是玻璃的,自高處蜿蜒而下,想來是兒童遊樂的設置。果不其然,行至半山腰,管道入口處,寫着“七彩雲滑”,造型透着童趣。路邊一指示牌,箭指“東山公園”,順指示看去,步道右側一路口,有石階向下延伸,下面人聲鼎沸,盡是兒童的嘻鬧聲。路口邊一小涼亭,坐着略事休息,見有遊人拾階而上,問:
“下面是海灘嗎?”
“不是,就是一個公園”。想想一個普通的城市公園,不願爬下爬上,如果是海灘倒還有吸引力。 一隻小狗怕是和我們一樣被下面的人聲吸引,好奇地探頭往石階下看,見我們坐着,汪汪兩聲,又搖着尾巴回轉身去。我們跟着它回到步道,狗主人正靠着欄杆玩手機,無聊的狗兒就和我們逗着玩,現在的寵物都通人性。
從此處開始,步道開始下行,不時見一些石徹的小水池,蓄積的是雨水。淡水對于海島而言彌足珍貴,舟山的飲用水有一部分就是雨水淨化而來。從這段望過去,山下的高樓從山腰間伸展出來,透過樓宇間露出些許的白,便是蒙蒙的海灣,沿途有一些造型各異的坐椅,匠氣十足。坐着放空,不時見健身者從眼前跑過。
在一水池邊偶遇一紅衣小妹,熱心地幫我們拍照:“笑一笑,比個心,等下我幫你們做個視頻,可以發朋友圈。”在她的要求下,拍了幾張肉麻的照片。
交談之下得知,她來自杭州,在舟山工作了十年,做市場開拓,兒子在山下的小學讀書(前面的喧鬧聲,原來是課間活動)每天都會來雲廊走走等兒子放學。“……年齡大了,該放手讓年青人接手了……你們還拍嗎?前面有個平台拍照很好看的……”。不好過多打憂,謝過小妹,繼續前行。
幾步之遙,便到了小妹口中的平台,海藍色的石階錯落有緻,仿佛鋼琴的琴鍵,帶着旋律一般。
從平台仰望,離天是這般的近,頭頂風卷雲翻,仿佛觸手可及。海風獵獵,一線微弱的夕照撕開亂雲,光芒幅射天宇,讓人不由地想起高爾基著名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此刻若是海燕,定會乘風飛去,在蒼茫的大海上,像黑色的閃電,如箭一般地直沖雲霄,讓烏雲看到憤怒的力量。
登上平台,眼前豁然開朗,有“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之勢,城區就在腳下,高樓低宇,橫豎成排,仿如列隊的士兵;遠處海灣,本該是百舸争流的景像,此刻,在蒼茫的暮色中,恬靜得如母親的懷抱,歸航的船隻,星羅棋布,停泊在平靜的海面,如一幅靜止的畫,極遠處的海中浮山與天混色,遙遠得恍惚是另一個世界。
天空突然飄起了雨,沉迷的思緒一下子清醒,趕緊離了平台,急匆匆下山,恰好趕上公交,這陣雨是提醒我們回程的,感謝老天爺!
- 上一篇 吾愛論語:能言善辯,有時候也令人生厭
- 下一篇 老房子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