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書《三三》
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的,早就過期了。這幾天突擊讀完,為的是過年之前,還要到圖書館去借一批新書。
最近幾年,借來的書是看得越來越慢了,總是要超期。直到自己也覺得過意不去了,再像現在這樣突擊閱讀。但是,每天要是不欠着圖書館十幾本書,總歸覺得好大的不合算,白辦了三張卡,豈不是一大筆的蝕本生意?
幾年前,圖書館就沒有時間限制,就是不收那一天五分錢的滞納金了,這個,就是我有恃無恐,不怕過期的關鍵問題。所以這人啊,真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時候,真的壓力就是動力。
回到正題,《三三》這本書,從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家書開始,以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家書為結尾。
“三三”是張兆和的昵稱,她是張家三小姐。1933年的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結婚。婚後半年,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湘西老家探望老母親,心裡滿是對愛人的挂念,船行一路,家書也寫了一路。
1934年1月13日,第一封信在船上開始了。一路上的風土人情和情愛思念糅合在一起,居然,讓一封封家書有了别樣的意趣。讀者也得以跟着作者的船行,領略了一路的湘西風情。灘塗的驚險,船工的艱辛,如畫卷一樣在讀者面前攤開。
僅看紙上的風情,就是一幅絕美的畫卷,但是,作為熟悉這段婚姻故事的讀者來說,在百年之後,看到這一封封蜜裡調油,充滿思念愛意的信件時,總是會生出一些感慨和惋惜。
《三三》一文中寫到,沈從文的母親那時候還沒有見過張兆和這個兒媳,她說“曉得從文怎麼樣就會選到一個屋裡人?同他一樣的既不成,同他兩樣的,更不好。可是如今可來了,好了,原來也有既不同樣也不異樣的人!”
老太太的話講得真是絕了,這一對,可不就是她所描述的,既不同樣,也不異樣的人!
想來做夫妻,真的不能太同樣,就是不能太性格一樣,比如都是急性子,可不得天天吵架。也不能太異樣,性格完全相反,那也過不到一起。果然,夫妻都是前世注定的姻緣。
此時此刻,寫下這些你侬我侬情書的二哥,他的心裡,真的隻有一個三三。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顔辭鏡花辭樹。1935年初,沈從文隻身來到山東青島大學任講師,偶遇高青子。從此,開始了另一段糾纏一生的感情。
這個時候,距離當初寫下這些熾熱的情書,不過一年。
高青子是一名文學女青年,兩個人用文字傳情,各自寫下多篇隐晦的小說,處處流露出愛而不得的痛苦。
再後來的故事就是書裡以外的了,夫妻決裂,沈從文多次自殺未遂,張兆和也一次都沒有去看望過他。張兆和晚年得了老年癡呆症,看着沈從文的照片也想不起來他是誰。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好比一個先知,看着這些一百年前的情書,想到日後這對夫妻發生的變故,唯有一聲歎息。
書中最後,附錄了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三封信,寫于1934年1月8日,是剛剛送走丈夫的第二天,三三天不亮起床,不梳頭,不洗臉,就拿起筆來寫信了。字字句句,都是深情,都是思念。讀來真是覺得惋惜。
這個,就是蘭因絮果吧!
- 上一篇 周四閑聊
- 下一篇 别人的幸福也許是你的墳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