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課|漢代文人詩和《古詩十九首》

一、漢代文人詩的狀況

1、在五言詩興起之前,漢代的詩壇是比較寂寞的。主要是四言詩和騷體詩。但有代表性的佳作太少,可以忽略不計。

2、五言詩的興起,有多種說法。起于枚乘,起于李陵、蘇武,起于卓文君,起于班婕妤。

五言詩起于民間。文人以為是民間娛樂,不屬于雅音,所以恥于五言詩。到東漢中後期,五言詩的作者劇增。可考的有:張衡《同聲歌》等。如《贈婦詩三首》:“秦嘉,字士會,隴西人也。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

這時候的五音詩向樂府詩學習,學得太像樂府詩,感覺不出文人的韻味。也有人學習樂府詩創作五言詩,但已爐火純青。如宋子候《董嬌娆》:“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對,葉葉自可當。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昴。不知誰家子,提籠正采桑。……”

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詩之外,還有一批無名氏的詩很有成就。

二、《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與藝術成就

1、簡單了解《古詩十九首》

最早見于蕭統的《文選》,指的是漢代無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詩,這些詩,大體是抒情詩,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相近,被統稱為”古詩“。

蕭統和徐陵在詩歌分類上确定了”古詩“的範圍:凡無明确題目的作品,有作者姓名的叫“雜詩”,無名氏的為“古詩”。因此,“古詩”就成了與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的五言詩。

2、思想内容

主要是反映了當時中下層士人生活的思想感情,大體可以分成兩類:

(1)寫遊子思婦的相思離别之苦。

如《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帏。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了同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不客戶房,淚下沾裳衣。”

(2)寫追求功名富貴的強烈願望與仕途失意的哀愁。

如《回車駕言邁》:“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由于仕途失意,他們開始注意個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如《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為什麼現在讀《古詩十九首》還能引起共鳴?因為它反映的是共同的世俗情懷。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陳祚明評論

3、産生的意義

開創了一個“風騷美刺”的傳統,變身為抒寫自身命運和世俗情懷,扭轉了漢樂府民歌向叙事詩發展的方向。

4.藝術成就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以心動魄,可謂一字千金。——鐘嵘《詩品》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曆曆。白露沾野草,時節忽複易。秋蟬鳴樹間……”

(2)選擇某些生活細節來抒寫作者的内心情感,使抒情詩帶有叙事成分。如《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聞随風發,中曲正徘徊。……”

(3)運用比興手法。如《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4)明白曉暢,淺近自然,而又精煉豐富,情味隽永。如《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詩的成熟,揭開了我國詩歌發展新的一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