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需要智慧 2

四、要有耐心,不能狂風暴雨式地打罵。

很喜歡那個小故事——媽媽洗了幾個蘋果,讓5歲的女兒挑一個送給爺爺。沒想到女兒把每個蘋果都咬了一口,然後拿着一個小蘋果送給了爺爺。媽媽的火瞬間就燃燒起來了:“這孩子太不懂事了!”剛要開口教訓,卻聽爺爺樂呵呵地說:“這蘋果真面真好吃。”孩子笑了,象一朵盛開的花兒,奶聲奶氣地說:“我知道爺爺喜歡吃面面的蘋果,那個蘋果是最面的。”原來,孩子咬每一個蘋果是為了找出最合爺爺口味的。

所以,教育孩子必須有耐心,一方面要耐心地問清楚,孩子做一些我們認為的“錯事”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做錯了,我們要耐心地給孩子分析哪裡錯了,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從内心裡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五、對孩子要民主,我們應提倡“聽道理的。”

由于幾千年封建家長制的慣性,對于孩子我們往往要求其聽話。這其實是一種強權,居高臨下的姿态很容易讓孩子反感,也容易培養出一個具有奴性的孩子,我們應提倡“聽道理的”。

當孩子做了一件令我們匪夷所思的事情時,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流,讓他說出來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他對了,我們就必須聽他的。否則,我們就要耐心地講清楚道理,讓他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意見。

“聽道理的”,其實就是把家長和孩子放在了平等的位置,給了孩子話語權,開放了溝通渠道。這樣孩子就會敞開心扉,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變得越來越有主見,和家長的關系也會更加融洽

六、要有原則性,不能孩子一哭一鬧就心軟了,妥協了。

這一條也是我們容易堅持不住的,尤其對于幼小的孩子。有些家長看着花骨朵一樣的孩子哭得淚流滿面,不由得就心疼了,然後就孩子要啥給啥了,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在家裡哭哭鬧鬧願望就能得到滿足。長此以往,形成了習慣。長大走上社會,再哭再鬧也不會有人理他,你讓他怎麼辦?

所以,我們不能婦人之仁,我們必須堅持原則。

家教是一門深奧而重要的學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為了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