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小世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這條儒家最有影響力的道德箴言,成為傳統中國思想所能抵達的最高峰。

立于曆史長河的這一端,回顧數千年的曆程,我們看到太多有宏觀視野、曠世胸懷之人,他們架構起了時代的宏偉大橋,凝結了世間的璀璨思想。客觀而言,無論是平凡普通民衆還是偉大卓越之人,都逃脫不了生活瑣碎的洪流。隻不過是這些日日常見、人人皆知的事物,卻被那些後世稱為“不平凡”的人看見并洞察,從“洪流”中“淘洗”出了人類文明的“金子”。

我們常聽到為人處事要有大格局,道理人人都懂,但放到行動中常常被忽略。不少人也許對這一道理有先入為主的認知,認為幹大事、關鍵時刻才需要擺出“大格局”的姿态,而平常小事用不着講這麼“高大上”的道理。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對大格局的審視與把握。因為我們眼中所看到的事物并非獨立單純的個體,而是有着緊密聯系的整體。

用時下通俗的話說:“格局大了世界就在眼前,格局小了眼前就是世界”。世界博大繁雜,讓人心生敬畏,但再大也能從自己的内心裡觀察到;如果甘願困囿于自己意象的圈子中,那就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井蛙不聞海之闊。

擴大格局,縮小世界的切入點就是“推己及人,見微知著”。

一品“推己及人”的重要性: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這是北京同仁堂生産車間現場的标語,意思是制藥的過程沒人能看見,但不能偷工減料,違背天地良心。放在其它事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心中有所想,眼中才所見。在明面上讓人看到的光鮮不是真功夫,而暗地裡自律自強提升自我才是真本事。在每天的行事中,别人看不見自己的時間居多,即使看見的也隻是表象。因此“君子慎獨,卑以自牧”才是正确打開提升自我、擴大格局的模式。先努力做好自己,再正确影響别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初的火種是正義光明的,燎原之勢就是壯闊輝煌的。

二看“見微知著”的關鍵性:

細節論成敗,細節看人品。前者說的是環節相扣的道理,再宏達壯觀的事物都是由細小輕微的點和節構成。千裡之堤潰于蟻穴,百尺密室焚之突隙。細節決定成敗,一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個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上。“一棋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不可不慎。後者表達了内外兼修的意義,往大了說,人類的文明是集體創造的結晶。而在身邊的生活圈裡,盡力支撐、相互成全,才能形成強有力的小生态。人生的成功有兩層,其一是成就自我,其二是成全别人。在現代高度聯結的社會生活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方能實現天下大同之美。

無論是“推己及人”還是“見微知著”,都要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尋求正确的事理。要堅信“真相永遠比偏見更重要!”如果所做之事是正确的,那就屏蔽自己的情緒,排除他人的幹擾,“去人欲,存天理”。在成事的過程中把自己擺進去,在事成之後的收場裡把自己退出來,盡力做到“小我”,努力做到“無我”。

有了“我将無我”的大格局,那博大浩瀚的大世界也會小到自己的心裡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