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生家庭的心理邊界
清明草
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快到清明節了,清明草也成熟了,清明草做的清明粑是這個季節的特有的饋贈。我們布依族的節日不少,清明粑是我們最喜歡的食品之一,因為一年就吃上一次。
要說清明粑的制作,那可少不了清明草,可是清明草不好找,這種草一般會成片地長在一處,而且不是随處可見。如果發現哪裡長了草,那就得記住這塊地,因為來年它還會再長。
摘清明草那是童年的記憶了,跟着媽媽和奶奶滿山跑,就為了吃到這一頓美食,除了開心,感覺不到勞累。
今年春節,我早早地安排了一趟摘清明草的行程,因為去年到野外遊玩,我發現了一片清明草采摘地,趁春節的閑暇時間,早早地來到了這片土地。可我們來早了,大部分清明草才剛冒出頭,雖然很嫩,卻長得不多。既來之,則安之,好不容易來一趟,哪能空手而歸。我帶着孩子們一起摘。
小七對新鮮事物最感興趣,三個孩子當中,隻有小七最積極認真,像模像樣地投入到采摘中。
我不會做清明粑,但是我想幫母親準備清明草,自從來到城市,我們很難買到清明草,所以我會到處挖掘清明草的下落。這一次我像孩子一樣把清明草交給了母親,希望她開心,更希望得到她的誇贊。雖然清明節還沒到,我還是提前準備了驚喜。
兩周前,我在菜市場看到有人賣清明草,我二話不說就買下了, 因為母親說清明節臨近了,如果在菜市場看到清明草就買一些。我感覺這一次又是自己的功勞。可是這次買的不多,母親說如果再發現就再買一些。
最近去菜市場,我都會特意繞到上次買清明草的位置。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讓我等到了,而且這次的清明草又嫩又新鮮,攤主還摘了滿滿兩大袋。難得遇到這麼好的清明草,我想着多買點,最後順了一袋。
路人看我提這麼一大袋草,都投來詫異的眼光,我走走停停,還不忘拍照發到我們一家子群,等着母親對我一頓誇誇。
可是群裡的語音全都是母親的指責,母親說她不需要清明草了,我買這麼多沒用了,家裡的已經已經夠用了。我的腦海一直回憶上次她說過的話:如果看到就再買一點。
母親的語音一直唠叨個沒完,全部都是對我的指責。聽完她所有的唠叨,我失落地說了一句:沒關系的,我自己留着慢慢吃,吃不完就扔了吧。最後還是父親來圓場了。
這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卻讓人心裡堵得不舒服。我平靜過後,在心裡捋了一下事件的前因後果,我發現不是事情有多嚴重,而是親子關系間一直的慣性。
我們的矛盾點在于:母親不再需要清明草,但是沒有提前告訴我,而我買之前沒有先問一下她還需不需要。其實買之前我是有一些憂郁的,有打電話問一聲的念頭,卻鬼使神差的亂了陣腳,想要給她一個驚喜。
想給母親驚喜,想得到母親的認可,這些一直都是我無意識想要去做的事,而且是從小到大的習慣。我一直認為這是對父母的關愛,其實是一種讨好。讨好其實是一種沒有邊界的表現。
就拿這件事來說,母親有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雖然她沒有提前告知不需要了,可是我也因為想要讨好她而購買了很多,以至于她承受不了。我和母親都有各自的心理語言:母親認為孩子給她添了麻煩,因為買了也沒用,也許還會麻煩她去處理,我則認為我的一片好心打水漂了。
這件事給了我很多思考,原來我還停留在童年早期的親子關系裡,忘了自己是個成年人,是與母親各自獨立的人。我其實不需要再讨好他們,而是要保持邊界,母親需要什麼,我們可以及時溝通,而不是自作主張地硬塞給他們。最重要的是,父母也許不是針對我,指責也許是他們的拒絕方式,隻是他們的方式讓人很難接受。能怎麼辦?隻能接納吧,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親子關系的烙印很深,即使是帶着覺知,還是會被觸動到,還會撕扯,糾纏。也許沒有人能完全剝離負面的親子關系吧,我們隻能帶着覺知,一點一點地去療愈自己的内心,或者作為旁觀者去觀察自己,慢慢地把自己扶持成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
- 上一篇 “想赢,就得把對手踩下去。”
- 下一篇 2179.心有遠方,乘風破浪
添加新評論