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她讓唐詩走向文化巅峰

...

今天咱們來聊聊唐詩背後最重量級的推手,一個女強人。

01 大唐,真正的帝國王朝

說唐詩那些事兒,自然不能不提大唐盛世。

中華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興衰更替在這片大地上不斷上演,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衆多王朝中,能稱為帝國的王朝屈指可數。

公認的曆代帝國包括秦漢帝國、隋唐帝國、明清帝國。

可能有人會問,宋元呢?宋詞元曲可是和唐詩齊名啊!不好意思,盡管大宋有《清明上河圖》的繁榮經濟和宋詞這樣的文化高峰,但宋朝軍事太弱,弱到和曾經的唐朝臣子夷狄們稱兄道弟,而且一直挨打,皇帝皇後被俘後被迫跳裸舞。

元朝呢,情況有點複雜。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了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後來分裂為四個汗國,元朝是其中之一一,所以單說元朝,那絕對算不上帝國。

我們回過來頭來說說其他帝國王朝。

先說秦漢帝國。秦朝實現了中華大統一,可惜命短,僅到秦二世就玩完了。秦帝國真正的曆史意義在于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

再來看漢帝國。西漢還算強大,疆土遼闊,漢武帝打下的絲綢之路不是蓋的,可惜西漢也是昙花一現。東漢呢,各種政權專政,民不聊生,曹操歎曰“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正是東漢的真實寫照。

明帝國呢。很多史學家稱明代為最黑暗的時代。在明代,哪個階層的民衆穿什麼顔色的衣服都有嚴格的規定,穿錯了是要受懲罰的,人們的流動也限制得死死的。這種沉悶的老農民式統治,毫無帝國風範。

大清王朝呢?閉關鎖國,自大無知,官員腐敗,大搞文字獄。中華民族險葬送于大清統治。

那麼誰才是真正的帝國?排除ABD,我選C,大唐帝國。

隋朝算是大唐稱霸之前的開胃菜。隋朝大運河包工頭隋炀帝,在窮盡全國之力完成工程項目後,就迫不及待南下揚州去享受美好生活了,沒多久隋朝破産了。

北方李氏家族接受了這個爛攤子,以及一份大禮--隋朝大運河。晚唐詩人皮日休有雲:“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大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唐含着金鑰匙出生,稍微拾掇了楊同學的殘局後,開啟學霸模式。

首先得益于曆代沿襲下來的均田制,大唐的家底越來越厚實。杜甫有詩為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

食物過剩和足夠精緻的手工藝品(如絲綢)很快就為全國及周邊國家帶來了繁榮的市場,從而帶來了更大的政治意義。

這裡提下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往來貿易為多為絲綢、香料、陶瓷、皮毛、金銀器等,說白了都是奢侈品,經濟意義不大。其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絲綢之路是西域各個小國争先恐後向唐朝朝貢的必經之路。

至于軍事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唐太宗的“天可汗”稱号是一拳一拳打下來的,而且打赢後還大施仁政。李世民滅東突厥汗國後,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設都督府,創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實行與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政策。這就是著名的“懷柔政策”,初唐即顯帝國的開放和包容。

大唐真正做到了多民族交流。外國人來大唐幹什麼的都有,做官、經商、傳教、娶妻、生子,無所不包。另外,大家如果留心對比唐陵和其他帝王的陵墓,就會發現,唐陵有很多外國使臣石像。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六十一蕃像。

至于文化方面嘛,我們剛好切回主題,說說唐朝文化瑰寶--唐詩。

02 她讓唐詩走向文化巅峰,迎娶白(功)富(名)美(利)

“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餘光中先生對李白的評價。唐詩,是唐朝文化的象征。那麼唐詩為什麼如此興盛呢?

原因有很多,比如唐朝的包容産生了文化碰撞,比如唐朝詩人抱有重返魏晉遺風的赤子之心等等。其他暫且不表,本文單說唐詩背後最重量級的推手--一代女皇武則天。

從何說起呢?如果畫個關系圖,那麼武則天和唐詩之間,是科舉。

武則天和科舉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武則天在科舉制度上進去了不少著有成就的改革。

首先,武則天極力推崇詩詞歌賦。在武則天時代之前,科舉主要考經學,而在武則天時代,考試大綱裡加入了雜文,也就是詩詞歌賦這些雜七雜八的玩意。 考試大綱改了,權重還不小,考生大軍立馬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文學創作中,紛紛變成了文藝小青年。

《通典》有雲:太後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後,太後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寖以成風。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唐代科舉不實行糊名制,也就是說閱卷老師能看到考生的名字。所以如果一不小心成了詩詞歌賦原創大V,除了能吸粉,高考還可以加分。

所以,唐朝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文藝老中青都愛旅遊,比如李白、杜甫,他們是真真的“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生活中充滿了詩和遠方”。這些旅遊經曆,也讓詩人們結交了不少全國各地仁人志士,擴大了朋友圈,大家經常互送文集,互相點贊。

