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

德叔走了,在第78個夏天,他離開了他的三個孩子,選擇了去另一個世界找老伴,聽到這個消息,周圍的人都歎息道“這是好事兒終于解脫了”。

德叔出生于建國時期,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在那個困難的時代,養活三個孩子不容易,沒有父母的幫襯,和老伴靠着力氣,開荒種地,編制竹籃,養大了三個孩子。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養多了,也是難以依靠,兩個兒子娶了媳婦,搬出了老院,另立門戶,誰也不肯贍養老人。按照農村的習俗,家底給誰誰養老,可小兒子是個怕老婆,娶了媳婦忘了娘,堅決不肯收留老人,德叔又比較自覺,不肯為了自己的事,破壞兒子的新家,就這樣,兩個老人在老院,自己靠着雙手務農,編制竹籃,活到了老年。

女兒倒是經常時不時來看望一下,但出嫁的姑娘不自由,自己還有三個孩子要養活,一年回來的次數是有限的,生日、年節,平時也是為着養家糊口,在外奔波,好在兩個外孫女放寒暑假會過去同住,老人小孩,飯後講講故事,做做手工,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成了彼此的慰籍。

德叔72歲的時候,老伴乳腺癌晚期,去醫院看了一回,老伴年齡大了,不宜手術,保守治療沒起作用,離開了人世間,醫藥費和喪葬費是德叔後半輩子的所有積蓄,那時候他把錢交給兒子後,換上了過節的新衣,口袋裡裝了兩支農藥,打算在守靈的時候趁人不注意,陪着老伴一起消失。

他倆相依為命一輩子,老伴突然離去,讓他無所适從,他失聰久了,語言功能也慢慢喪失,老伴是他與周邊人家聯系的紐帶,他一個人無法應對靜的可怕的世界,也無法再鼓足勇氣踏入兩人曾經生活過五十年的小院,所以有了這種想法。

好在,他還是活下來了,白天一個人孤獨的穿行于山間田野,挖藥材,砍竹筍,摘野菜,晚上一個人孤獨的做飯,煮茶,編竹籃,生日和過年,女兒依舊會背來一堆吃食,做頓好飯,灑掃漿洗,寒暑假外孫女也會來小住,彼此陪伴,走時但凡家裡能裝水的器皿中,都裝滿了外孫女背來的泉水。村裡人家都裝了自來水,就他這個高齡老人沒有力氣挖埋管道,依舊跟過去一樣,靠着泉水養活。他的腿瘸了,高血壓和心髒病,讓他的生活愈發艱難,喝點水要去村頭的泉水旁徒步背,這項活兒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這樣的日子他過了七年,孤獨最終包圍了他,可能也是活夠了,過膩了,還是選擇了結束這痛苦的一生,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周圍的人都為他高興,德叔終于解脫了,不再受這非人的折磨,對别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個遺憾,但對于德叔,卻全然不同,一個失聰的,鮮少說話的,瘸腿的,有着心髒病和高血壓的留守老人,就這樣走了,他的悲壯而傳奇的故事,也重新在人們的議論中,活了過來。

願逝者安息,天堂沒有痛苦!

...

夕陽無限好

...

...

隻是近黃昏,落幕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