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之美》精讀 引言部分(二)

《系統之美》精讀 引言部分(二)
系統之美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作者在引言部分說到:“這本書講的就是觀察和思考世界的不同方式!“

那麼,我們通常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呢?系統思考又提供了一種什麼樣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世界?

作者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社會的主流思維模式逐漸演變為科學、邏輯以及與直覺和”整體論“相對的”還原論“,并取得巨大成就。無論是出于心理上還是政治上的需要,我們更傾向于認為,導緻問題的原因”在那兒(外部)“,而不是”在這兒(内在)“。

在這一段話裡,作者給出了上述兩個問題的回答。
我們通常以科學、邏輯和還原論的方式去思考解決問題并認識世界,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會本能地傾向于認為導緻問題産生的原因在外部;而這種”歸罪于外“的思維習慣,幾乎不可避免地讓我們去責備或怪罪他人,推脫自己的責任。

這其實反映出這種思維習慣的不足之處:歸因錯誤,正如作者所說,”不管是本能或者政治需要,我們都更傾向于把問題原因歸罪于外“,但是,導緻一個問題的産生可能根本就不是在外部,而是在于問題本身,我們可能并沒有正确的認識到這個問題(這件事,看作一個系統),也就沒能在去達成想要結果的原因上進行努力(原因和結果的對應關系,看作系統的結構和相對應的行為),最終問題産生,我們就習慣性的問題歸咎于外部。

而系統思考則以直覺和”整體論“的方式去認識世界。
這裡的直覺,我理解的是對整個系統的直覺,當我們理解了系統各個構成分,看清楚了系統各個構成要素的之間的關系,我們就能以直覺的方式分析未來可能的行為趨勢,以此認識世界。而這種以直覺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是站在對事物整體理解上建立的,因為有了對事物即系統的整體理解,也才有可能通過直覺能去可靠認識世界。

...

image.png

這兩種思考和觀察世界的方式之間是什麼關系?

作者給出了自己立場(觀點):他認為兩者是互補的,相互具有借鑒意義,并不存在系統思考的觀察方式比還原主義的觀察方式更優秀這樣的孰優孰劣。 就像有時候,你可以通過你的眼睛去觀察某些事物,而有時必須通過顯微鏡或者望遠鏡去觀察另外一些事物!

那麼,系統思考的立足點是什麼?或者說系統思考的價值在哪裡?

作者說到了這樣三個觀點:

系統思考提供一種 不同的觀察世界的透鏡

不同的觀察方式,能看到不同真真切切存在的景象,都豐富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使我們的認識更加全面
充分認識系統,以更具創造性的方式重新設計系統,就能 充分發揮我們的洞察力,去打造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和一個嶄新的世界。

正如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每一個盲人都真切地感知到了大象身體的一個部分,但他們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經常被忽略的真理:不能隻通過了解系統的各個構成部分來認識系統整體的行為!

ChangeLog

2020-06-02 22:25:51 書寫人by桃花心木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