此外,武則天在科舉改革上另一個創舉是殿試。她老公唐高宗時期就有了殿試,可是那個時候殿試是附加題,可有可無,經常不舉行。到了老闆娘武則天管事兒的時候,就把殿試制度化了——必考題且分值還不少。殿試,說白了就是把一小撮人帶到小屋裡,由老闆親自面試。試想如果你已經是唐詩原創大V了,那得到金飯碗的可能性自然更大。所以這也間接促進了唐詩的發展。

武則天還進行了一個重大改革——創辦了武舉,從此曆朝曆代延續下來。這和唐詩由什麼關系呢?唐詩有一個重要流派是邊塞詩,代表人物如高适、王昌齡、岑參、王之渙等,大家看看這些家夥們的詩,都是殺氣騰騰、熱血沸騰。“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顔色”,這些邊塞詩詞和武則天推崇尚武不無關系。

綜上所述,武則天大力推崇科舉,成就了唐詩的興盛。大家都知道,唐朝詩人很多,但最有名的大詩人,大多數出現在武則天執政之後,比如大家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白居易、劉禹錫、皮日休、柳宗元,李商隐、杜牧、溫庭筠等。而在武則天之前,唐朝有哪些傑出詩人呢?一般人能說的上來也就是“初唐四傑”王楊盧駱。

這裡我們深挖下:為什麼武則天要大力推崇科舉?因為武則天要通過科舉來打壓名門望族,拉攏官僚士大夫。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這麼痛恨貴族勢力呢?因為唐朝是個世族門第觀念很重的朝代。唐朝最有名的五姓七家——李、崔、盧、鄭、王,在政治資源上占有絕對優勢。唐高祖李淵本身就是貴族閥門出身。

這裡說個題外話。唐代大詩人王維,自少年起就開始得志,在權貴圈裡風生水起,吸粉無數,為什麼呢?除了王維出衆的才華,他的背景也很重要。王維的老爸是五姓七家的王氏,老媽是五姓七家的崔氏,厲害吧。所以王維的那句“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可不是随便說說的,人家可是貨真價實的貴族子弟。

而武則天的武姓呢,是個小姓。當年武則天要将她侄子派給突厥可汗聯姻,突厥可汗怒而言之:“武氏,小姓也。”

在國内,上至權貴下至平民,對武則天的出身也非常鄙夷。駱賓王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最後壓軸有這麼一句話:“請看今日之域上,竟是誰家天下!”潛台詞就是貴族李家的生意哪輪的上你草根武家來管,這可比罵她後宮穢亂、弄權專政、弑君殺子的殺傷力和号召力大多了。

所以,武則天對貴族勢力痛恨欲絕。她還親自制度了《姓氏錄》,想以官僚體系的官品标準來論姓氏高下。這正是她極力改革科舉的原因,想通過拉攏從社會上選拔的精英來對抗門閥貴族。

另外,武則天還有一系列的動作,比如武則天遷都東都洛陽,從地理上遠離這群貴族老窩。

所以,武則天一系列的大小動作都有深層的政治目的。武則天重視科舉的本意是對抗貴族權力,進而影響了唐朝文學,促進了唐詩開始走向中華民族的文化巅峰。

03 唯一的情詩

可以說,武則天是唐詩的頭号功臣,那麼她的詩詞創作水平如何呢?

武則天現存詩作有四十七首,大部分都是和政治相關的詩作,後人評價多為“長篇大論、辭藻堆砌”,意思就是大而空,華而不實。所以武則天在詩詞創作方面應該是不及格的。

而武則天存留的情詩僅有一篇: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白話翻譯過來就是:

我太相思你(李治)了,恍惚迷離中竟将紅色看成綠色。

思念後果,身體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下的眼淚。

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這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時寫給唐高宗李治的情詩。“看朱成碧”雖然不是武則天的原創,但她對這個詞的推廣功不可沒,宋朝文人經常打榜引用。

“我對你相思過濃,把紅色看出了綠色,亂花漸欲迷人眼,都是愛情惹的禍”,武則天對李治的感情真是用力過猛,不過這确實幫助她近水樓台先得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武則天對李治,到底有沒有愛過呢?撥開兩人的恩怨情仇,我甯願相信有,隻不過她的心逐漸被權力侵蝕。再溫情的詩,也溫暖不了她的心了。

武則天是個很複雜的人,對她的評價恐怕不是一本書能寫盡的。那著名的無字碑,屹立至今,留給後人無盡遐想和聲聲歎息。

武則天作為個體的人,是非常極端、令人發指的;作為皇帝——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絕對是政治高手;作為詩人,是不及格的(全唐詩有收錄)。可是她對唐詩的興盛,功不可沒。

在那個群星璀璨的唐詩盛世背後,我們應該謝謝這個女人。

...

本文由文字之光薦文官(梅美生活)推薦。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區”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項注冊,自2020年元旦始啟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區居民秉持“為好文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文”的價值理念而設立的專題,專題目前不接受投稿。

廣大優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優選專題【金色梧桐】中,編委會從中選出優質文收錄到【文字之光】,并從中精選出最優質文加以推廣。

我們期待你的優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擲地有聲、靈動有趣的文字,我們定會用足夠的真誠與你的文字共舞,讓優質的文字發出耀眼的光芒。

...

image

找到我們有兩種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發私信給文字之光的主編韓涵微語或副主編無色生香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