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沉香屑——第一爐香》

        昨日斷更了,第一次沒有遵守寫作的規則,直到現在頭還是痛的,我心中一直擔着負擔。這兩天讀的最多的就是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讀了一遍,不過瘾,又讀了一遍,細細地一字一字的琢磨,琢磨她的色彩,琢磨她的意境,琢磨她說的每一句話,琢磨女主角薇龍的情緒變化。有時候,我會想:“若是我是薇龍,我會怎樣選擇?留下做姑媽的棋子,還是我已離不開現在的生活?”

      女主角薇龍是一個中産階級的上海女孩,若是按正常的生活來講,無非也就是正常的畢業,在合适的年齡找一個合适的男人嫁了,一般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她既沒有遠大的志向,又不安于嫁一個普普通通的男人,普普通通的過活,所以她找上了她的姑母,也或許是因為聽到了一些關于姑母的傳說,對她那樣富裕的生活心生向往。

        或者作者下筆的時候便已對愛情持悲觀态度,對婚姻更少幻想,所以薇龍才會表現出那樣一種悲劇性的狀态,一個美而好的女孩子其實是不容易獲得婚姻的幸福的,而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種奢侈品,所以薇龍把愛情的主動權交給了一個浪蕩公子。這或許正是張愛玲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所寫的“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所以薇龍在愛情裡也是卑微的。

        也或許因張愛玲的家世,她出生在沒落的舊官僚世家, 所見所聞一定不俗,但這新舊交替的社會帶給她的沖擊一定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父親對她愛情觀的形成影響一定也是巨大的。作家梅娘曾經說,“張愛玲的悲劇在于沒有愛心。”她一生和骨肉至親疏離冷漠,孤獨彷徨。她不會愛,也不懂愛,一切看似皆因幼年之遭遇,但我唯有一點不能苟同,這也隻是個人的淺顯之見,我認為原生家庭的創傷不可用一世來感懷,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堅強,突破内心的桎梏,活成一棵向日葵模樣,向陽而生。

        昨天也偶然看了一篇寫尊龍的文章,我看見他一顆脆弱的心,有時候人往往不是不能認清現實,而是不想認清現實,總還是在期望他人的給予,能治療内心的傷,我們總是忘記了自己内心的力量。或許因我受陽明思想荼毒之深,我一直以為隻有向内心尋求力量的人才能哀而不傷。

        經曆過苦難的人生才是豐富的,才能在文字中體現出力量,相比于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或許我更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兩者之間的格局大有不同,張愛玲的文字讓人忍不住内心悲涼,覺得一切無望,她渴望得到愛,但是又覺得注定無法得到完美的愛情,注定失望。她的文筆是優美的,配色也是極美極考究的,她筆下的薇龍對于喬琪的愛情的心理活動曾有過一段描述:“她深幸喬琪沒跟她結婚。她聽說過,有一個人逛了廬山回來,帶了七八隻壇子,裡面裝滿了廬山馳名天下的白雲,預備随時放一點出來點綴他的花園。為了愛而結婚的人,不是和把雲裝在壇子裡的人一樣的傻麼!”

        我不知道張愛玲是不是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美好的愛情,但是我深深地心疼這個女子,她那麼美好,卻因為内心的缺失而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切期待,她絢爛而華麗的燃燒好像隻是為了毀滅。薇龍毀滅了自己,她縱身一躍,賣給了梁太太和喬琪,整天忙着,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隻有在年三十逛灣仔的熱鬧的時候,才感到暫時的休息。看到一群賣的女人的時候,薇龍說:“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我的心底忍不住的痛了起來,在愛情裡付出最多的那個人總是比較自輕自賤,我見過很多女子為了一個渣男辛勞一生,仍舊不肯離開。

      薇龍的哭都是無聲的、無助的。喬琪不需要安慰她,因為她總會自己好起來,她會自己哄自己。待在地獄裡隻是為了得到片刻的溫暖,愛一個人愛的那樣卑微無望,不是我所能欣賞的愛情觀,或許因為我最愛的人是自己,所以我不會愛别人愛到沒有自己,也不會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别人身上,等着他來眷顧,我是做不到的。但是我無法否認《第一爐香》這篇小說真的很美,一副奢靡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裡面的人物生動的無法忘卻,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完美的畫面,情中有景,景中生情,讓人在其中淪陷。

        讀完這篇文,我都莫名的生出凄涼之感,腦海中都是一個孤清的女子,着一身絢爛的旗袍,點一隻孤寂的煙,明明滅滅之中,嘴角一絲凄冷的笑意。或許她在笑這人世間,爾虞我詐,利益紛争,哪裡去尋求那一份真愛,不過是無望的笑話罷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