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摘記
歌德評價盧梭: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漫步一:
就這樣,我孤單存活于世間,沒有兄弟、沒有志同道合的知己、沒有朋友、沒有可以來往的任何人——我喜歡這樣不着痕迹,随性自然的開篇。
長久以來,我拼命地掙紮,但這一切也是徒勞。我這個人,做事沒有心機,說話不講藝術,不懂掩藏自己,行事也不謹慎,我這個人就是一個直腸子,對人掏心掏肝、沒有耐心并且容易被激怒,我所做的這番掙紮隻會讓自己被束縛得越來越緊,并且不斷地給他人提供新的把柄,而他們一直虎視眈眈,絕不放過——呀呀,這是在寫誰?這分明在寫我啊。
當一切已成定局的時候,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他們再也不能夠讓我感到畏懼,因為我的境況已經不能再壞。他們施加給我的無非就是無法擺脫的焦慮和恐懼,這反而讓我覺得松了一口氣——嗯嗯,還有什麼可懼怕的?當我們退無可退的時候,除了絕地反擊,似乎并沒有更好的路可走。反正已經不能再壞,學到了啊。
世上的一切于我而言都結束了。人們再也不會使我感覺到是好過還是難受了。在這世上,我也沒有什麼好期盼或者是好害怕的,置身于深淵底部的我感到如此甯靜,我這樣一個不幸的凡夫俗子,竟然像上帝一樣超然淡定——如果我用“哈哈”,大概是想掩飾我心頭的狂喜。真的喜歡這話,早晚有一天,我要把這話偷走,做一個文字的賊。
從今往後,一切我身外的人或物對于我來說都是陌生的。在這世上,我不再有親近的人,不再有同道中人,也不再有所謂的兄弟——嗯嗯,果真到了那一日,做一個孤獨的漫步者也好。
我餘生剩下的唯一東西,就是我自己本身,因為我隻能在我自己這裡找到安慰、希望和甯靜,因此,我以後隻能夠并且隻願意和自己打交道——遲早有一日,我們都會意識到這一點。
我的心靈在不幸的洗禮下得到了淨化,我仔細審視内心,已經很難找到還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既然已經擺脫了一切的人類之愛,那我還有什麼可以忏悔的呢——也許,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一部屬于自己的忏悔錄。
我做的事情就如同蒙田所做的,但目的卻和他截然相反:因為他寫《随筆錄》是給别人看的,而我寫《遐想錄》卻是為了我自己——随筆也好,遐想也好,我若寫,既想寫給别人看,更想寫給自己看。
我可以完全不顧他們,在平和甯靜中過自己的日子——那樣的境界,挺好。
漫步二:
這些獨自一人沉思的時光,是我一天當中唯一能感覺到完全屬于自己的時刻,不受限制,不受阻礙,可以說是自然天成,心無挂礙——如此,便是人生最好的時節。
于是我漸漸習慣了從自身尋求慰藉,讓心靈産生養分來滋養自己——我也是,嘿嘿,向優秀的人看齊,虛僞的我呀,竟然與有榮焉:我實在是喜歡他用最大的真誠面對自己的靈魂,并且隻對自己的心靈負責。
上帝是公正的,他想要我承受苦難,而他知道我是無辜的。這是我有自信心的原因,我的心和理智都大聲告訴我所信的并無錯誤,就讓那些人和命運去折騰好了,隻要學會無怨無悔地承受苦難,一切人、物最終都将各歸其位,我的那一天也遲早會來到——我有自信心的原因是啥呢,我信神明,擡頭三尺就有。
漫步三:
逆境也許會是偉大的老師,但必須付出沉重代價才能得到教訓,而且經常得不償失——若說逆境是偉大的老師,那必須要有從逆境中拔出雙足的力氣和勇氣。
如果一個老人還剩什麼要學習的,那隻有學着如何死去,而這正是在我這個年紀的人很少去想的,我們什麼都會考慮,隻是除了這一點——如何死去呢?體面?安詳?從容?無悔?誰知道呢,反正兩眼一閉罷了,就當睡了一覺。
他們研究人性,是為了能夠頭頭是道地談論,而不是為了了解自己,他們的研究是用來教育别人,而并非充實自己的内心。他們當中還有好些人,隻想着出一本書,隻要受歡迎,随便什麼書都行——我們終于還是要先了解我們自己。
而當我被命運抛回人世的激流時,我再也找不到任何東西給心靈以片刻滿足了,我處處感到遺憾,失去了從前那些美好的休閑時光,而對現在觸手可及、所謂能帶來财富與幸福的活動卻表示出冷淡和厭倦——我們就是這樣被命運按在地上反複摩擦。
從年輕時起,我就決定把40歲當作一個期限,要努力成名并實現各種抱負。一旦到達這個年齡,不論處在怎樣的狀态,我都會果斷地決定,不再為脫離這種狀态而掙紮,也不再為未來擔憂,要順其自然地度過餘生——好吧,計劃攆不上變化,順其自然就挺好。
我放棄了這個世間的浮華,抛開所有那些飾物,不再有佩劍、懷表、白色長筒襪、金光閃閃的首飾、精緻的發型,僅僅戴一頂簡樸的假發,披一件舒适寬松的呢絨外套——哦哦,指不定未知的哪一天,我也僅僅需要一頂簡樸的假發。
我被踩進爛泥裡,卻不知被誰或是為了什麼;被淹沒在恥辱的無盡深淵中,周圍到處是可怕的陰影,從中隻能隐約察覺到一些陰森的東西。我一開始吃驚也沮喪到了極點,如果不是我事先就具備了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的力量的話,我就再也無法從這種不曾預料的災難的打擊中恢複了——人生就是這樣,處處都是凄雨冷風。
啊!我心痛無比,幾欲窒息,我問自己:誰能使我免于絕望?如果在這可怕的命運裡,我看到的理智給我的慰藉隻不過是些幻象?如果我的理智破壞它自己的傑作,又推翻了它曾經予我、支持我度過逆境的希望與信心呢?在這世上隻能安撫我一個人的幻想,算什麼支持呢——是的,沒人能使我們免于絕望,隻有我們自己。
漫步四:
我記得曾經在一本哲學書上讀到過,撒謊是為了掩蓋人們應該揭示的真相——嗯,有理。
我認為,知道海底的沙子是紅色的還是白色的,并不見得就比完全不知道它的顔色更有用。既然不道義隻包含有害于人這個意思,那如果沒有損害到别人,又怎能說是不道義的呢——人類所謂的文明,到最後,往往成了我們手裡的利忍,是自殘還是殘害了别人,并不知道。
那些帶有道德方面目的的虛構,叫作寓言或傳說,因為它們的目的隻是或隻應該是:用感性和讨人喜歡的外表,把一些有用的真相包裝一下。在類似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必執着于去掩飾那種謊言了,它們其實不過是真相的一層外衣罷了,而那個為了故事而講故事的人,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在撒謊了。還有其他的純粹毫無益處的虛構,例如大部分的故事和小說,沒有内含任何真正的教育意義,唯一目的就是消遣——然而,誰又膽敢去譴責作者呢?
那些人們所謂善意的謊言,就是真正的謊言。因為,為了别人或自己的利益去騙人,與為了損害自己或他人相比,前者也并不顯得更正直——無論誰,違背事實地去稱贊或譴責,隻要涉及了真實的人,那都是撒謊。
是的,我可以說我感覺到了傲人的靈魂升華,在這部作品中,我投入的誠意、真實和坦白,我相信至少是任何其他人遠不能及的;我覺得和盤托出是适合我且利大于弊的,于是我就坦白了一切——誠實,人總要權衡利弊嘛。
漫步五:
當湖面波濤洶湧不能駕船時,我就會花上整個一下午,從島的右邊逛到左邊,采集植物标本。有時,我會坐在一些極偏僻但卻極其迷人的角落處,以便盡情幻想;有時,則坐在一些高台或丘頂上,目光掠過那美妙迷人的湖面,一側是被鄰近群山環繞的湖岸,另一側則是延伸出來的肥沃富饒的平原,視線可以一直沿着平原看到更遠處,直至被青碧色的山巒阻斷——小島上的生活好惬意呢。
漫步六:
如果我始終是自由的、默默無聞、孤身一人,就像我曾盡力做到的那樣,我肯定隻會做好事:因為在我内心中,連一絲有害情緒的萌芽都沒有——人生又往往沒有如果。
漫步七:
其後在旅居各處時,為了掌握基本的植物領域内的知識,我也頗為樂在其中地收集過植物标本——這個事兒可以早早地做起來。
一個沉思者所擁有的心靈越是敏感,便越會沉浸到能激發内心并與之協調一緻的心馳神往的狀态中去——我思故我在,沉思使人快樂。
燦爛的鮮花、缤紛的草地、涼爽的樹蔭、灌木、小樹叢、綠樹碧草,快快來淨化我那被醜惡事物污染的想象力吧!我那被各種劇變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心靈,除了一些極為感性的東西,已經感覺不到痛苦了;我隻剩下一點點知覺,也隻能通過它們讓我觸及俗世的痛苦與快樂——嗯,去擁抱自然吧。
漫步八:
這俗世的喧嚣使我厭煩,卻又厭倦了孤單一人,于是我需要不停地換個地方,可無論待在哪兒,我都感覺不适——難道是心沒有栖息的地方?不可能。
漫步九:
看着那群貧賤百姓們互相踩踏、推擠、粗暴地厮打,就為了貪婪地争搶幾片被捏擠成小團、覆滿污泥的面包,他們到底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快感呢——唉,到底能得到什麼呢?有時候,貧窮和富貴一樣,總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漫步十:
一座朝向山谷的孤零零的小房子成了我們的庇護所,就是在那裡度過的四五年時光,使我享受到了窮盡一生才能得到、最為純粹的幸福美滿的生活——真好。
- 上一篇 2023-12-23-1
- 下一篇 票房展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